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醉魚草
甘肅醉魚草,葉對生,著生在長枝上的葉片為長圓狀披針形至披針形,著生在短枝上或萎縮小枝上的葉片為橢圓形或卵形。生海拔1000-1300米山坡或溪邊灌木叢中。產於甘肅的岷縣、武都、文縣、舟曲等地。
基本信息
- 中文學名:甘肅醉魚草
- 拉丁學名:Buddleja purdomii
- 界:植物界
- 族:醉魚草族(Trib. Buddlejeae)
- 門: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
- 綱:雙子葉植物綱(Dicotyledoneae),又稱木蘭綱。
- 亞綱:菊亞綱(Asteridae)
- 目:玄參目(Scrophulariales)
- 科:馬錢科(Loganiaceae),有資料把醉魚草屬單列為醉魚草科
- 亞科:醉魚草亞科(Buddlejoideae)
- 屬:醉魚草屬(Buddleja)
- 種:甘肅醉魚草
植株形態
小灌木,高約50厘米。枝條纖細;幼枝、葉片下面、葉柄、花序、苞片、小苞片、花萼外面和花冠外面均密被灰白色或黃白色星狀短絨毛。葉子形態
葉對生,著生在長枝上的葉片為長圓狀披針形至披針形,著生在短枝上或萎縮小枝上的葉片為橢圓形或卵形,長1-2.2厘米,寬5-10毫米,頂端鈍至圓,基部圓,全緣,上面綠色,被星狀短絨毛,後變無毛或僅葉脈上有毛;側脈每邊4-5條,上面扁平,下面凸起。花朵形態
頭狀或近頭狀聚傘花序頂生,長約3厘米,寬約2厘米,有時長和寬相等,著花6-15朵;花序梗和花梗極短;苞片卵形,長約1厘米,小苞片線狀披針形,長約4毫米,寬約1.5毫米,內面無毛;花萼筒狀,長7-7.5毫米,內面無毛,花萼裂片狹披針形,長約2.5毫米,基部寬約1毫米;花冠紫紅色或淡紫色,花冠管彎曲,長12毫米,直徑1.5-2毫米,內面被白色星狀柔毛,基部毛被稀疏或無毛,花冠裂片寬卵形或近圓形,長約3毫米,寬約4毫米,邊緣微波狀,內面無毛;雄蕊著生於花冠管內壁中部,花絲極短,花葯長圓形,長約1.5毫米,藥隔凸尖;子房卵狀,直徑約1.5毫米,被白色星狀毛,花柱長約1毫米,柱頭鑽狀,長約1.5毫米。果實形態
蒴果卵狀,長約5毫米,直徑約3毫米,無毛,2瓣裂,基部有宿存花萼;種子卵形,長約1毫米,具短翅。花期4-6月,果期7-10月。
產地分布
產於甘肅的岷縣、武都、文縣、舟曲等地。模式標本采自墨水鎮溪河邊。物種區分
本種外形相似短序醉魚草BuddlejabrachystachyaDiels,但本種的葉片基部圓、花冠管彎曲,蒴果無毛,種子具短翅。而短序醉魚草的葉片基部楔形且下延至葉柄基部,花冠管直立,蒴果被星狀毛,種子無翅等不同。馬錢科·醉魚草屬
醉魚草屬,馬錢科,約100種,分布於熱帶和亞熱帶,我國約40種,產西北、西南和東部,有些供觀賞用,有些可毒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