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簡介
中醫主要辨證為:肺陰虧虛型;肝經鬱熱型;腎陰虧虛型;腎陽虛弱型;痰火淤結型;痰濕上結型;脾腎虛寒型;氣血瘀阻型等.治療方法主要有:理氣利咽等.從治療實踐看,中醫療效明顯好與西醫,而且復發率較低.
原理
從咽部生理分析,我們的咽喉是一個機械功能器官,在人說話和吃東西,喝水都在不停的工作.如果機械(金屬和金屬摩擦)在運動時,沒有潤滑油會出現什麼現象,只能摩擦力增加,發熱,冒煙,燃燒,損壞.我們的咽部是同樣道理,咽喉失養.西醫在治療時,咽部已經注意使用典油等潤滑劑,療效顯著,但不治本.平常如果喝口水,作用是減少摩擦力,立即感覺比較好一些的原因.這樣我們馬上就證明咽喉部“液體”分泌太少了,嚴重影響了咽部的機械工作.中醫理論將皮膚分泌物稱“汗”,而身體內部的分泌物稱“液”.
知道了以上道理但還不夠,用中醫辨證理論分析,從經絡學講腎主咽喉,所以說咽部的液體分泌少,應該是腎在作怪.可以說是腎陰虛而上焦火旺所致,這是主因.這個病西醫靠儀器是無法分辯的.結論是:慢性咽“炎”是一種常見的亞健康疾病,是由於環境污染,過量飲食高熱量食品,飲酒,和人的精神壓力等因素所致.(注:鼻子不通氣而用口呼吸造成早晨咽部不適的,中午以後便好,基本沒有症狀,這種情況以治療慢性鼻炎為主).
慢性咽“炎”相當於中醫的“虛火喉痹”,其病因病機為肺腎陰虛導致的虛火上升、咽喉失養。治宜滋養肺腎、清熱化痰、潤喉利咽。建議採用以“六味地黃湯”為主方治本,根據不同病人的不同情況加味治療,有痰飲症狀的要考慮健脾腎化痰為主,對於有潰瘍出血症狀的病人要防治細菌感染,注意口腔衛生,必要時中西醫結合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