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海安村清代前稱朱寨,1949年前,靠近海邊幾個村莊合稱海濱保,靠近山嶺的幾個村總稱環山保。土地改革後,環山鄉的林宅、寶雀秀、坑內、上坪、嶺後、田中央、南山等劃歸和平鄉。海濱鄉的南嶼仔等劃為輝煌鄉。1955年底又把西溪以東的西門頭、灰寨、六張厝、朱寨本部等自然村劃為一行政鄉叫海濱鄉,西溪以西的墘下、東莊、草樓、瑤厝、西山、下房、嶼頭、厝頭、後井等自然村從海濱鄉析出,劃為另一行政鄉,由於該行政鄉地處海邊,村民企望出海歸途平安,故稱海安。1958年後海安鄉改為海安大隊,1984年底,改稱海安村
風俗人情
朱寨巡遊
“朱寨是海安村、海濱村、和平村的統稱。”朱寨巡遊又稱朱寨宮出遊,以楓亭東部幾十個姓朱的村聯合,舉行集體的“出遊”踩街活動。出遊時間,一般在上元節至正月底前,農民借農事休閒,開展一種較大規模的民眾性文化娛樂遊行。出遊隊伍男女自願參加,老者有八旬老人,幼者有5-6歲稚童,千人列隊,一路旌旗飄揚,鼓樂喧天,觀者夾道,十分熱鬧。出遊隊伍有:大鑼大燈、彩旗、橫批、旗牌、宣傳牌、古銅器、龍虎旗、執事、放事、花擔、十音、八樂、車鼓隊、軍樂隊、看馬隊、弄龍、弄獅、八班、皂隸、神卒、旗牌官、高官、矮吏、香亭、神轎以及種種化裝歷史人物故事,出遊隊伍秩序井然,參遊人員大多喬裝打扮,有古代龍袍鳳冠,刀劍弓箭,有當代西裝革屐,長衫短裙,男女同樂,老幼同春。一路上,鳴鑼擊鼓,載歌載舞,共慶昇平,新潮迪斯克舞,男女雙人舞,友誼舞,紛紛結隊而來,或就地起舞,或登台獻舞,或邊走邊舞,與古老的皂隸舞,走轎舞、涼傘舞,以及弄龍舞蹈,歌聲舞影,古今融合,各逞風彩,體現了鄉人迎祥納福喜慶節日的歡樂及其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深刻地反映了濃郁的地方民情特色和民俗傳統文化的歷史豐厚積澱。
每年元宵期間,在楓亭鎮朱寨,傳承了六百年的皂隸舞總會準時上演。在大宮前,隨著扮演古代小吏的小孩分成兩隊,一字排開,將手中的紅色木棍在地上敲敲打打,四個戴紅面、黑面、綠面、白面面具的皂隸進場後,壓軸大戲皂隸舞開始了。
皂隸舞的表演由“請牌”、“開道”、“收牌”三個部分組成。開場時,旗牌官立於表演區後,四個皂隸和八個“八班”分別左右兩側,呈八字隊形。當旗牌官揮動令旗,高喊“開路時”,“請牌”開始。首先由黑面皂隸離開佇列,把燭牌請出,在大鑼、嗩吶的伴奏下,把燭牌放置地上,牌的正面亮出“進香”二字,然後跳回原位。接著,旗牌官又揮動令旗,高呼“威乎乎”,眾齊聲呼應。此時,紅面皂隸重複黑面皂隸動作,獅舞向前,轉換燭牌方位,亮出“參謁”二字,請牌完畢。
當旗牌官再次揮動令牌,高喊“威乎乎”,開道開始了,眾皂隸齊聲呼應,舞起皂隸舞,按佇列左右舞動開道向前,直至燭牌前,才小跪返回原地,最後旗牌官又高喊“威乎乎”,傳令“收牌”,這時綠面皂隸獨舞向前,將燭牌收回原處,舞蹈結束,整個過程大概持續10分鐘。
“皂隸舞”動作十分古樸簡練,因帶有宗教色彩的嚴肅性,代代相傳,基本保持原貌。基本動作有“盤腿跳”、“左右跳步”、“左右望”、“左右擺”等,橫向流動線條較多,具有節奏鮮明、動作剛烈、粗獷豪放,造型優美等特徵。
