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
……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你的被雪壓著的草蓋的墳墓,
你的關閉了的故居檐頭的枯死的 瓦菲,
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園地,
你的門前的長了青苔的石椅,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
新釋
【瓦菲】生長在瓦縫中的野草…
關鍵字 瓦菲,新釋,語文教材 語文出版社中學語文教材八年級下[①]第五課是詩人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詩,詩中“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你的被雪壓著的草蓋的墳墓,/你的關閉了的故居檐頭的枯死的瓦菲,/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園地,/你的門前的長了青苔的石椅……”一段有“瓦菲”這個詞語,這個詞語什麼意思呢?文下沒有註解。《現代漢語詞典》[1](下簡稱《現漢》)《辭海》[2]《漢語大詞典》[3](下簡稱《大詞典》)都沒有收,另外幾種常用字詞典也沒有解釋,那么“瓦菲”就應當算是個冷僻詞。國中學生還沒有自己解決冷僻詞釋義的能力,他只能直接去查字典或詞典,能夠直接查到並理解也就足夠了。但如果查不到,自然無法解決,課文當中就應當注釋。就語言單位而言,“瓦菲”是一個詞而不是短語,這是毋庸置疑的,因為在“瓦”和“菲”之間不能插入其他成分。就“瓦菲”的詞義分析而言,“瓦”的含義很容易理解,就是一種鋪房頂的建築材料,由泥土或水泥等製成;但是其中“菲”的含義就不大好理解了,查工具書:《現漢》,“菲(fēi)”列有兩個詞頭。“菲1,形榮花草美、香味濃。”“菲2,有機化合物,分子式C14H10。無色晶體,有螢光,是蒽的同分異構體。用來制燃料、藥品等。[英phenanthrene]”“菲(fěi)”下列有兩個義項:“①古書上指蘿蔔一類的菜。②<書>菲薄(多用做謙辭)。” 《辭海》中“菲”的義項列有:一fěi,①蕪菁(按:《現漢》“蕪菁,①二年生草本植物,塊根肉質,白色或紅色,扁球形或長形,葉子狹長,有大缺刻,花黃色。塊根可作蔬菜。②這種植物的塊根。”)類植物。②一名“芴”,即蒠菜(《現漢》:蒠菜,“十字花科。一年生草本。葉羽狀分裂。初夏開花,花淡紫色,總狀花序。角果四菱柱形,有鳥喙狀嘴。產於我國北部和中部。常栽培供觀賞;兼作蔬菜。”)。③微;薄。二fēi,①花草或香氣盛貌。②有機化合物。……三fèi,通“屝”,草鞋。《大詞典》“菲”列有三個詞頭。菲1(fěi),①古指蘿蔔一類的菜。②微薄,使之微薄。菲2(fēi),花草香濃、美茂。菲3(fèi),通“屝”。草鞋。大家看“瓦”的含義和上述“菲”的哪個含義能夠組合出“瓦菲”的含義呢?我想即使是有一定文獻解讀能力的專業人士恐怕也可能拿不準。《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詩原本是高中語文教材中的課文,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語文第四冊中收了這篇課文。文下注解對該詞的解釋是這樣的:“[瓦菲]房上瓦縫裡長的草。”