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況
瑤亭村屬北京市密雲縣高嶺鎮所轄行政村,位於鎮域西北部,密雲水庫北岸,距縣城31.8公里。全村493戶,1339口人,下轄北溝、王家會、瑤亭三個自然村。村里主導產業為林果業、種植業,板栗種植面積和玉米種植面積分別為3100畝和1000畝。2004年,村里成立了集板栗、糯玉米種植為一體的北京盛昌糯玉米種植專業合作社,現有入社會員480戶,人均年收入5800餘元。2007年, 瑤亭村開始改善村容村貌,硬化街道兩萬平方米;安裝路燈180盞;修建占地1200平方米的健身廣場一處,安裝健身器材12件,為村民休閒娛樂提供了良好場所;完成水沖式廁所改造340戶,安裝新型太陽能熱水器340個;拆除違章建築1000餘平方米;打防洪壩3000米,鋪設自來水管網15000米,打機井一眼;建井房兩間;建糯玉米合作社辦公場地、老年活動中心、高標準公廁各一處。村名來歷
說起瑤亭村村名的來歷,相傳還是被乾隆皇帝親封的呢!據村裡的老人講,瑤亭村原名為“九龍莊”。相傳清乾隆十六年,乾隆皇帝北巡承德避暑山莊途經此地,當他得知此地是距離紫禁城與承德避暑山莊的正中位置時,諭示要在此休息,並賜名為“瑤亭”,意為“要停”之意,村莊因此而更名並沿用至今。人文景觀
瑤亭村東莊頭,有座廟宇,名為關帝廟,始建於明朝,當時有兩院三禪,規模宏大。廟宇內供奉著關羽、二郎神、藥王三座神像。清乾隆十六年,乾隆將關羽封為“協天大帝”、“關聖帝君”,此後瑤亭關帝廟香火鼎盛,每逢正月十五、四月十八、六月二十四廟會,都會有村民來此燒香祈願,十分熱鬧。光緒十六年夏季,由於潮河發洪水關帝廟被毀,片瓦無存。後由村中有威信的人聯絡各部集資重建,終於在光緒三十二年重新修建了關帝廟。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攻占北京,廟宇受到很大程度的損壞,珍貴文物蕩然無存,再加之年久失修,關帝廟屋頂、牆壁滲漏不堪。2008年,在縣文物管理所的大力支持下,投資35萬元,對關帝廟進行搶修,現已基本恢復了原有的建築風貌。民俗風情
瑤亭民間花會,被人們叫做“恭議善會”,具有100多年的歷史,以其豐富多彩的雜耍說唱聞名於密雲北部地區。花會共有10多檔,每檔會都有其獨特的藝術,也都有各自的會頭。每逢佳節,會頭都要組織演員為周邊村鎮民眾進行演出。整個花會演出演員最多達160餘人,上至80多歲的老人,下至八、九歲的小孩都成為隊伍中的一員,演出的內容全部由自己編排。花會中走在最前面的是開道鑼,悅耳的鑼聲告知人們花會演出就要開始了。後面跟著的是舉著中幡的50人,幡上寫著“風調雨順民安樂”、“國富民強”等字樣。緊跟著的是八面戰鼓,這需要15人,其中有一個指揮,剩下的人打鑔和鼓。身穿黃馬褂,頭戴紅纓帽,臉上脂粉濃重,這就是走高蹺的特色裝扮,他們各自拿著自己的道具進行表演,唱不同故事的小曲,十分好聽。接著表演的是十不閒,由三個人組成,其中有一人扮成浪蕩公子與一扮成醜婆的人互相逗趣,清朝一縣官穿插其間。三人即興編曲演唱場面十分搞笑,深受村民的喜愛。此外花會中還有跑旱船、舞獅、跑驢等有趣的表演項目。
花會處處浸染著民族傳統,它用民族的服裝、民族的器樂、民族的唱腔等,演繹著民族的歷史故事和神話傳說。在勞作之餘,這種群體的自娛自樂,極大調節了農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