元宵游燈
朱寨元宵游燈為每年正月十五,由海濱、海安、和平三村一起游燈,朱寨游燈的燈具又名架子燈,是一種適合於鄉間小道的燈具 。每隻架子燈都是用杉木做成的,架子燈長8尺,寬3寸,厚2寸。架子燈兩頭各挖兩個小孔,便以架與架用小木棍相連,一隻架子燈上有八盞燈,早年的架子燈的燈都是煤油燈,所以游燈時煤油燈用鐵線固定在架子上,現在用電燈代替燈和架子本來固定在一起方便很多。每年元宵各戶把之自家的架子燈連串在一起,由各家的男丁抬舉而行。架子燈領頭的稱之為龍頭,龍頭一般有本年新婚男子抬舉。按傳統既定游燈路線,沿海堤、登山嶺、越田野,繞村過戶,擊鼓奏樂,隊伍蔚為壯觀。所經之處,村民們點燃焰火、鞭炮,並以樂隊歡迎,熱鬧非凡。
朱寨烏旗
朱寨烏旗是莆田烏白旗械鬥時產物。楓亭志載:查烏白旗的緣起,因鄉中奉祀玄天上帝,造有七星烏旗,遇兩鄉爭鬥時,民持七星烏旗出陣,指揮得勝。敗者用聖母白裙掛在長竿上,以抗制之,遂成烏白旗的分派。倘隔縣互相鬥爭,必會同兩縣邑宰,各愛護管轄民眾,互代詰辦是非。民眾視邑宰為靠山,事多難以解決,挻擱時間。若非自己有團結力量,必大受吃虧,結聯六鄉是抵抗朱寨,五宮是拒敵三薛,九社與五三互有爭隙事端。六鄉始自東嶺、東林、下珠、雙溪、滄溪、秀郊六鄉起,今則有粦山、斗北、斗東、斗西四保,計共四十餘鄉地點,應連江半里,最為巨大的團結力。六鄉屬白旗,朱寨、五宮屬烏旗,五宮即下溪、北門、蘭友保、學士保、臯霞、海地六宮。三薛屬白旗,即下橋、後隴、青澤亭三鄉,俱姓薛。九社俱白旗,外慈五三俱烏旗。若有烏白旗械鬥,雖外里、外縣人,白旗派助白旗,烏旗人同烏旗。惠北、南莊、潘厝、鵝頭、大路等皆烏旗,侯覽、鹽田、五里屬白旗。爭鬥時烏白兩派,各立一黨,議論誰勝誰負。或有語言不合,在山亦同互毆。光緒間,六鄉與朱寨因爭壩水械鬥,五宮楊建與三薛鬧嘩田頭,爭水利械鬥,六鄉東嶺人向張紅吾討會銀,弄成六張五宮械鬥,角頭黃亷與宅兜人爭風水,遂成五宮、九社械鬥,冤連禍結,死傷人命,斫伐菓樹,殘害田園,毀掘墳墓,擄人搶貨,為地方最大惡習慣。械鬥發生,常至數年不能解決,破家蕩產,株累他人,禍無底止。保甲成立後,烏白旗的惡習慣雖有痕跡,然人不敢如從前起事,逐漸銷化,此亦社會之興榮也。
教育學園
海安國小
海安國小位於楓亭鎮海安村草樓(村部後面),規模較大,建有教學樓、辦公樓和教工宿舍等,設施完善。
海平中學
海平中學創辦於1992年,由旅居印尼的愛國華僑張清泉先生捐建,校園占地面積28畝,現有18個教學班,在校生近1000人,教職工80人。 十二年來,學校始終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靠著上級領導、海安、海濱、和平三村乾群的大力支持和華僑張先生的鼎力相助,我校全體師生本著“重德嚴紀、勤奮進取”的校訓,用青春和汗水、智慧和毅力在原是一片荒蕪的草樓坡上書寫了一曲曲壯麗的篇章,被《莆田人大》譽為“荒坡上崛起的校園”。省教委原主任朱永康在我校檢查“兩基”工作後欣然題詞:形成傳統、辦出特色。
