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特徵
位於表皮的深層和皮下組織內,在掌跖特別是指(趾)尖處最多,主要感受壓覺。小體呈圓形或卵圓形,直徑可達1mm,因而光鏡下極易見到。小體的中心為一條無結構的圓柱體,稱核心(Inner core) 。周圍是由許多扁平結締組織細胞構成同心板層被囊。有髓神經纖維進入小體後失去髓鞘,在核心中心形成神經終末。
透射電鏡下,小體外周是幾十層結締組織扁平細胞疏鬆排列所形成的同心板層的被囊,板層之間充以液體,被囊表面還有一層富於彈力纖維的鞘膜包裹,中央為失去髓鞘的軸突,軸突內含有線粒體和位於軸突下直徑約50nm的緻密核芯小泡,中央則有細絲和微管,被囊同心板層近中心部有大量緊密連線、環抱軸突終末的片狀胞質板,上有縫隙連線,在軸突終末的軸膜上有含細絲束的軸突棘,突入兩側扁平胞突的裂隙內。
神經末梢中的環層小體
有被囊感覺神經末梢(encapsulate nerve endig)此種感覺神經末梢形式繁多,大小不一,但在神經末梢外面均包有結締組織被囊,常見的有:
又稱梅氏小體(Meissner corpuscle),分布在皮膚的真皮乳頭內,以手指掌面和足趾底面最多。小體呈橢圓形,直徑約30~100μm,周圍有結締組織形成被囊,內有許多橫列的扁平觸覺細胞。有髓神經纖維在被囊處失去髓鞘穿入被囊內,分支盤繞。主要功能是感受觸覺。
(2)環層小體(lamellar corpuscle):又稱潘申尼小體(Pacinian corpuscle),此種小體分布廣泛,多見於真皮深層、皮下組織、腸系膜和胰腺的結締組織中。小體多呈圓形或橢圓形,大小不一其直徑約為0.5~3mm。小體的被囊是由扁平的結締組織細胞和纖維形成的同心圓板層,板層間充滿膠樣物質。小體的中軸為一均質性的圓柱,稱內棍(inner bulb)神經纖維失去髓鞘後進入內棍,主要是感受壓力、振動和張力覺等。
廣泛分布於全身骨骼肌中的細長梭形小體,長約2~5mm,表面有結締組織被囊,其內含有3~10條較細的骨骼肌纖維,稱梭內肌纖維(intrafusal muscle fiber)。有兩種感覺神經纖維進入肌梭:一種感覺神經纖維是粗的有髓神經纖維,入肌梭前失去髓鞘,在肌梭中段進入肌梭內,反覆分支,呈環狀或螺鏇狀包繞在梭內肌中段含核部分;另一種是細的有髓神經纖維,失去髓鞘後呈花枝狀,分布在上述神經末梢的兩端。此外,肌梭內還有一種細的運動神經纖維,它來自脊髓前角的小型神經元(γ神經元),其末端形成運動終板,分布於梭內肌纖維的兩端。肌梭位於肌纖維束之間,當肌肉收縮或伸張時梭內肌纖維被牽強,從而刺激神經末梢,產生神經衝動,傳向中樞而產生感覺,故肌梭是感覺肌肉的運動和肢體位置變化的本體感受器。肌腱中的腱梭(tendon spindle)與肌梭結構相似。
皮膚植入對環層小體再生的影響
失神經後,皮膚中的各種神經成分(核心)立即發生潰變,皮膚也逐漸萎縮,表現為結構紊亂,汗腺管上皮細胞分離等(Fig 2).
環層小體的核心因以神經成分為主,故核心首先潰變,光鏡下早期表現為染色變淺(Fig 3)被囊皺縮,逐漸發展為內、外核結構模糊,小體體積變小. 最後結構消失. 未植神經組標本於術後12 mo未發現環層小體再生. 在神經植入組,可見環層小體的非神經成分(外核)潰變過程被延緩. 術後5 mo已有環層小體再生,其再生方式為潰變的小體重新獲得神經再支配. 隨觀察時間的延長,小體再生率逐步增加,但12 mo時小體體積仍小於正常,而核心比例較大,具體過程如下。
未植神經組1 mo時,環層小體核心染色變淺,被囊開始皺縮,外核結構變化不明顯(Fig 3)。
大鼠腸系膜環層小體的分布
實驗套用鍍銀和酶組織化學技術,對大鼠腸系膜不同部位環層小體的形態和分布特徵做了觀察,對小體的非特異性膽鹼酯酶和鎂激活的膜腺苷三磷酸酶進行了定量及超微結構的定位分析。結果:分布到空腸系膜的小體數量最多(6.9±2.1)/10cm,其次是結腸系膜;最少的是迴腸系膜,觀察鍍銀標本的環層小體形態各異,大小不等。經統計學處理表明,空腸系膜環層小體明顯大於迴腸系膜小體(P<0.01),還觀察到一根神經纖維可同時支配多個小體,有“串聯”和“並聯”兩種連線方式。
環層小體神經纖維瘤病例
患者女,23歲,因右食指外側結節伴有麻、痛10餘年,於1997年10月23日就診。患者於1985年7月右食指頂端擠壓時有麻、痛及自發性一過性觸電樣疼痛,持續2~3s,每日可發作數次。半年後上述部位出現麥粒大皮下結節,並緩慢增大至綠豆大,自覺症狀較前加重,3年前曾在當地醫院疑為雞眼,先後刮除3次,但均很快復發。
體檢:發育正常,各系統檢查無異常。皮膚科情況:右食指外側有1.5cm×0.7cm梭形萎縮性手術瘢痕,瘢痕中央有0.4cm×0.4cm皮下結節,高出皮膚,邊緣清楚,表面完整,無角質刺,觸之較硬,不活動,與皮下有粘連,稍用力擠壓即有麻痛感。
實驗室檢查:血尿常規、肝腎功能均正常,心電圖和胸部X線攝片未見異常。皮膚組織病理:瘤組織主要在真皮中下層,由星狀、橢圓形及梭形細胞排列疏鬆呈同心圓樣結構,大小不等,邊緣清楚,有包膜包繞,酷似環層小體,數量較多,中心可見梭形細胞。在較大環層結構邊緣及真皮層有些散在的體積較小的類似環狀結構,其中央不規則細胞團塊與包膜之間有空隙。連續切片觀察,瘤組織位於表皮下,垂直向真皮中下層延伸,除上述環狀結構外,還有較密集的圓形及橢圓形細胞,胞漿豐富,淡紅色,胞漿相互融合,類似上皮樣細胞,散在分布,不聚集成巢。腫瘤的間質內未見粘液樣變性。診斷:環層小體神經纖維瘤。
圖片介紹
環層小體體積大,圓或卵圓形,分布於皮下組織、腸系膜、關節囊、某些內臟等處,感受壓覺和振動覺。圖示皮下組織中的環層小體橫切面,外為數十層同心圓排列的扁平細胞構成的被囊(C),中央有一條均質圓柱體,稱內棍(箭頭)。皮膚,HE染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