甲申十同年圖

天順八年(1464年)三甲進士,授大理寺評事。 弘治十三年(1500年)任刑部尚書,後加太子太保。 張達(1432年-1505年),字時達,江西泰和人。

創作背景

明朝士大夫階層,盛行雅集宴飲,詩文唱和。“雅集”源於唐朝“香山九老”的聚會。唐武宗時,詩人白居易晚年在故里香山(今河南洛陽龍門山以東)與胡杲、吉旼、鄭據、劉真、盧真、張渾狄兼謨、廬貞八位耆老燕集,有仰慕者繪成《九老圖》,成為千古美談,後人多有效仿。宋仁宗時,重臣杜衍致仕後在睢陽閒居,與王渙畢世長馮平、朱貫四位故官優遊宴飲,當地人作有《睢陽五老圖》,亦聞名海內。此類雅集活動深受文人士大夫追慕,並成為常見的繪畫題材。而明朝官員的雅集,又與前代雅集參與者多為致仕官員或山野名士略有不同,除追慕前賢之外,更常有彰顯自身地位和讚美“盛世明君”的目的。
另外,科舉制度確立之後,在鄉試會試等同榜題名者均可稱“同年”,“同年之誼”是官場重要的關係紐帶之一。明孝宗弘治年間,朝廷任用賢能,李東陽等十位甲申科同年進士,歷經四十年宦海沉浮,分別在朝廷最高權力機關——六部和都察院擔任要職。其中,最年長之閔珪年已七十有四(虛歲),最年輕之李東陽也已五十有七。甲申十同年聚會與《十同年圖》,即是對雅集和雅集圖的繼承和發揚。正如李東陽在《圖序》中所言:“唐九老之在香山,宋五老之在睢陽,歌詩燕會皆出於休退之後。今吾十人者皆有國事吏責,故其詩於和平優裕之間,猶有思職勤事之意。”

畫面內容

《甲申十同年圖》,共一卷,絹本,設色,縱高48.5厘米,橫長257厘米。無款印。
畫面中各大臣的相貌皆為畫工當面寫生,唯有焦芳因奉命離京辦事,特預留畫像以供臨摹。因此,十人的相貌均為真實寫照,而畫面布局、人物位次則是畫工的安排。
畫面共分三曹,自右端卷首起依次為王軾焦芳謝鐸曾鑒、閔珪、張達戴珊陳清劉大夏、李東陽。十人皆身著官服而坐,表情、姿勢又各有不同,栩栩如生。
第一曹(三人):
王軾:時年六十五,高顴多髯,髯發半白,袖手而略向右側坐;
焦芳:時年六十九,鬍鬚不多,鬢髮斑白,左手握帶,右手扶椅,端肩正坐;
謝鐸:時年六十九,微須多鬢,白髮細長,左手扶膝,右手持一書冊,略向左側坐;
第二曹(四人):
曾鑒:時年七十,鬍鬚不多,面色發紅,左手握帶,右手扶膝,略向右側坐;
閔珪:時年七十四,虎頭方面,大目高鼻,須髯長而微白,左手握帶,右手持牙牌,稍偏左正坐;
張達:時年七十二,鬚髮皆白,面容老皺,雙手握帶,稍偏右正坐;
戴珊:時年六十七,面色發紅,不見長須,袖手端肩,正襟危坐;
第三曹(三人):
陳清:時年六十六,紅面略長,雙眉濃黑,鬚髮斑白,略向右側坐;
劉大夏:時年六十八,臉面略方而長,鬚髮皆白,左手握帶,右手按膝正坐;
李東陽:時年五十七,臉面略長且消瘦,鬍髭數根,左手扶膝,右手持書卷,略向左側坐。
畫面背景以梧桐、蒼松、修竹、芭蕉及洞石襯托,象徵人物的高潔情操和高雅情致,其間還穿插小童七名以及几案、書冊、酒具等。畫面簡練有序,未作過多渲染,使朝廷高官之顯赫地位得到突出,體現了畫作的宗旨。
卷後,有李東陽所書《甲申十同年圖詩序》,鈐白文“賓之”、朱文“大學士章”印各一方,並有十位官員的唱和詩。詩皆為七律,各人或一首、或兩首,惟李東陽作三首,總計十八首,皆為本人親書。卷尾還有聚會次年謝鐸所作之《書十同年圖後》,嘉靖十八年(1539年)劉棟書於之《書莊懿公同年燕會卷後》、隆慶三年(1569年)王世貞題跋、明亡後閔珪玄孫閔聲所書之《甲申十同年圖卷後跋》、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閔氏裔甥沈三曾所作之圖考、沈涵之七言長詩以及民國二十年(1931年)譚澤闓之題跋。

