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鈍

王鈍

王鈍(1334-1404年),字士魯,河南開封府太康縣(今河南省太康縣)人。明朝初期大臣。 元朝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考中進士,授猗氏知縣。洪武中,拜禮部主事,歷遷福建參政,以廉慎聞名,官至浙江布政使。建文初年,拜戶部尚書,參與削藩。永樂二年,以布政使致仕還鄉。永樂四年,鬱郁而死,著有《野莊集》六卷,《四庫總目》行於世。

基本信息

簡介

附《明史》所載其傳(兼其子王淪傳)如下:

王鈍,字士魯,太康人。元末猗氏縣尹。洪武中,征授禮部主事,歷官福建

參政,以廉慎聞。遣諭麓川,卻其贈。或曰:“不受恐遠人疑貳。”鈍乃受之。

還至雲南,輸之官庫。二十三年遷浙江左布政使。在浙十年,名與張紞埒。帝嘗

稱於朝,以勸庶僚。

建文初,拜戶部尚書。成祖入,逾城走,為邏卒所執。詔仍故官。未幾,與

紞俱罷。尋命同工部尚書嚴震直等分巡山西、河南、陝西、山東,又同新昌伯唐

雲經理北平屯種。承制再上疏言事,皆允行。永樂二年四月賜敕以布政使致仕。

既歸,鬱郁死。

子淪,永樂四年進士。仁宗時遷鄭王府左長史,數以禮諫王。嘗擬荀卿《成

相篇》,撰十二章以獻。語切,與王不合。召改戶部郎中。英宗即位,擢戶部右

侍郎,巡撫浙江,有惠政。母喪起復,入覲,留攝部事。尋以老乞歸,卒。

履歷

明洪武十年(1378年),王鈍應詔至南京,任禮部主客司主事。由於他熟悉典章禮儀,善於宴勞應酬,辦事得體,很快升任長沙府通判,不久,因事免官。洪武十六年由禮部尚書任昂舉薦,又被起用為大名府通判,繼而升吏部總部郎中。洪武十九年,任福建左參議,不久又升福建右參政。

略圖 略圖

王鈍居官廉潔,辦事謹慎。他任右參政時,麓川、平緬宣慰使思倫發叛亂,朝廷欲選派大臣前往招撫,苦無人選,恰好王鈍自福建來朝,於是就命他為使前往招撫。王鈍對思倫發陳明利害,耐心勸說,語甚懇切。思倫發心悅誠服,遂歸順朝廷,退出侵地,並納貢象、馬及其它土特產品,叉饋贈王鈍白金500兩,王鈍堅辭不受、有人勸他說:“如不接受,恐怕思倫發會有疑慮而產生二心。”他不得已才暫且收下,歸途經過雲南時.把這些贈物全 部交給雲南官府。

洪武二十三年,王鈍遷升浙江左布政使。在浙江10年,修水利,辦教育,減徭役,懲奸除弊,選賢任能,頗有政聲,明太祖曾當眾稱讚他為“方岳之最”。

建文二年(1400年),王鈍升為戶部尚書。明成祖攻入南京後,他跳城牆逃跑,被巡邏士兵捉住送交成祖,成祖仍讓他任戶部尚書。不久、成祖追究建文時改革官制的事,他和吏部尚書張紞都被解職,月俸減半,留居京師。後來又起用他巡撫山東,繼之讓他管理北平一帶的屯田事項。

永樂二年(1404年)四月,王鈍以布政使職銜辭歸太康故里,於永樂四年八月二十二日病故,終年70歲。

王鈍一生老實持重,善恤民事,素有愛民之風,其著作有《野莊詩集》6卷,收入《四厙全書》,另有《歸田》、《公餘》二集,流傳於世。

後葬於太康縣高朗鄉王墳村又名尚書營,墓園世代有專人看管,可惜建國後氣勢不凡的墓園被破四舊毀滅,只剩墳冢。村人以王鈍為老祖爺,在公元2013年重新立碑樓於墓前。可惜威風不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