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眾托

王眾托

王眾托,男,1928年生,湖南平江人,系統工程與管理科學專家,大連理工大學知識科學與技術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系統工程學會副理事長,2001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獲系統科學與系統工程科學技術獎終身成就獎 。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王眾托 王眾托

王眾托 男,中國工程院院士。1928年出生於北京。1951年從清華大學電機系畢業後,到大連工學院電機系工作,是中國系統工程學科創建人之一,並將系統工程方法與信息技術套用於工程管理,取得了許多實用成果,多次在國家獲獎。他培養的博士研究生已有6人成為博士生導師。他正致力於知識科學與知識管理的理念、方法、技術與工具的研究與相應的信息系統的開發。

50至60年代從事自動化專業建設與自動控制理論及計算機套用方面的引進與研究工作,70年代後期從事系統工程專業與學位建設,是我國系統工程學科研究與學位制度創建人之一。

人物成就

現任大連理工大學知識科學與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諮詢委員會委員,國際知識與系統科學學會副主席,國際知識與系統科學雜誌主編。遼寧省政府諮詢委員會委員,大連市委市政府諮詢委員會委員。

王眾托 王眾托

曾任該校系統工程研究所所長,管理學院第一任院長(1986-1989)。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工科評議組成員(第一、二、三屆),電子工業部計算機與自動化控制教材編委會副主任,中國系統工程學會副理事長,中國軟體行業協會工程協會理事長,中國自動化學會理事,中國管理學會理事。7種核心刊物的編委。

在上一世紀的五十與六十年代,他從事自動化專業的創建和理論的引進,工業自動化套用的試點工作,曾開發過我國第一台石油管卷管機的自動控制系統以及我國第一台電渣重溶的交流控制系統,在我國自動化研究與教育領域做過大量艱苦的開拓工作。

在國內,他在上一世紀的60年代從事系統工程領域理論與套用研究,70年代後期在大連理工大學建立了我國第一批系統工程科研機構與博士學位授予點。他一貫主張系統工程研究必須密切聯繫我國經濟建設實際,並身體力行,參加實際研究課題,先後完成了能源系統分析、煉油企業生產計畫與調度系統分析、縣區綜合社會經濟發展戰略研究、元決策理論與套用、水資源的綜合利用、網路計畫技術的新方法與套用、智慧型型互動式集成化決策支持系統等,在經濟建設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他曾在維也納國際套用系統分析研究所(IIASA)任研究員,主持國際合作項目。項目成果開闢了我國區域綜合規劃大型集成化決策支持系統研究與開發的新方向,也為IIASA開闢了信息技術在系統工程中套用的新領域。

王眾托 王眾托

他編寫出版過11種教材與專著,其中《分散式計算機管理與控制系統》獲國家級優秀教材獎,《系統工程引論》兩版先後兩次獲電子工業部優秀教材獎,翻譯出版了9種教材(其中一些經典理論專著對系統與控制理論在我國的傳播起過重要作用),在國內外發表過120多篇學術論文與科學報告。科研成果曾獲國家科技進步獎,國家教委科技進步獎和石化總公司科技獎,全國計算機套用成果獎等11項。

1984年第一批獲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科技專家稱號。1998年獲全國模範教師稱號。兩次獲遼寧省勞動模範、三次獲大連市勞動模範稱號。2001年,王眾托成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管理學部成立後首批增選的院士。

研究領域

王眾托 王眾托

能源系統分析、煉油企業生產計畫與調度系統分析、縣區綜合社會經濟發展戰略研究、元決策理論與套用、水資源的綜合利用、網路計畫技術的新方法與套用、智慧型型互動式集成化決策支持系統等

王眾托早在上個世紀50至60年代就開始從事自動化專業建設與自動控制理論與計算機套用方面的引進與研究工作,曾為大連市研製的我國第一台自行設計加工的石油管卷管機開發過自動控制系統。

上個世紀70年代初,為了發展全市高新技術,大連市科技領導部門提出自行研製控制用小型計算機,王眾托擔任總負責人。他們從總體結構、指令系統設計到機箱、電源的設計加工都是自己動手的。試製的成功總算填補了大連市獨立研製計算機的空白。當時還在工人勞模的支持下頂著壓力進行計算機的普及教育,為大連市的信息技術啟蒙作過貢獻。

