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
環境科學的分支學科。研究將環境管理技術與環境管理藝術融為一體。定義
運用現代管理學的理論、方法和技術手段,為環境管理活動提供理論指導、管理技術與管理方法。
《環境管理學(第2版)》內容簡介(葉文虎、張勇編著,高教社2006.12出版)
《環境管理學》第一版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紀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計畫"的研究成果,是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和教育部環境類專業"九五"規劃教材。第一版發行了10萬冊左右,作為高等學院環境科學專業和相關專業的本科課程教材,它給讀者介紹了環境管理有關的基本知識、基本理念、基本理論和方法,起到了一定的入門作用。第一版刊印於2000年6月,書中的認識和資料則是1999年甚至是1998年以前的,迄今已有七、八年了。但隨著時間的流逝,時代在前進,人類社會的認識在深化,人類社會對自己“環境行為”的“管理”也在飛速地發生著巨大的改變。因此,修訂第一版就提上了議事日程。
《環境管理學》(第二版)是在第一版的基礎上,根據編者近年來的教學改革實踐經驗、科研成果以及環境管理學領域最新進展全面修訂而成的。由於國內外環境管理有了許多新的實踐,也由於《環境管理學》的教學有了許多新的實踐,因此與第一版相比,第二版作了較大的改動,修訂的主要思路和內容如下:
第一章“緒論”明確了環境管理學的學科定位,認為環境管理學在學科層次上與環境自然科學、環境工程科學、環境社會科學、環境人文科學相併列,都是環境學的分支學科。將環境管理的主體擴展為政府、企業、公眾三個方面,其管理對象是涉及環境的政府行為、企業行為和公眾行為,三個管理主體和三種行為構成了環境管理的主要內容。還從環境社會系統物質流控制、環境行為調整、環境觀念轉變三個層次論述了環境管理的目的和作用。
第二章“環境管理的理論基礎”將環境管理的理論基礎概括為三個方面:可持續發展理論、管理科學理論和行為科學理論;認為吸取管理科學和行為科學的在成熟理論、方法和和範式,進行“管理科學化”,是環境管理的未來發展方向。進而提出環境管理的四個基本原理:環境社會系統發展原理、共贏原理、衝突協同原理和界面活動控制論原理。
第三章“環境管理的政策方法”和第四章“環境管理的技術方法”,將環境管理學的方法分為政策方法和技術方法兩大方面。前者是指政府、企業和公眾為達到環境管理的目標而制定和採取的一些制度、規則和手段;技術方法則是為環境管理提供基礎和保證的技術方法。
第五章到第八章分別論述了區域環境管理、廢棄物環境管理、產業環境管理、自然資源環境管理,認為它們是環境管理的四大領域。這四大領域是依據人類社會與自然環境之間物質流動的基礎框架而劃分出來的,是根據這一基本理論模型構建出來的環境管理內容體系。
第九章“中國和外國環境管理簡介”從各國環境管理概況、環境管理機構設定、管理制度、環境投資、各國特點等方面進行了介紹。第十章簡要介紹了全球環境管理情況。
與第一版相比,第二版除了章節作了很大的調整,內容作了很多的充實與更新外,還在正文之外補充了很多“閱讀材料”。補充這些“材料”的目的是為了使讀者能較深刻地理解和把握正文中的相關內容。
與本書配套的電子教案目前正在編寫之中,預計今年9月份左右可以正式出版。本書中的大部分文字、圖、表、閱讀材料都在電子教案中用更加形象和生動的MS PowerPoint格式重現出來,並製做成分章節的課程教案,以便於授課和學習。另外,還在電子教案中補充了一些閱讀材料的詳細內容,一些環境管理的典型案例,以及環境管理常用的數據資料。電子教案將為使用本書的老師和同學提供不少方便和幫助。
本書及配套的電子教案可作為高等院校環境科學專業的教材,也可供有關專業及從事環境保護和環境科學研究的專業人員使用。
本書作者:葉文虎、張勇(主頁網址: http://faculty.ecnu.edu.cn/zhangy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