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先生自幼喜愛古琴,因家境貧寒,便在書桌上拴麻繩當琴操練。後跟同族叔父王冷泉學習古琴,受“金陵派”影響較深。他的拿手曲目《關山月》(清嘉慶巳未年毛世郇編著的《龍吟館琴譜》就有此曲,非由其改編自山東民歌 )曾在古琴界廣為流傳,成為諸城琴派的獨有曲操。
1911年,經康有為介紹,他到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教授古琴,成為全國第一位進入近代高等學府的古琴教師。1919年,在上海舉行的近百人參加的“晨風廬琴會”上,他以精湛的琴藝,博得好評。在南京教琴10年,培養出大批學生,使北方諸城古琴得以在江南數省傳播。他對諸城琴派的琴曲作了不同程度的加工,還創立了更為接近民間的通俗的彈法,逐步形成一個新的流派“梅庵派”(後人以他授琴之所“梅庵”命名)。
1921年,他客死南京。其門人徐立孫邵大蘇於1931年將他的殘稿《龍吟觀琴譜》整理編纂成《梅庵琴譜》,並於1959年由徐立孫修訂後再版。
藝術特點
在繼承傳統的演奏風格的同時,大膽創新,獨樹一幟:在指法上,靈活運用,注重技巧,音樂形象鮮明生動;並善於從民間音樂中吸收營養,革新琴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