自辦學以來,學校始終不渝貫徹“向管理要質量、以特色求發展”的辦學宗旨,努力打造“五無”“三化”“隊伍建設”等特色鮮明的牌子。
校園環境對人的性格、行為習慣、審美情趣道德情操的形成具有很大的影響,為此學校把環境建設作為實施素質教育、進行全面育人的重要手段之一,自創校伊始就決心將荒蕪的草樓坡改造成“整潔、和諧、美觀、大方”令人賞心悅目的求學聖地。通過高起點規劃和一定數量資金的投入以及全體師生不懈的努力,校園由“黃土地”一躍而成“花果園”:到處有飄香誘人的鮮花、有如絨毯般的草坪、有千姿百態、疏密相間高低錯落有致的各種樹木,綠化美化工作受到了省市縣綠化委的大力表彰,大大激發了學生愛校如家的主人翁意識,衛生“五無”工作因此也取得了可喜成績:97年12月被省教委授予“福建省首批百所‘五無’學校”的榮譽稱號。
海安碼頭
楓亭鎮海安村地處福建東南沿海中部,是莆田市城廂區、仙遊縣、泉州市泉港區三地交界處,是聯繫湄洲灣南北岸的中樞和紐帶。水陸交通設施齊全,交通網路密集。加之楓亭境內有福廈公路、福泉高速公路、福廈高速鐵路(在楓亭鎮境內設立客、貨運站)和省道201線穿境而過,有仙港大道、楓秀、楓園等省級公路。鎮區距福州130公里、距廈門150公里、
距秀嶼港45公里。東南臨湄洲灣,擁有海灣曲線16.5公里。海安陸島碼頭已建千噸位深港泊位,是天然避風港;海安陸島碼頭、連線湄洲灣,直航上海、大連、浙江及台灣等口岸,從而使楓亭成為東南沿海交通密集的重要樞紐。
海安橡膠
在2014年“終場哨”即將吹響之際,位於仙遊縣楓亭工業園區內的海安橡膠有限公司倉庫里格外繁忙,10條全鋼巨型工程子午線輪胎正裝車,運往遼寧本溪交貨。說起海安,市民早有耳聞,2008年年底該公司便生產出世界第一條37.00R57全鋼巨型工程子午線輪胎,直徑3.46米,可載重190噸,被譽為“中國第一胎”。海安也成為當年世界上第四家有能力製造此類輪胎的企業。
“我市大力扶持有市場有訂單但暫時困難的企業做強做大,讓我們信心大增。相關部門的扶持,助力我們競爭力的提升;企業自身的奮起,也是一大關鍵因素。產業的升級,讓我們對未來充滿信心。”該公司生產部副經理余兆福說,時隔5年,企業生產的一款更大型的59/80R63巨型工程子午線輪胎刷新了“全國最大”的新紀錄,成了目前國際最大規格輪胎。
在生產車間裡, 9款巨型工程子午線輪胎聳立著,身高1.6米左右的記者靠近一比,只有輪胎的三分之一高。展開雙手,才能把輪胎的兩側胎面摸到。原來,這個巨型輪胎重4噸,內徑63英寸、高4.2米,寬59英寸(1米多),去年年底研發成功。可謂是當年“中國第一胎”的升級版。
“這個型號將主要用於出口。近段時間,公司來了不少外國客戶,簽了很多明年的訂單。除了世界知名企業FMG集團,與海安合作的還有COBA、力拓等國際知名企業。”該公司技術部副經理郭啟焰介紹道,目前,國際上生產巨型工程輪胎的有四大品牌企業,海安是第四大品牌。與國際大品牌競爭,海安有價格優勢。其他國際品牌都要通過幾道經銷商採購,價格昂貴,而海安能接受礦山企業直接下單,且價格只是外國企業的70%左右。
