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轉型

生死轉型

《生死轉型》一書,由彭志強、陳勇、王湘雲所著。從08年金融海嘯起頭,從巨觀經濟背景到中觀產業政策,再到微觀企業經營,全方位,立體式的闡述了金融巨變下的應對之道。從全球各國在本次和十幾年前的金融風暴和其他金融危機的前車之鑑下手分析,加上中國現有金融體制和現狀,綜合分析我們從地方到中央,從國企到私企的不同應對之策。點出對抗金融風險的關鍵點以及給出一個個案例分析,指出只有在生死關頭及時轉型才是企業生存的唯一出路。2008年,世界經濟風雲迭變,美國次貸危機狀況頻頻,150年歷史的投行雷曼兄弟申請破產,世界前五大投行已去其三。中國經濟未來也不會一馬平川。該書第一作者彭志強為盛景網聯董事長兼執行長,曾任清華股份副總裁。該書明確指出了金融變局下企業的自下而上之道。微軟(中國)終身名譽總裁、盛大集團董事唐駿建議每一位管理者和員工都應該讀一讀此書。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2008年,世界經濟風雲迭變,美國次貸危機狀況頻頻,150年歷史的投行雷曼兄弟申請破產,世界前五大投行已去其三。中國經濟未來也不會一馬平川。該書第一作者彭志強為盛景網聯董事長兼執行長,曾任清華股份副總裁。該書明確指出了金融變局下企業的自下而上之道。微軟(中國)終身名譽總裁、盛大集團董事唐駿建議每一位管理者和員工都應該讀一讀此書。

《生死轉型》還希望幫“金融盲”掃盲,看懂全球化經濟本質以及給中國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彭志強說,現在“文盲”少了,但“金融盲”很多,面對匯率、通貨膨脹等金融名詞,大家只知道表面的東西,不了解背後深層動向。

《生死轉型》一書,從巨觀經濟背景到中觀產業政策,再到微觀企業經營,全方位,立體式的闡述了金融巨變下的應對之道。在金融巨變的當前,此書不僅僅為國人敲響了防範金融風險的警鐘,同時也吹響了金融巨變下的戰鬥號角。在中國產業面臨轉型的重要關口,在國際金融形勢風雲突變的現在,相信每一位讀者都能從書中獲益匪淺。一位外企員工這樣說:“當我讀完《生死轉型》最後一頁的時候,我好像看懂了身邊的世界。雖然我不是CEO,但我知道生活在這個經濟社會中的每個人都不可能在這場金融大變局中獨善自身。讓我們每個人都參與到這場變革中來,居安思危,儘自己一份力,讓我們的國家成為真正的經濟強國。”

目錄

導言

第一章

預防金融大地震

“金融盲”的警醒

外貿困局與全民“溫水煮青蛙”

預防匯率波動下的金融地震

順勢而為:產業機遇與個人選擇

第二章

穿越迷霧,讀懂全球化經濟本質

美國經濟的秘密

“一場遊戲一場夢”--美國次貸危機

拯救“大兵”,美國在行動

全世界人民一起來分擔損失吧

全球化時代下中國經濟“身不由己”

第三章

中國巨觀經濟新課題:匯率波動

美國經濟患流感了!

中國的低質量貿易順差:世界上最虧的事!

國際熱錢豪賭中國與外匯儲備高漲

期待中的意義--“人民幣升值”之利

代價與煩惱--“人民幣升值”之弊

誰能解決政府的最大困擾:低端勞動力就業

第四章

前車之鑑:日本與東南亞金融危機

日本,失去的10年

亞洲奇蹟的停止:東南亞金融危機

第五章

金融變局大考:中期通貨膨脹壓力

瘋狂的糧價:全球漲3倍,中國怎么辦?

瘋狂的石油價格:四年漲七倍

中長期通貨膨脹趨勢:生死抉擇只在一念間?

