蕕葉醉魚草

蕕葉醉魚草

蕕葉醉魚草,馬錢科,醉魚草屬,灌木,高0.3-2米。生於海拔1 500-3 400米山地路旁或乾旱河谷灌木叢中。

基本信息

種名:蕕葉醉魚草
學名:BuddlejacaryopteridifoliaW.W.Smith
科:馬錢科
屬:醉魚草屬

產地分布

產於四川雲南西藏等省區。

形態特徵

枝條通常對生,圓柱形或近圓形,灰色或灰黑色;幼枝、葉片兩面、葉柄、花序、花萼外面和花冠外面均密被灰白色星狀短絨毛;老枝無毛或近無毛。葉對生,葉片卵形、長卵形或橢圓形,有時卵狀披針形,長4-6厘米,寬3-4厘米,頂端鈍或圓,基部寬楔形、近截形或近圓,邊緣具粗而不規則的鈍鋸齒;側脈每邊3-6條;葉柄長2-10毫米。圓錐狀聚傘花序頂生,長4-8厘米,寬1-1.5厘米;序梗長1-3厘米;花梗長約1毫米;小苞片多而密,線狀披針形,長達2厘米;花萼筒狀,長3-5毫米,內面無毛,花萼管長約3毫米,花萼裂片披針形,長約2毫米;花冠紫紅色,後變淡藍色,長約1厘米,花冠管圓筒狀,長6-10毫米,直徑約1.5毫米,內面被星狀柔毛至近無毛,花冠裂片近圓形,長和寬2-4毫米,內面無毛;雄蕊著生於花冠管內壁中部,花絲極短,花葯長圓形,長約1毫米,頂端常有尖頭;子房卵形,長約1.5毫米,被白色星狀毛,花柱圓柱形,長約1毫米,柱頭長圓狀,長約1毫米。蒴果卵形,長約5毫米,近無毛,褐色。花期3-9月,果期7-12月。

生長習性

生海拔1500-3400米山地路旁或乾旱河谷灌木叢中。

園林用途

供藥用,花苞有潤肝明目、散風去翳之功效。根可治腎虛、眼霧、見風流淚及白帶病等。

藥用

名稱:蕕葉醉魚草
異名:蒙花、黃花醉魚草
藥用:馬錢科蕕葉醉魚草BuddleijacaryopteridifoliaW.W.Smith,以花苞、根入藥。
產地:四川。
性味歸經:甘,平,微寒。
功效:花苞能潤肝明目,散風去翳。
套用與配伍:主治急性結膜炎、弱視及視盲。根治腎虛眼霧,見風流淚及白帶。
用法用量:花苞1~3錢。根1兩。

馬錢科·醉魚草屬

醉魚草屬,馬錢科,約100種,分布於熱帶和亞熱帶,我國約40種,產西北、西南和東部,有些供觀賞用,有些可毒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