[②]北京教育學院師範教研室編的《中師語文》(四)中也選了這首詩歌,詩下也注釋了該詞:“[瓦菲]房瓦上長的野生花草。菲,花草茂盛、美麗。” [③] 很明顯,第二種解釋是有問題的,因為房瓦上長的就一定是野生的,不可能是人為地在房瓦上栽種,房瓦上怎么可能有栽種的花草呢?所以“野生”這一限定是多餘的,而且這裡也肯定不是指現代在樓頂栽種的園藝花草。但是“菲”是指“草”還是“花草”呢?尚不得而知。我們考慮“瓦菲”可能是詩人艾青家鄉的方言,因為“關於這首詩,艾青不止一次講過,是‘真事’,是帶有自傳性質的,是出於一種感激的心情寫的。大堰河,確有其人。”[④]艾青生於浙江金華市北七十餘里的畈田蔣村。於是通過電話向金華的朋友做了個小調查,但出乎意料的是,朋友問了許多個金華附近農村出來的學生,居然都不知道“瓦菲”的含義,這就令人費解了。查閱一些相關的古文資料,也沒有發現與上面提到的兩種語文教材相一致的解釋。於是我們就想到對當代“瓦菲”一詞的用例做一下測查,試圖通過用例分析來歸納“瓦菲”的確切含義。我們通過網路搜尋,查到了一些“瓦菲”的用例,精選如下:1.李亦赤的散文詩《帕莎蒂娜之夜》:“今夜,故鄉正在落雪。雪落在北方的森林裡。雪落在老家舊屋的瓦菲上。雪落在村外的道路上和草垛間2.菊開那夜月(網名)的《走過思念之秋,我望著天邊的圓月微笑,一點兒都未覺思念的憂傷》:“而我仍然小心翼翼的前行,免不了吃點苦頭,最終還是到了荒宅。院內長滿了艾蒿,連房頂也長了許多瓦菲。”3.郭小麗《桂林漫遊記》:“登上趙叔家的三層小樓的頂樓眺望,漁村全貌盡收眼底。老民居全部是青磚黑瓦,馬頭騎牆,錯落有致的遮蔽在樹蔭中,露出青灰色的牆和叢生著瓦菲的屋檐。”(摘自:新浪網)4.老D(網名)的《歲月流浪》:“四老太坐在晦暗的小屋裡,外面是一枝開得很繁盛的暴馬丁香樹,瓦楞上長著青青的瓦菲,院牆外是一條死氣沉沉的胡同。”5.傅雲霞《想起那株瓦菲》:“依然記得那個冬天山塘街的吵鬧與溫婉,走過蘇州的冬天,記得串過山塘古宅時,高深潮濕的天井邊,誰家墨色屋檐口那道雕磚縫裡,有一株枯死的瓦菲兒,在悠悠的滲著雨的風裡遊動……” 6.李岩峰、馮瑩、時春明、楊魏《阿木去乎最後的淚》:“滿坡金黃的油菜花下,汽車在一座破舊的小土門樓前停住。這是甘南區那種最簡陋而又最普通的門樓,門旁拴著馬,門樓上叢生的瓦菲和兩邊半塌的院牆昭示著這個院落的貧困與荒涼。” 7.張世文《欲望事件》:“美人易勻喜歡上了功德林巷不能再稱之為路、街、巷處的這所舊房子。梯形的牆截面略微有點鼓,壁上石縫裡象是染上去一樣地生長著苔蘚,還生長著瓦菲,牆總是鼓鼓囊囊的,象是妊娠千年的美人。屋頂平場上甚至還生長著芨芨草。……這些淤沙來自平鋪在地面上的石塊的縫隙。更多的縫隙間卻生長著一些草。牆上的苔蘚,屋頂上瓦菲,地板上的自生草,它們都在生長著。……船夫貢通多介先生從小屋視窗望出去,看到了古老的石院牆角上蹲了羽翼如灰色虎豹的鳥在那兒仿佛一位活佛。它的後面是藍天白雲,它的前面是古牆瓦菲,陽光,陰影。” 8.《啊痴心絕對》[⑤]:“在我的愛情的屋頂上沒有一片你親手搭建的瓦菲” 9.《舊居》:“有時候我也想起那片青色的瓦菲/寂寞的光陰容易沾惹灰塵/我遠遠望見的老屋如此親近/緊閉的門窗沒有關住過往的時辰”“在那個起風的黃昏,殘陽染紅了半邊天,土屋檐頭上那瓦菲中的狗尾巴草,在西風中...”(摘自:“胡蘆精靈”網) 11.宇文《白雲山情思》:“進白雲山的時候,我們看到了一座低矮的小屋,青青瓦菲,綠綠的草坪,破破的房門” 12.李東海《獻給艾青》:“你望著大堰河褓姆的墳頭/望著那檐上枯死的瓦菲/悲痛的哭了” 13.