通貨膨脹的副產品:銀根緊縮與資金成本上升

金融變局下的企業經營最高法則

第六章

地方產業集群應對金融巨變

中國產業發展的兩種思想

中國特色的產業發展模式與歷程

產業發展新時代的多重博弈

地方產業集群應對金融變局

第七章

產業大格局

范蠡的故事,創業型企業家的喪子之痛

利樂公司布局中國

如何打造“群居價值鏈”

金融變局下中國企業的三大出路

“麥當勞”構築產業生態系統

蒙牛集團產業生態系統

黃金十年

第八章

企業轉型新基因

金融變局下,生存還是死亡?

家門口迎戰泰森:系統性能力

DNA之“學習力”:系統性學習是核心

DNA之“變革力”:變革的四重境界

DNA之“執行力”:打造組織執行力

第九章

金融變局下的企業現金流戰略

看圖說病:三種企業現金流常見病

企業特種病:金融猝死

盲目擴地生惡果,房地產商的通病

致命的問題:資金周轉告急

飄在空中的“救命稻草”

第十章

金融變局下的企業創新戰略

空手套白狼?鐵三角戰略聯盟成就ITAT

爆炸式增長的PPG

商業模式創新,傳統產業中的大機會

技術創新,中國企業也有可能

“商務通”,創建嶄新市場

柯達慘敗:轉型之艱難

“現金流產品”:企業給銀行打工

“邊際貢獻產品”:邊際但不邊緣

第十一章

金融變局下的企業聯合戰略

縱橫術,古老的聯弱抗強戰術

併購讓分眾市值暴漲16倍

惡性競爭死,良性合併生

碎片、瓦片與宮殿

小框架服從了大“框架”

沒有輸家的博弈

企業競爭力在這裡升起

後記

序言

拉開歷史的長鏡頭,2008年注定是一個會被經常回憶起的年份,不僅是對盛大的北京奧運會的美好記憶,也不僅是對汶川大地震的長久緬懷。歷史會證明,更加讓我們記憶和思考的是:

中國企業即將開始的一次非常艱難而又意義深遠的集體轉型,中國企業的生死轉型無疑就是一場新的“二萬五千里長征”。

中國人的個人職業前景和財產出路將面臨一次嚴峻的考驗,經過這次金融地震痛苦的洗禮,每箇中國人都將摘掉“金融盲”的帽子,走上穩定富裕之路。 2008年注定是世界經濟的“中國元年”。 這一年,我們看到了世界經濟風雲迭變,也深切地感受到了國際資本的呼嘯洶湧。美國次貸危機了猶未了,餘波蕩漾;以美元結算的國際石油價格一年來上漲了一倍,十年來上漲了十倍,一舉突破了147美元/桶,國際糧食價格、資源價格和大宗原材料價格持續暴漲;美元堅持自我貶值而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一再走強,破七以後升值態勢不改;十年之前就被提出的“東亞金融應急基金”終有突破,中日韓三方出資800億美元的背後讓世人重燃當年“亞洲元”的幢憬;中國經濟一往無前的奔騰勢頭並未稍減,但輸入型通貨膨脹的壓力、國際熱錢遊資的衝擊不斷、美國大選之年政治秀帶來的保守主義回歸都令我們深知中國經濟的未來不會是一馬平川,不可避免地是風高浪急。

世界經濟波詭雲譎,其背後的推手則是國際資本的水銀瀉地和追膻逐腥。中國正在面對工業化過程以來最為兇險的全球化挑戰。

文摘

·次貸危機只是一種表現形式,即使沒有次貸危機,也會有別的金融衍生產品所製造出來的類似金融風險。

·投機熱潮下,次級債最初的風險點很快被大家所忘記了,這是什麼呢?就是房地產市場的持續繁榮,房地產價格的持續攀升,一旦這個“假設前提”發生了變化,整個金融遊戲就只能崩盤了。而這個“假設前提”是如此之脆弱!

