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歷史

1221年左右,瑪雅人發動起義,推翻了奇琴伊察的統治。不久,各個城邦首領召開會議,商議重新建立一個政治中心,將其命名為“瑪雅潘”,意為“瑪雅人的標準”。Cocom家族首領被選為瑪雅之王,但是其他貴族家族亦派出成員參與政府。
1441年,阿淑潘領導了反抗Cocom家族的起義,攻占瑪雅潘,其後該城被洗劫並廢棄。
1950年代,卡內基基金會資助了一次對瑪雅潘的大規模考察,發現了一系列遺蹟,推斷出其規模大約在1萬至1萬5千居民左右。
主要介紹

瑪雅潘約在公元1250後前後,萬卡坦北部地區發生了重要變化——雖然奇欽·伊查遺址作為當時的一個政治中心並示廢棄,但在今天梅里達城的東南,雙建立了一座新一瑪雅城邦——瑪雅潘。
瑪雅文獻記載,瑪雅潘是一處世哲學集權政治中心,在承認“科科姆氏族”宗主權的前提下,當地貴族被集中到這裡,過著舒適自在的生活,但是受至某些限制。雖然瑪雅潘遺址的主要神廟的設計思想比較保守,規模較小,仿佛是奇欽·伊查遺址“城堡金字塔”的複製品,但這座禮儀中心的布局,在瑪雅地我仍然具有創新性和獨特性。這是一座密集擁擠的城市,,房屋鱗次櫛比,低矮的界牆,分隔了城內的禮儀區域和居住院區域,城市被一道圓形防禦石牆環繞。
在某種程度上,瑪雅潘遺址是瑪雅早期歷史的有意回歸—石碑崇敬拜的復活,以故圍繞密閉的院落布置的建築,但是蛇柱和柱廊大廳則是奇欽·伊查遺址中托爾特克式建築影響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