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環翠寺,位於浙江省青田縣鶴城鎮北面太鶴山南坡,原名「環翠庵」,一九九○年始改今名。太鶴山古松林立,奇石嶙峋,有謝橋春晚、迎翠濺玉、仙鄉問鶴、文苑環翠、松聲塔影、望江舒嘯、點易呈獻、混元試劍八景。
歷史
環翠寺始建於明清之際,庵舍共二進,各五間,中有小天井,占地約千餘平方米,建築面積三百六十八平方米。民國二十年(一九三一年)籌資建成後殿。一九五八年,庵內佛像被毀,改辦療養場所,「文革」期間,又被無房居民占用。一九八四年,城鎮成立佛教協會小組,並且有償租前殿作為佛教活動場所,繼之城鎮一批護法信眾自發出資,塑成三尊貼金三聖菩薩,此後香火日盛,信奉者有了佛事活動場所。一九八八年二月,佛協小組出資人民幣七萬元給園林處作為另建辦樓基金,而園林處所用房屋子全部歸還環翠庵,四月下旬成立青田縣修建環翠庵董事會,由王紹林等十人為董事長,釋達崇、釋達教等十人為副董事長,四十六位居士為董事,共圖環翠庵修建大事,並向國內外寄發《環翠寺修建隋喜功德緣序》,廣大善男信女紛紛慷慨解囊,文種福田,支持寺宇建設,短期內即收到一批可觀資金。
重建
一九九○年五月,改選後的董事長曾紹成,副董事長葉海娥等,將環翠庵改名為「環翠寺」,擴大規模,並聘請閩南古建築師黃維鳳負責設計施工。大雄寶殿於一九九二年底竣工,占地面積二百五十八平方米。殿堂巍峨雄偉,飛檐翹角,覆以青筒瓦,每角掛一銅鈴;匾額金字。殿中佛祖釋迦牟尼塑像,高二.五米,貼金,旁立阿難、迦葉尊者,兩翼排著十八尊羅漢,喜眉怒目,各具形態。後壁左側手持如意跨青獅者為文殊菩薩,右側手執蓮花騎白象者為普賢菩薩,整殿布局稱為「大排埸」。
一九九四年底,大悲樓竣工,總面積為四百六十六平方米,是三層仿古建築,磚木鋼混結構,第一層圓通殿,供奉大慈大悲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外罩雕刻精細木龕,三面鑲玻璃,龕內裝燈光,後壁視金黃色線絨,顯得明淨高雅,莊重肅穆。二層是三聖殿,佛龕中供奉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三層是臥佛樓,四面環廊,中設精雕彩繪長床,如來側臥其上,安詳慈和,周邊裝飾樸素大方,氣息莊嚴。
一九九六年底又建成生活用房,總面積三百六十平方米,鋼筋水泥結構,有容納三百個座位的餐廳,每逢朔望及佛誕節日,招待各方禮佛信士及僧人居士用膳。一九九七年動工興建天王殿、面積為九十一.四八平方米,重檐翹角,雕飾精美。兩廂樓房,分別作為佛教協會辦公室、庫房及僧人住處,面積為二百八十一.九三平方米。殿前方設中大門和左右偏門,氣勢雄偉。天王殿中塑彌勒佛,手握念珠,笑口常開,佛後站立手執降魔杵護法韋馱像,兩旁是四大金剛,維護法門,殿門口平壇寬二十五米,深十五米,以青石鋪成,周圍石欄,顯得古樸莊重。
以上各項工程,總建築面積一千八百餘平方米,總造價二百三十萬元,其經費來自華僑信眾及各大善男信女發心樂助。籌建期間,政府支持,董事會協調,管理小組葉海娥、鄭寶珍等全體成員勤懇兢業,無私奉獻,以寺為家,十年如一日,如今寺貌已煥然一新,成為城鄉人民及海內外人士旅遊朝聖之勝地,環翠寺近年舉行過兩次盛大佛像開光大典,一次是一九九四年為釋迦牟尼佛、阿難尊者、迦葉尊者開光,另一次是為文殊普賢菩薩、十八羅漢以及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如來佛等開光,每次接待香客達兩千餘人次,每年在寺中參加誦經念佛宗教活動的信眾亦有千餘人,可謂盛況空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