·為了保證美國經濟體在這場嚴重的次貸風波中不受到致命的打擊,美國的選擇是通過全球經濟體系來共同分擔和消化美國金融創新所帶來的災難性後果。

·在美國人的思維方式里,美國經濟不能崩潰,美國經濟一崩潰全世界也就完蛋了,因此救美國就是救世界,即使是美國人製造出來的災難,也必須由全世界人民來承擔,這就是美國的邏輯,聽起來像“強盜邏輯”,但這似乎就是現在國際經濟秩序的現狀。雖然可悲,但卻無法迴避。

·在現存的國際經濟、世界經濟秩序當中,已開發國家普遍深陷“滯脹”的經濟困局中,中國經濟雖然一枝獨秀,但卻不能獨善其身。

·中國經濟不可避免地要受到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已開發國家的巨大壓力,在這樣的重壓之下,人民幣匯率的持續上升,中國對美輸出產品的市場價格受限制,或者貿易保護主義會重新抬頭,這是未來一個時段的經濟趨勢。

全球化經濟的本質就是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已開發國家利用其核心價值觀的傳播,以跨國公司為載體,通過對金融、技術、重要裝備以及資源、能源進行控制,從而達到攫取全球勞動力、資源價值,占據全球產業鏈有利位置的戰略過程,其中,美元作為世界性貨幣發揮著核心的作用與功能。

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變化,首先是一個巨觀經濟問題,各位讀者朋友研究巨觀經濟問題,必須搞清楚它背後的邏輯關係與來龍去脈。即巨觀經濟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變化,進而如何通過產業層面的調整,對微觀個體企業產生作用。

從巨觀經濟層面來講,為什麼會產生人民幣持續升值的壓力?這種壓力會持續多久,人民幣升值的過程是否已經接近尾聲,還是序幕剛剛拉開?要弄清楚這些關鍵問題,首先必須明白,我們當前所處經濟世界的基本秩序與潛規則。

毫無疑問,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經濟已經融人世界經濟一體化的範疇,中國通過大量的對外貿易,成為世界經濟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但同時也必然受到現存世界經濟秩序的約束和影響,尤其中國的國際貿易依存度高達70%,遠遠高於世界其他經濟強國。那么,讀者朋友肯定很關心我們當前所處的世界經濟是一種什麼樣的秩序在支配?簡單講,就是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

後記

全球糧食價格瘋漲,石油價格瘋漲,美元瘋狂貶值,美國經濟感冒了,而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破七後升值之勢不改,國內通貨膨脹壓力大增,銀根緊縮,在這樣的金融變局下,中國總量經濟學家開始活躍起來。但是,他們表達的觀點主要是為了給國家巨觀經濟決策當局作參考,而中國經濟的核心主體--企業界的人士、地方政府一線的經濟官員們,他們對於經濟學家所講內容通常“知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金融變局與自己到底怎樣關聯、自己應該怎樣去積極應對與快速調整,他們都非常關心,求知若渴,但卻無人關心與過問,因為經濟學家們既沒時間也沒興趣關心這些中觀產業、企業經營的微觀層面問題,而且主要難度在於經濟學家們過去對產業關注並不多,接觸企業微觀經營就更少了。

在發現這一知識領域空白和研究“禁區”後,盛景商業研究院迅速組織了三類專家共同進行課題研究,一類專家是巨觀經濟領域專家,一類專家是產業與企業經營專家,第三類專家也是最重要的群體,就是由於個人興趣愛好或者機緣巧合,對巨觀經濟與微觀企業經營都有涉獵的專家。這三類專家聚在一起,通過頭腦風暴、主題討論、子課題分工等方式,經過近一年的研究,方有此研究成果。

本研究成果一經推出,即受到了各地企業界和地方政府經濟官員的廣泛關注與歡迎,已在全國十幾個城市進行巡迴演講,廣受好評。這是一次選題與研究方法的成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