孫艷華《古鎮幽歌》:“牆草萋萋,瓦菲迎風抖動,映著如豆的燈光,本就陳舊的房間更加壓抑。” 14.黃旭升《瓦》:“瓦是一面歷史悠遠的銅鏡/風照在上面折射出雨/雨照在上面折射出風/陽光照在上面折射出瓦菲” 15.破石《罪有應得》:“幾欲掙脫/只搏得一片無奈寂寞/牆上瓦菲落魄/風兒只拂過/青石一刻/卻道是雨點兒濺起快活”16.《尋常情話》:“青色的瓦菲/宿醉/眼睛輕叩窗棱:/你的確離去” 17.飛沙《與巫師交談》:“老是看見鬼影——/剪三月瓦菲嫩芽佐餐/連服半年/若無效跳瓦若干次” 從上面的用例中我們可以總結出“瓦菲”的含義和用法特點。1.“瓦菲”是指狗尾草一類叢生的野草、雜草,而不是指花或苔蘚。(1)“瓦菲”具有草叢生的特點。如例2“房頂也長了許多瓦菲”、例3“叢生著瓦菲的屋檐”、例6“門樓上叢生的瓦菲”、例9“那片青色的瓦菲”。當然個別的也有孤立生長的,如例5“有一株枯死的瓦菲兒”。(2)“瓦菲”一般都是“青青”的,卻沒有形容它如花一樣具有鮮艷、美麗的顏色。例4“瓦楞上長著青青的瓦菲”、例11“青青瓦菲”、例16“青色的瓦菲”。(3)有的地方就明確指出“瓦菲”從本質上說就是“草”,而且這種草不是苔蘚,應當是除了地面以外其他地方自生的草。如例10“土屋檐頭上那瓦菲中的狗尾巴草”,“瓦菲”既然包含“狗尾草”那么“瓦菲”可能是草一類的植物;例17“剪三月瓦菲嫩芽佐餐”,“嫩芽”一般也是就“草”而言的;例7“壁上石縫裡象是染上去一樣地生長著苔蘚,還生長著瓦菲”就證明“瓦菲”不是“苔蘚”,又說“牆上的苔蘚,屋頂上瓦菲,地板上的自生草”更說明“瓦菲”所指的“草”一定不是“地上的自生草”,可能除了地上自生的草以外的其他地方生長的草都可以稱為“瓦菲”。(4)“瓦菲”多用在文學作品的語言中,而且一般都是生長在老舊的房屋頂、檐頭、門樓、牆壁等上面,描寫其生長狀態無論是茂盛的、還是枯萎的一般都襯托出一種荒涼、蕭條、冷清的情境。而這樣的情境中如果“瓦菲”中包括“花”的話,自然就會增加了亮色,與文學中描寫的自然環境就不協調了。因此“瓦菲”不可以兼指“花”和“草”。上面很多例子中都是這樣的。 2.就生長的場所而言,“瓦菲”不一定是只長在房瓦上,也可以生長在房頂、屋檐、門樓或牆壁等上面。(1)就房頂、屋檐或門樓而言,可能長在瓦上但也可能不是。如例4、14就直接指出瓦菲是長在瓦楞上的。而例2、7,例3、10、12,例6等則沒有明確說明是否是長在瓦上。(2)至於例5、7、15等則明確說明了“瓦菲”是可以生長在牆壁上的。如牆的磚縫處、石縫處等。由此我們認為“瓦菲”本指房頂瓦楞上或瓦縫裡長的草,後引申指自生在老舊的房屋頂、檐頭、門樓、牆壁等上面的狗尾草一類的雜草。原來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語文教材和北京教育學院師範教研室編的《中師語文》中“瓦菲”的解釋都不夠準確,但前者相對好一些,基本符合詞的語境意義。而2003年新版語文出版社中學語文教材八年級下中收錄了原本是高中或中師教材中的課文,卻對“瓦菲”一詞不予注釋,不能不說是一種缺失。因為學生不能通過字詞典解決,又沒有相關的生活經驗,是不能夠理解該詞語的意思的。尤其是現在很多大城市裡的孩子因為是住在樓房裡,可能都見不到房頂的瓦,更不要說見到房頂瓦縫裡的草,所以並不會了解“瓦菲”的含義。至於“瓦菲”的“菲”的讀音,應當讀fēi,即《現漢》第一個音、《辭海》與《大詞典》的第二個音,義當指“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