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1906年10月3日,王明貞出生於江蘇蘇州,不久母親去世。她從小形成了寧靜和富有涵養的個性。王季同對子女非常嚴厲。不到10歲的小孩,出去玩耍前必須先寫一頁大字。再長大些後,出去玩前得看一小段報紙,將內容講給父親聽。平時總要出一些數學或物理的問題,讓子女們思考。王明貞念完初二時,全家遷至上海。
1923~1926年在上海晏摩氏女中學習。她就讀於晏摩氏女中,這是一所教會學校,學生家境多半比較富裕,而王明貞的家境並非如此,她穿著也較寒酸。下雨的時候,繼母強迫她穿一雙她表哥不要的大雨鞋。每次穿著它到學校去,同學們都要嘲笑她。同學們從家裡返校總要帶些零食和飯菜,而她空手而返,所以每逢同學之間交換零食時,她總是設法走得遠遠的,避免這個尷尬的局面。第一學期大考結束,她是全班第一名,每門功課都是“A”,這使同學們十分驚奇,從此不再歧視改而尊敬她。3年中學學習,她始終保持著全“A”的好成績,名字被刻在校長辦公室桌上的一隻銀杯上。全班15個同學,只有她不是教徒,校長流著眼淚對她說:“你雖成績優異,名字刻上了銀杯,但你不信教也就不能進天堂”。王明貞回答校長:“我明明不信教,不能向你撒謊”,雙方不歡而散。同學們常常向她請教數理化問題,高二化學課期末讓她上台講了總結課,同學們稱她為“二級老師”。臨畢業時,她主演了用英語對白的莎士比亞的仲夏夜之夢,還擔任畢業班以英語寫稿為主的年刊總編輯。
中學畢業後進入大學並非一帆風順。由於她父親是自學成材,也希望兒女們自學。當她提出想進大學時,遭繼母的反對。父母給她作主,要她與父親的好朋友的兒子訂婚。既然進不了大學,王明貞也只好答應。對方送來貴重的訂婚禮物,一點沒打動她,訂婚戒指從來沒有戴過。幸運的是男方未立即提出結婚的要求,原因是男方也想到德國留學。久,她的姐姐王淑貞(中國現代婦女先驅者,傑出的婦科專家)學成回國,她把想上大學的想法告訴姐姐,姐姐答應全力幫助。王明貞立即報考金陵女子大學,並以優異成績通過考試。王明貞進入金陵女大,2年級時選修了為3年級學生開的物理課。在3年級的班上,有一個同學常常要王明貞給她解釋物理課上的難題。期末考試那位同學得了“A”,而她卻只得了一個“B”。原因是那位物理老師從不認真查閱考卷,而是按印象給分,由於王明貞是唯一低班學生,所以就給了一個“B”。這是王明貞的全“A”成績上留下的唯一一個“B”。她一氣之下就轉學到北平燕京大學物理系。在3年級下學期由任課老師介紹去教護士預科班的數學課,每周兩堂課,報酬每月8元。這收入幫了王明貞大忙,因為當時學生的飯費每月只有3元。這次教學使她獲得了認真教學的經驗。
1929年由於她哥哥王守競(著名的物理學家)從美國歸來,由他擔負了王明貞上大學最後一年費用。
1928~1932年在燕京大學物理系學習,取得學士、碩士學位。
1932~1938年在金陵女子文理學院數理系任教。
於是王明貞立即申請到美國密西根大學求學,得到校方4年全額獎學金的承諾,然而路費又成了問題。出身書香門第的她,並沒有得到與哥哥、弟弟一視同仁的對待,繼母不同意她學理科,也不願意資助她負笈海外。她只好在燕京大學一面做助教一面念研究生,2年後得到了燕大碩士學位。金陵女大吳貽芳校長邀請她去擔任數學和物理教學。
1938年,吳貽芳校長向美國密西根大學推薦王明貞,結果給了一個4年全額獎學金。6年工作也解決了路費問題。當年夏天,她終於到密西根大學物理系學習。在那裡,她簡直成了“稀有人物”:整個班上只有一個外國人,就是她;只有一個女生,仍是她。不過,聰明儒雅的王明貞並沒有受到歧視。在她入學第一學期的電動力學期中考試後兩周,教這門課的老師氣沖沖地來到班上對學生罵道:“你們真是一群笨蛋,上次考試的最高分只有36分”。王明貞聽後覺得自己的答卷沒有錯,於是下課後去問老師她得了多少分?老師說:“得了100分”,當時在場的同學聽了都大吃一驚,從此這件事在系裡傳開了。很明顯,老師把這位班上唯一的女生和唯一的外國人當作了例外。第二學期理論力學課上,S.A.古德斯密特(Goudsmit)教授講到一位科學家的論文中提到關於鐘錶的遊絲問題無法得到一個解。於是便宣布學生中誰能解這個問題將得到他的獎勵。王明貞課後經過幾天的思考和推算,終於找到了解答,並告訴了老師。古德斯密特非常高興,在系裡討論會上講了這個問題。為了發表這個解,古德斯密特和她合作寫了一篇文章,刊登在1940年8月的《套用物理》雜誌上。這兩件引人注目的事深受物理系研究院師生的讚揚。在密西根大學時她學習成績優異,曾獲得過3個金鑰匙榮譽獎,其中一個叫“ΦβΚ”(Phibetakappa)是當時全美學生的最高榮譽獎。
