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輔世

王輔世

王輔世(1919-2001),中國著名語言學家,國務院政府津貼獲得者,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研究員。河北省灤南縣人,1919年4月21日生。王輔世主要從事少數民族語言的調查研究,是苗瑤語研究方面的專家,在漢語方言研究上也有貢獻。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王輔世 王輔世

王輔世(1919-2001),河北省灤南縣人,1919年4月21日生。1940年考入燕京大學政治系轉社會科學系。1942年轉北京大學經濟系,1944年畢業。同年考入輔仁大學人類學研究所,中途休學。1947年復學,師從方言地理學家賀登崧調查宣化方言。同時於1949年秋又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研究部作著名語言學家羅常培的研究生。1950年獲輔仁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學位,1952年6月北京大學中文系研究部研究生畢業(畢業論文為《威寧苗語研究》)。

人物榮譽

王輔世主要從事少數民族語言的調查研究,是苗瑤語研究方面的專家,在漢語方言研究上也有一些貢獻。

從1950年起王輔世在中國科學院語言研究所開始研究苗語,先後在中國科學院少數民族語言研究所和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

1956年全國組織了7個少數民族語言調查隊,王輔世任中國科學院少數民族語言調查第二工作隊副隊長,和隊長馬學良一起主持苗瑤語的全面調查。根據調查材料設計了4種苗文方案,並進行試驗推行。在此期間,他多次在各種民族語言調查訓練班上講課或作專題報告,培養出一大批民族語文工作者和民族語文研究的骨幹力量,並先後發表一系列有關苗族文字改革、苗族創製文字等問題的文章。曾經有些被認為是少數民族的語言,經王輔世深入研究鑑定為漢語特殊方言。王輔世關於漢語普遍話音系的學術論文富有獨到見解,1957年發表的《貴州威寧苗語量詞》一文,詳盡地分析了多種形態變化,並指出威寧苗語的量詞具有類似印歐冠詞的作用,這一創見,在國際語言學界引起了極大的反響,經人翻譯成英文,收入美國康奈爾大學編輯的《苗瑤語論文集》。

1959年語言調查結束回所後,王輔世與羅季光共同組織編寫出《中國少數民族語言簡志(苗瑤語部分)》一書,由科學出版社出版。這是建國後出版的第一本苗瑤語研究的書籍。與此同時,王輔世還和其他同志一起組織編寫了《苗語方言概況》書稿,提出了將苗語劃分為湘西、黔東、川黔滇三大方言和川黔滇方言下分七個次方言的方案。

1962年少數民族語言研究所合併到民族研究所,王輔世任民族研究所圖書資料室副主任,同時,他仍致力於苗語研究。發表了《苗語概況》。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王輔世又以充沛的精力投入苗語研究。1979年作為中國語言學家代表團成員應邀出席在巴黎舉行的第12屆國際漢藏語言學會議,宣讀了長篇論文《苗語方言聲韻母比較》的提要,受到國內外語言學界高度重視,被認為是深化少數民族語言研究的典範之作。

1981年王輔世任民族研究所語言研究室副主任。他除了參與領導各語言組編寫語言簡志和親自主編苗語簡志外,還先後發表了《苗語的聲類和韻類》、《談談苗語方言聲韻母比較的幾點體會》、《貴州威寧苗語的方位詞》、《我對苗語語法上幾個問題的看法》、《貴州威寧苗語的狀詞》、《苗語方言劃分問題》、《苗瑤語系屬問題初探》、《苗語語音研究中的理論和實踐相結合》、《苗語古音構擬問題》等等。這個時期是王輔世著書立說的高峰期。其中有的文章是他與同事合作的成果。

王輔世還從事漢語方言研究,他在輔仁大學的碩士論文《宣化方言地圖》,就是我國較早的一部方言地理學著作,1994年在東京,由國立亞非語言文化研究所出版。他的導師賀登嵩稱此書是開創性的著作,是“語言地理學的一個標版作品”。此外,他還先後發表了《廣西龍勝伶話記略》、《湖南瀘溪瓦鄉話的語音》、《再論湖南瀘溪瓦鄉話是漢語方言》以及他的家鄉話《灤南話的變調系統》等文章,對漢語方言研究具有獨特的積極的作用。1963年他在《中國語文》上發表的《北京話韻母的幾個問題》一文,從普遍話語音系統的全局出發,從基本韻母與兒化韻的派生關係,論述舌尖元音和舌面前高元音的單位地位以及中元音的音變位體,被認為“有獨到的見地”,受到語言學界的高度評價。如王理嘉的《音系學基礎》和《二十世紀的中國語音學和語音研究》中都提到此文的價值。

1993年9月王輔世赴日本東京國立亞非語言文化研究所任客座教授,1994年9月回國。在東京工作期間王輔世在《苗語方言聲韻母比較》的擬音基礎上,做了若干補充訂正,使之更加準確地反映苗語方言演變的軌跡,最後寫成《苗語古音構擬》一書,由東京國立亞非語言文化研究所出版。將苗語研究推進到了一個新的境界,同時也實現了他在40多年前提出的,要編一部能反映苗語各方言特點並能通過方言共時研究推擬歷時演變的“苗語《廣韻》”的意願。

在此基礎上從1988年開始,王輔世與從事瑤語研究的同事合作,經過幾年的比較研究,進行苗瑤語古音構擬,寫成了《苗瑤語古音構擬》一書,1995年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將苗瑤語研究推上了一個新的高度。這也是王輔世最後參加寫成的一部重要著作。

王輔世精通英、日、法、俄等多種外語,他從50年代起,翻譯了一些國外有關語言學方面的論文,在《科學通報》、《民族譯叢》、《論文選譯》和《少數民族語文研究情報資料集》上發表,為民族語的語言規劃和歷史比較研究提供了重要參考。1954年他在《中國語文》上發表的《台灣高山族語言概況》是參考多種日文資料介紹我國高山族語言情況的發軔之作。

王輔世為人正直、坦率,一向追求進步,他淡泊名利,專心治學。他十分關心語言研究事業,關心學科的建設和發展;他對於後學,寬厚熱情,言傳身教,誨人不倦。他常用“只問耕耘,不問收穫”的古訓來教導急於出成果的後學。對於治學,他一貫嚴肅認真,一絲不苟。他嚴謹的治學精神和溫厚謙遜的作風在同事中備受尊崇。中國知識分子的高尚人格和傳統美德在他身上得到生動的體現。

1996年3月,王輔世因車禍造成腦臚重傷,臥床多年,於2001年11月3日去世。

語言學家

語言學家是指以人類語言為研究對象,探索範圍包括語言的結構、語言的運用、語言的社會功能和歷史發展,以及其他與語言有關的問題,並且在這些方面有一定造詣的學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