人物生平

人物
王世貞在《甲申十同年圖》題跋中指出,明朝人才之盛,莫過於孝宗朝,而孝宗朝大臣中又以甲申科進士最為人稱道。圖中的十位官員,除焦芳因在武宗正德初年依附宦官劉瑾而被列入閹黨之外,其餘九人均有清正美名。十人生平如下:
王軾(1439年-1506年),字用敬,湖廣公安(今屬湖北省)人。天順八年(1464年)三甲進士,授大理寺評事。歷官四川按察副使、按察使,南京右僉都御史,右副都御史、貴州巡撫等。入為大理寺卿,遷任南京戶部尚書。正德元年(1506年)加太子太保致仕。卒贈太保,謚襄敏。
焦芳(1435年-1517年),字孟陽,河南泌陽人。天順八年二甲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授編修。歷官霍州知府、四川提學副使、南京右通政、禮部右侍郎等。正德元年(1506年)升吏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加太子太保。因依附劉瑾,晉少師兼太子太師華蓋殿大學士,後失勢去職。
謝鐸(1435年-1510年),字鳴治,號方石,浙江太平(今溫嶺)人。天順八年二甲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授編修。官至禮部右侍郎,掌國子監祭酒事。卒贈禮部尚書,諡文肅。
曾鑒(1434年-1507年),字克明,湖廣桂陽(今湖南汝城)人,以戍籍居京師。天順八年三甲進士,授刑部主事。歷官工部督造、通政司右通政、工部右侍郎等。弘治十三年(1500年)升任工部尚書。卒贈太子太保
閔珪(1430年-1511年),字朝瑛,浙江烏程(今吳興)人。天順八年二甲進士,授御史。歷官江西副使、廣東按察使、右副都御史、刑部右侍郎、右都御史,兩廣總督等。弘治七年(1494年)遷南京刑部尚書,升左都御史,加太子少保。弘治十三年(1500年)任刑部尚書,後加太子太保。卒贈太保,謚莊懿。
張達(1432年-1505年),字時達,江西泰和人。天順八年三甲第一名進士,授工部都水司主事。歷官屯田司郎中、應天府丞、南京鴻臚寺卿、南京光祿寺卿等。弘治十三年(1500年)升任工部右侍郎。
戴珊(1437年-1505年),字廷珍,江西浮梁(今景德鎮)人。天順八年三甲進士,授御史。歷官陝西副使、浙江按察使、福建布政使、刑部侍郎、南京刑部尚書等。弘治十三年(1500年)任左都御史。卒贈太子太保,謚恭簡。
陳清(1438年-1521年),字廉夫,山東益都人。天順八年二甲進士,授戶部主事,歷升戶部右侍郎。正德元年(1506年)任南京工部尚書。後因忤逆劉瑾,被劉瑾矯詔勒令致仕。
劉大夏(1436年-1516年),字時雍,號東山,湖廣華容(今屬湖南省)人。天順八年三甲進士,授兵部主事,遷郎中。弘治十四年(1501年)任兵部尚書。正德元年(1506年)乞歸。卒贈太保,謚忠宣。
李東陽(1447年-1516年),字賓之,號西涯,湖廣茶陵(今屬湖南省)人,以戍籍居京師。天順八年二甲第一名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授編修,歷升侍講、侍講學士、禮部右侍郎兼侍讀學士等。弘治八年(1495年)兼文淵閣大學士,後進太子太保、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正德年間官至內閣首輔,卒贈太師,諡文正。

藝術價值

《甲申十同年圖》,畫面布局合理,人物刻畫生動,是不可多得的佳作。圖卷保存了十位明朝重臣的相貌和墨跡,對研究相關人物以及明中葉文士生活、官員服飾也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明孝宗在位期間,朝廷多正直之士,官場亦較為清明。而武宗以後,明朝由盛轉衰,此種情景再不復見。十位大臣於畫面上所展示的威嚴持重、儒雅從容的情態,於詩文中所體現的胸無芥蒂、忠君報國的情懷,儼然是孝宗朝修明政治的生動寫真,也成為明朝繁盛時期的最終見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