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工程系

環境工程系

環境工程系是學習環境工程學的一種稱謂,代表在學院院校的一門學科。環境工程學是一門研究人類活動與環境的關係,及研究改善環境質量的途徑及技術的學科。所研究的課題包含大氣污染治理與控制工程、水污染治理與控制工程、噪聲污染與控制工程、固體廢棄物污染與治理工程、環境影響評價等學科。環境工程是一門複雜的具有高度綜合性的學科,牽涉到社會學、經濟學、管理學、生物學、化學等傳統學科,並與各學科交叉成各類邊緣學科,如:環境經濟學。

環境工程系環境工程系

歷史

環境工程學是在人類同環境污染作鬥爭、保護和改善生存環境的過程中形成的。從開發和保護水源來說,中國早在公元前2300年前後就創造了鑿井技術,促進了村落和集市的形成。後來為了保護水源,又建立了持刀守衛水井的制度。

從給排水工程來說,中國在公元前2000多年以前就用陶土管修建了地下排水道。古代羅馬大約在公元前6世紀開始修建地下排水道。中國在明朝以前就開始採用明礬淨水。英國在19世紀初開始用濾法淨化自來水;在19世紀末採用漂白粉消毒。

在污水處理方面,英國在19世紀中葉開始建立污水處理廠;20世紀初開始採用活性污泥法處理污水。此後,衛生工程、給水排水工程等逐漸發展起來,形成一門技術學科。

環境工程系離心除塵器
在大氣污染控制方面,為消除工業生產造成的粉塵污染,美國在1885年發明了離心除塵器。進入20世紀以後,除塵、空氣調節、燃燒裝置改造、工業氣體淨化等工程技術逐漸得到推廣套用。

在固體廢物處理方面,歷史更為悠久。約在公元前3000~1000年,古希臘即開始對城市垃圾採用了填埋的處置方法。在20世紀,固體廢物處理和利用的研究工作不斷取得成就,出現了利用工業廢渣製造建築材料等工程技術。

在噪聲控制方面,中國和歐洲一些國家的古建築中,牆壁和門窗位置的安排都考慮到了隔聲的問題。在20世紀,人們對控制噪聲問題進行了廣泛的研究。從50年代起,建立了噪聲控制的基礎理論,形成了環境聲學。 20世紀以來,根據化學、物理學、生物學、地學、醫學等基礎理論,運用衛生工程、給排水工程、化學工程、機械工程等技術原理和手段,解決廢氣、廢水、固體廢物、噪聲污染等問題,使單項治理技術有了較大的發展,逐漸形成了治理技術的單元操作、單元過程、以及某些水體和大氣污染治理工藝系統。

50年代末,中國提出了資源綜合利用的觀點。60年代中期,美國開始了技術評價活動,並在1969年的《國家環境法》中,規定了環境影響評價的制度。至此,人們認識到控制環境污染不僅要採用單項治理技術,而且還要採取綜合防治措施和對控制環境污染的措施進行綜合的技術經濟分析,以防止在採取局部措施時與整體發生矛盾而影響清除污染的效果。

在這種情況下,環境系統工程和環境污染綜合防治的研究工作迅速發展起來。隨後,陸續出現了環境工程學的專門著作,形成了一門新的學科。

現狀

環境科學專業是一個匯文、理、工等學科交叉性、綜合性專業。本專業十分注重專業基礎知識的教育,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相關的化學、物理、生物學、醫學、管理學、生態學、環境法知識、環境信息系統等有深入地把握,並且能夠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處理實際生活中遇到的環境問題。

本專業的研究方向主要有兩個方面:環境科學方向、環境規劃管理方向。環境科學方向研究各種污染物在環境衛生聽遷移轉化規律;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對人體健康以及其他生物和自然生態系統的影響以及環境信息系統開發等。環境規劃管理方向研究人類社會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關係,並從規劃、管理、政策、經濟等角度提出解決途徑。

隨著國際社會和我國政府對環境問題越來越重視,各類有關環境的規範法規日趨嚴格,本專業的畢業生石灰就業領域、地域範圍也正在不斷拓展,對於環境保護、污染治理以及與之相關的疾病防治等方面的人才的需求量敢在逐年攀升。 環境科學專業是個學術氣息非常濃厚的學科,涉及學科專業領域非常廣泛,對於學生的學術能力和動手能力都有高的要求,尤其適合性格冷靜謹慎,思維嚴密,知識面比較開闊的人。

對於基礎知識和高尖端知識的雙重強調一直是本專業的一大特色。過硬的技術背景一直是此類人才受到市場追捧的唯一原因。為此建議本專業學生的大學生無論是學習深造還是進入到實際工作都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多下功夫:

