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名校為了鞏固長城的根基,普通學校為了打場翻身仗,“搶奪優秀生源”就成了大、中、小各級學校的戰略性任務之一。平時很“摳門”的領導們這時變得大手大腳起來:抽出專門的人手,四處打探尖子生的信息;籌集專門的財力,對高分考生許以重金。這樣一個新的行當就出現了:生探。從理論上說,生源競爭只是十分普通而正常得一個競爭現象而已,因為只有此途才有質量提升的可能,對學生來說是件好事。但是,理論和現實總是有鴻溝的,現實中惡性的生源競爭已打亂了基礎教育正常的生態鏈條。所以,“生探”的出現無疑是學校之間進一步競爭的催化劑。
產生
誰能提前攬到尖子生或者是奧賽有潛質的學生,那么,在3年後的高考中,保送生或名校錄取上就會“占有優勢”,也許還能搶到一些考上清華北大的“苗子”,這無疑對高中的下一屆招生有利。每年招生季節,學校花在生源競爭上的費用多達數十萬元。現在,有關部門雖然對學校也有綜合評估,但到最後其實還是要看升學率,而家長們更看重這。為提高學校口碑,除了積極實行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外,必須能招收到優秀的生源。為了能招攬到好學生,學校與學校之間、甚至區與區之間都在進行著“暗戰”。因為老師們都明白,每年生源大戰即是一次考驗,一旦“尖子生”大量流失,必將使學校在中考或高考中處於不利地步,升學率越低,生源流失就越嚴重。最終將導致教師軍心不穩、學校經費緊張,形成“惡性循環”,最終甚至可能導致學校被更好的學校“吞併”。
活動範圍
按規定,由於“公參民”國中(多為熱點國中)除50%名額需電腦派位外,還有50%名額可自主招生,而且自主招生的名額並不局限於某個區,因此國中“生探”活動範圍就更大了。而高中學校的“生探”,則多數是由學校中層幹部在招生季節專職擔任,分頭去優質國中挖掘好生源。“近幾年,由於重點高中借分校計畫擅自跨區招生,這樣,生探的活動區域,由中心城區漸漸擴大到遠城區。”
手段
“生探”一般有兩種渠道:一是到市內各國小或者國中畢業班進行摸底,拿到各類考試成績排位名單,探聽到學生的聯繫電話;二是深入各大培優機構、賽事組委會,拿到全市國小或國中生的各類競賽獲獎名單,以及學生報名時的詳細資訊。“當‘生探’蠻不容易,既要訊息靈通、能說會道,還需要不少技巧。”一所高中專職“生探”說,遊說家長要摸準心理,看家長最看重金錢獎勵,還是為孩子配備的師資等等,“總之要說得家長動心。”
對象
“小升初”階段是考試成績排前列,或在各類知名競賽中獲獎的學生;國中升高中階段是在初三元月、四月調考排名靠前,或者在省數理化等競賽中獲獎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