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
最初是從羊和豬的下丘腦提取液中分離和鑑定的一種生長激素釋放抑制激素(GRIH),於1973年人工合成。最初鑑定並人工合成的生長抑素是由14個胺基酸殘基組成的環肽SS-14,分子順序為:
H—丙—甘—半胱—賴—天冬醯—苯丙—苯丙—色—賴—蘇—苯丙—蘇—絲—半胱—OH
1980年,從豬小腸和牛下丘腦中分離出一種含28個胺基酸的生長抑素(S-28),其C端含SS-14的完整順序,N-端有另外14肽的延伸,已能人工合成,分子順序為:
絲—丙—門醯—絲—門醯—脯—丙—甲硫—丙—脯—精—谷—精—賴—S-14
分布
生長抑素在體內分布廣泛。在神經系統中,廣泛存在於中樞和外周神經系統,在腦內以下丘腦正中隆起的濃度為最高。在新皮層,邊緣系統下杏仁核,海馬等部位也廣泛存在,以皮層含量最高。在脊髓後根和三叉神經神經節內的一級神經元中,亦含生長抑素的免疫反應性物質。生長抑素廣泛存在於胃腸道黏膜的“D”細胞,以胃竇和胃體最高,在腸內越往下含量越低。“D”細胞有長的胞漿突起,在幽門腺區止於G細胞和“嗜鉻細胞”,在泌酸腺區止於壁細胞和其他上皮細胞。生長抑素通過旁分泌機制由突起釋放到G細胞和壁細胞膜上,抑制胃泌素和HCI分泌,在胰腺內,生長抑素由胰島“D”細胞分泌,通過血液循環對胰島及消化道起作用,作為旁分泌調節胰島功能。
生理作用
抑制垂體生長激素、促甲狀腺激素、促腎上腺皮質激素和催乳素的釋放,也抑制各種胃腸激素的釋放,抑制胃泌素、促胰液素、膽囊收縮素、胃動素、胰多肽、胰高血糖素、腸高血糖素等的釋放。同時也抑制胃酸、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及唾液澱粉酶的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