1、 夯實本專業基礎知識、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

2、 熟悉國家環境保護自然資源合理利用、可持續發展智慧財產權等有關政策和法規;

3、 多關注環境科學的理論前沿、套用前景和最新發展動態,了解國內外相關技術領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對環境保護產業的發展狀況時刻保持應有的專業敏感度;

此外,與環境相關的市場熱點很多,而這些熱點也因為最容易轉化為經濟效益而受到相關企業和科研院的關注。例如,環境材料開發與套用、三廢利用與資源化、室內外空氣污染研究、噪聲污染與控制,高濃度有機污染物治理、綠色技術與清潔生產、核電站環境與安全設計等。職業顧問建議那些未來有志於從事科研工作的大學生在本科階段就要密切關注市場熱點,選擇一個或幾個熱點作為自己學習和研究的主攻方向,若能做出一點成果,那么在求職過程中無疑是最大的亮點。

目前在環境科學專業的畢業生畢業之後主要有三個去向:

1、在科研機構、高等學校從事環境科學研究、環境評價、環境規劃、環境管理的最新研究工作,為相關部門應對大氣污染、水污染提供理論支持;

2、從事各級相關政府部門、資源開發利用部門以及環境保護部門的管理工作。發揮專業所長,將環境科學的最新研究成果套用於實際,直接服務於國家和地方政府的環境管理部門,為他們的環境管理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3、到各類企事業單位以及諮詢機構從事環境諮詢工作,靈活套用管理、規劃、經濟、法學以及社會學等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優勢,注重開發環境管理與決策支持的基本理論方法,並使之套用於實踐,注重開發環境管理與決策支持的基本理論方法,並使之套用於實踐,最終納入到政府的巨觀社會、經濟與環境決策、企業微觀決策和公眾對環境保護參與的個人行為決策中。

代表人物

環境工程系美國作家卡遜
1962年美國作家卡遜(R.Carson,1907—1964)在她的名著《寂靜的春天》中扣人心弦地提出環境惡化的景象。“這是一個沒有聲息的春天,這兒的清晨曾經蕩漾著烏鴉、鶇鳥、鴿子的合唱以及其它鳥鳴的音浪;而現在一切聲音都沒有了,只有一片寂靜覆蓋著田野、森林和沼澤”。她在這裡提出的是殺蟲劑DDT對環境污染的後果,而整個環境問題也由此提出,給社會敲響了警鐘。
環境工程系米都斯發表的《增長的極限》
20世紀70年代初,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丹尼斯·米都斯(Denis Meadows)發表了《增長的極限》。書中,作者提出了一個“人口膨脹—自然資源浩劫—環境污染”的模型,採用純數學的方法,在沒有考慮人類自身控制能力和創造能力的情況下,提出了人口激增導致的三個危機:土地資源自然資源環境污染羅馬俱樂部在20世紀80年代又推出了《世界未來——關於未來問題的100頁》的報告,該報告將人口列舉了當代九大問題,人口爆炸即為頭號難題。並將人口爆炸與昔日的:“瑪雅文化”的覆滅相提並論。
20世紀70年代以後,可以稱為人口與環境逐漸協調的階段。以1972年代聯合國的《人類環境宣言》和1987年的《我們共同的未來》為發端,(1987年,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WECD)在《我們共同的未來》(OurCommon Future)中正式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的理論模式。)以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的《里約環境與發展宣言》為標誌,人類社會步入善待自然,尋求人與自然的和諧及人與人的和諧,實現可持續發展為特徵的嶄新的文明時代——綠色文明。資源環境問題已經成為人類持續發展的關鍵問題之一。這個階段,全球處於和平時期,科學技術水平獲得極大提高,人類生活質量進一步提高。人口已增加到目前的63億,而且仍有不斷增長的趨勢。因此,世界上許多國家迫於人口的壓力,已紛紛採取各種措施,控制人口增長。世界人口增長逐漸有自發增長狀態轉向與自然資源、生態環境、社會經濟協調發展的新模式。在該文明階段,人口的增長將經歷增長減緩、零增長、負增長,再到零增長等多個階段,最終將趨向一個適宜的總量。

學科組成

環境學基礎、無機及分析化學、儀器分析、環境監測、大學物理學基礎、普通生物學、環境生物學、環境微生物學、畫法幾何與工程製圖、工程力學基礎、工程流體力學、水污染控制工程、空氣污染控制工程、固體廢棄物處理與處置工程、噪聲控制、工程測量與實習、土建工程基礎、工程概算與經濟分析、清潔生產、環境管理與環境法、職業安全與衛生、環境質量評價與規劃、環境科技進展、環境科技寫作。

套用範圍

解決廢氣廢水、固體廢物、噪聲污染等問題,除塵、空氣調節、燃燒裝置改造、工業氣體淨化等工程技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