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果紋始見於唐代,唐宋兩代陶瓷器上以葡萄紋和石榴紋較為多見,有纏枝葡萄、嬰戲葡萄、嬰戲石榴等圖案,寓意多子多孫。江西水吉宋墓出土的耀州窯青釉盤,盤內刻劃石榴樹上三童嬉戲的花紋。元代青花瓷器上常以瓜果紋組成秋實畫面,如青花大盤上多繪葡萄、西瓜、芭蕉與花草組成的秋實圖案。明清兩代陶瓷器上,瓜果紋樣增多,表現方式有圖案性與寫實性兩類,以青花、釉里紅、彩繪及雕刻等多種手法及色彩表現石榴紋、荔枝紋、葡萄紋、枇杷紋、桃紋、西瓜紋、蘋果紋、櫻桃紋等,並在吉祥觀念影響下,形成豐富多彩的吉祥紋飾。
瓜果紋構圖方法多樣,有適合式布局,如明宣德青花盤,利用盤心圓面,滿繪葉茂果碩的葡萄或其他瓜果;也有單獨紋樣的構圖,如成化鬥彩葡萄紋杯,腹部繪環繞的折枝葡萄;還有散點式布局,如宣德青花梅瓶或玉壺春瓶上的桃枝、石榴、荔枝、枇杷、蘋果等紋樣;更有均齊式布局,如在釉里紅高足杯上,繪等距環布的3隻桃或3隻蘋果,習稱“三果紋”。清代吉祥紋飾盛行,瓜果紋寓意更豐。康熙釉里紅桃蝠紋瓶、雍正青花桃蝠紋瓶,都描繪桃樹結碩果、蝙蝠天上飛的紋樣,以桃喻壽,以蝠喻福,祝賀福壽雙全。康熙民窯青花瓷盤盤心繪一枝葡萄,旁書“福壽蒲萄”四字,將葡萄象徵福壽,甚為罕見。乾隆黃地青花瓶上以佛手、桃、石榴三果組成寓意多福、多壽、多子的畫面,習稱“福壽三多”紋。
相關詞條
-
掐絲琺瑯瓜果紋盒
掐絲琺瑯瓜果紋盒,明宣德,高4.6cm,直徑11.9cm。 盒圓形,直壁,平蓋。 此盒是宣德時期掐絲琺瑯的代表作品。
-
明宣德青花如意垂肩折枝花卉瓜果紋梅瓶
明宣德青花如意垂肩折枝花卉瓜果紋梅瓶屬於歷史文物,瓶為撇口,短頸,隆肩向下緩收至足,足微撇。白釉底色,釉色潔白滋潤,略含青,玉質感強,青花紋飾布滿瓶身。。
-
明永樂青花如意垂肩折枝花卉瓜果紋梅瓶
明永樂青花如意垂肩折枝花卉瓜果紋梅瓶,明永樂年間瓷器。高36.5厘米。修胎精細不見接痕,胎體輕薄,釉面光潤,傳世品少,十分珍貴。
-
清乾隆外粉青醬釉地描金銀蓮紋粉彩鏤空三多瓜果內心繪青花纏枝花卉紋六角套瓶
本瓶是清督陶官唐英創造發明的新品種,也是創造發明“轉心瓶”的過渡期,在工藝和科技含量上都是非常高的。尤其是外層不是圓的球型,而是六角鏤空,在造型、制坯、...
基本信息 文物簡介 收藏始末 -
植物紋
植物紋是陶華瓷器傳統裝飾中博紋樣的一類,如葉形、豆莢中形、花瓣物形紋樣較中物為博中多見,構圖和表現物博力都大為增強。
簡介 蓮花紋 蓮瓣紋 寶相花紋 牡丹紋 -
清乾隆官窯外粉青醬釉地描金銀蓮紋粉彩鏤空三多瓜果內心繪青花纏枝花卉紋六角套瓶
本瓶是清督陶官唐英創造發明的新品種,也是創造發明“轉心瓶”的過渡期,在工藝和科技含量上都是非常高的。尤其是外層不是圓的球型,而是六角鏤空,在造型、制坯、...
文物簡介 製作工藝 文物價值 文物歷史 -
清朝乾隆外粉青醬釉地描金銀蓮紋粉彩鏤空三多瓜果內心繪青花纏枝花卉紋六角套瓶
【年代】 1860年“火燒圓明園”後被掠奪並流失海外。 此瓶原來為一對,陳設在圓明園中。
-
筋紋紫砂壺
宜興紫砂筋紋器 ( 俗稱筋瓤貨 ) ,為紫砂茗壺造型體系中最為常見的一種表現形式。它與紫砂光貨素器 ( 俗稱光貨 ) ,紫砂花貨塑器 ( 俗稱花貨 ) ...
產品介紹 發展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