上個世紀70年代後期,王眾托從事系統工程專業學科與學位建設。在大連理工大學創辦我國第一批系統工程專業研究機構和博士點。主要從事能源系統分析、煉油企業生產計畫與調度系統分析、縣區綜合社會經濟發展戰略研究、元決策理論與套用、水資源的綜合利用、網路計畫技術的新方法與套用、智慧型型互動式集成化決策支持系統等領域的研究。其中有些成果獲得很大的經濟效益,有11項成果獲獎(其中國家級2項)。除了套用研究外,還從事過多項理論研究,完成了5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包括一項重點項目)。出版過10本教材和專著,9種譯著,發表過140篇論文和報告。

個人作品

王眾托 作品 王眾托 作品

編寫出版過10 種教材與專著(其中《分析式計算機管理與控制系統》獲國家級優秀教材獎,《系統工程引論》兩版先後兩次獲電子工業部優秀教材獎),翻譯出版了9種教材(其中一些經典理論專著對系統與控制理論在我國的傳播起過重要作用),在國內外發表過120多篇學術論文與科學報告。

獲得榮譽

科研成果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一、二等獎

和石化總公司科技獎

中國計算機套用成果一等獎等。

1984年第一批獲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科技專家稱號。

1998年獲全國模範教師稱號。

兩次獲遼寧省勞動模範、三次獲大連市勞動模範稱號。

教育理論

學以致用

王院士說,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培養學生的創造力,要培養人們去運用所學的知識。王院士認為,當前中國處在一個經濟困難時期,也是一個充滿機遇的時期,如果抓住時機,發揮創新能力,走出一條新路,不僅會擺脫消極影響,而且可能提高中國的經濟實力和國際地位。提高要有創造性,需要我們有大量具有創造能力的人才。管理教學主要是能力的培養,MBA/EMBA的優越性就在於此。

王眾托院士舉了一個例子:廣東順德新寶電器專做家用電器,包括電熨斗。他們的技術人員在德國的展覽會上見到一款帶有電機和腿的電熨斗,在不用時電機會把電熨斗自動支起來,避免了因人為不注意燙壞衣服的問題。這樣一個熨斗要幾百歐元。技術人員回國後反覆琢磨,把不倒翁原理用於熨斗,用簡單辦法解決了難題。

這是一個技術創新的例子。王眾托院士說:“是因為他們有生活體驗,把生活經驗與生產技術結合起來,就產生了創造性結果。 ”“MBA/EMBA培養創新人才的方式適合中國當今社會需要。”他總結說,MBA/EMBA比傳統全日制教育具有優越性,教育的精髓在於培養人的創新力,能力需要鍛鍊,需要實踐。

思維方式

創新型思維方式就是滲透式學習,也就是發現隱性知識,它是指學者提供新的、首創的、有積極意義的知識,是在已有知識基礎上創造新的知識。著重於系統集成創新。這些系統研究依靠系統直覺,這種只覺得培養離不開形象思維,創新則是依靠系統直覺和系統分析的有機結合。

提及創新,就不得不提到創新素質,創新素質需要具備分析能力、實踐經驗、創造力、溝通能力、商務與管理能力、倫理道德以及終身學習能力。培養這樣的創新人才,高校面臨很大挑戰,王院士認為,高校應當做到:以教為中心變成學為中心,立足於學科,必要的知識傳授交流必不可少,使學生學會怎么學習,提倡討論,增加創造性的訓練,培養學生的多元智慧型,把科學與藝術有機的結合起來,適應創新人才的要求,注重素質教育。王院士對未來大學的使命做出了總結,高校要承擔起教學、研究、孵化三項重大任務。孵化不僅僅是指孵化科研成果還要培養創新人才。未來,中國不僅僅是勞務商品的輸出,還要人才輸出、智力輸出。

王院士引用泰山的一副對聯以及雨果的一句名言,他說,人的智力是無窮的,思維的能力無限,我們應該相信未來的中國會有更多的創新型人才出現,中國必將成為人才的輸出國。

指導方向

決策分析與決策支持系統;

知識管理與知識系統工程。

中國工程院工程管理學部院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