如何實現產業升級的?郭啟焰說,一是穩定產品質量。公司在遼寧南芬設立實驗礦山,把生產的新輪胎在實驗礦山試用,在等待實驗成功後,才投放市場。二是攜手“巨人”。企業與 COBA等一些國際大公司合作,專門投放生產線,生產他們的輪胎。這樣既能保證全馬力開工,還能把人才和技術集聚起來,推動自身品牌的壯大。
“這次習近平總書記來閩考察中強調,要大力推進產業最佳化升級,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讓我們看到更大的希望!”該公司負責人說,在這樣的大好形勢下,他們要把目光轉向國內市場,趁勢而起促內銷。加大新產品的開發力度,滿足國內市場的需求,為進一步打響“莆田製造”的名聲作出努力。(黃凌燕 文/圖)
舊貌新村
海安“幸福家園”試點
海安村後井自然村地處仙遊經濟開發區南片區西側後井山,地理位置偏僻,域內交通不暢,公共設施不足,舊房破舊且多為土木、條石結構,民眾生活環境極為不便。由此,決定實施後井“造福工程”項目,分兩年建設,改造248戶,涉及人口960人,今年擬安置132戶511人,2014年擬安置116戶449人。2012年12月,項目啟動時,為了打消民眾心中顧慮,項目推進組及鎮村幹部及時調整工作方式和工作重心,不厭其煩地上門做思想動員工作,將所有徵遷及安置數據全部上櫥窗公示,讓民眾心中有明賬;把舊房密集的東片區作為項目建設的突破口,先行建設“
造福工程”示範片區,不斷加大施工力度,形成熱火朝天的施工場面,讓民眾吃下定心丸。與此同時,搭建了725㎡的活動板房,解決好80歲以上老人及部分困難民眾的臨時過渡問題,並與楓亭邊防派出所開展“軍民共建”系列活動,為民眾提供最優質的服務,贏得民眾的廣泛讚賞。目前,後井“造福工程”已被列入省級“造福工程”範疇,已安置2戶11人,預計5月初可安置36戶158人。該項目建成後,後井自然村將成為生態環境優美、配套設施完善、社會保障有力、管理文明有序的新型農村社區和幸福安居家園。
海安新村
海安境內規劃3層別墅、多層商住樓、酒店式員工公寓、高層花園式住宅、商務公寓、標誌性的寫字樓、6.6米挑高商場等建築群體;配套幼稚園、楓亭第二中心國小、社區專屬銀行、大型超市、果蔬市場、商業步行街。主入路口的小區是中西合壁的建築群;臨街商鋪設有風雨騎廊,平面為橢圓型,線條流暢,具有強烈的現代氣息和古樸典雅的獨特風格。
宮廟古建
海安朱氏民居
海安朱氏民居位於楓亭鎮海安村坪頂自然村墘下 清光緒三十三年(1906)朱杞始建,於1929年竣工,1961年續建兩邊護厝。坐北朝南,堂橫式建築,平面呈橫向長條形。通面闊十一間52.2米,通進深38米。土木結構,懸山頂。中軸線上依次分布下堂、上堂,左右各二列橫屋及磚埕兩側護厝。上堂面闊三間,進深七檁;明間山牆擱檁,後設福堂。 民居四周外延10米。
楓亭海安下房龍山宮
下房龍山宮位於海安村下房自然村,此宮廟為仿莆仙傳統宮廟的三廂間三進門檻式。
楓亭海安後井錦山宮
後井錦山宮位於海安村後井自然村,此宮廟為莆仙傳統古宮廟,三進門檻式。
楓亭海安清峰寺
清峰寺位於海安扒船山,為朱寨民眾捐建,是楓亭東部規模最大的寺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