進入第三學年,王明貞開始做博士論文,她的導師是古德斯密特的好朋友烏倫貝克教授。他們倆在二十年代合作發現電子自鏇,這是物理科學上一個重大成果。在烏倫貝克的指導下,王明貞對統計物理學中氣體速度分布函式滿足的玻耳茲曼方程作了許多研究,並發表了文章。
布朗運動是1827年由R.布朗(Brown)在研究授粉過程時,所觀察到的花粉微粒在水中的運動。但是在當時及以後的相當長時間內,人們未能找到對布朗運動的真正解釋。直至1905年由A.愛因斯坦(Einstein)發表了關於布朗運動的理論,以及J.B.佩蘭(Perrin)在1908年進行的實驗,才對布朗運動的性質和規律有了正確的解釋。布朗運動的發現和對它的解釋,是分子存在無規運動的直接和有力的證據。然而,對於布朗運動的系統研究,尤其是從氣體動力論的基本方程出發、從而得到有關的分布函式,然後推導出布朗運動,是由王明貞完成的。
1942年,她的博士論文“玻耳茲曼方程不同解法的研究”,研究了玻耳茲曼方程不同解法並首次獨立地從福克—普朗克方程和克雷默方程中導出自由粒子和簡單諧振子的分布函式。根據她的博士論文,她和導師於1945年在美國《近代物理評論》上發表了一篇論文,題為“布朗運動的理論”。進而推導出自由粒子和簡單諧振子的布朗運動。這篇文章發表後,被經常、廣泛地引用,50多年來一直作為研究布朗運動的最主要的文章之一,就是在今天仍然被頻繁引用。以1994年以來SCI中所記載為例,上述論文被引用情況為:1994年26次,1995年24次,1996年35次,1997年37次。除物理學以外,它還被廣泛套用在通訊、生物等很多方面。這篇論文被列入《20世紀上半葉中國物理學論文集粹》一書中,其主要部分已譯成中文。
王明貞畢業後,由她在密西根大學的老師古德斯密特介紹到麻省理工學院雷達研究所工作。在那裡的近3年時間裡,她的研究工作始終是在噪聲理論方面,由導師烏倫貝克指導。她在雷達研究所的全部工作已載入該所在二次世界大戰後出版的一部叢書的第24卷,書名為《閾信號》。
1938~1942年在美國密西根大學物理系學習,取得博士學位。
1943~1945年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雷達研究室任理論物理組副研究員。
1947~1949年在雲南大學物理系任教授。
1949~1952年在美國諾特丹姆大學任副研究員。
1953~1955年在美國為爭取回國辭去工作。
1955~在清華大學任教授。
2010年8月28日,王明貞教授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104歲。
主要成就
從1953年開始,王明貞為回歸祖國做了不懈的努力。她是物理學博士,又在雷達研究所工作,參與了二戰期間美國的雷達研製,屬保密工作,移民局不可能放她回國,於是她毅然辭職。
當時王明貞留下了只夠半年的生活費,以為半年之內就可以成行,哪知歸期何其遙遠?美方敵意和遏制的態度使他們的計畫竟然擱淺了2年之久,只得靠學教育的丈夫在一個旅館做管理員以維持生計。
這清苦的2年裡,王明貞的家成了有志歸國旅美青年的聚集地和聯絡站。1955年,在周總理的直接關懷下,她和丈夫回到祖國,同船歸國的還有數十位莘莘學子。
同年9月,王明貞來到清華大學任教授。當時校內沒有科研的條件,她中斷了對布朗運動和“噪聲理論”的研究,全身心地投入教育事業。她講授“熱力學和統計物理”、“非均勻氣體的數學理論”等理論物理課程,努力適應對她來說是全新的教學體系,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組織課程的體系和內容,認真備課。在教學中,她準確而嚴格地引入每個概念,嚴謹地推導所有的公式,每個係數的數值都沒有絲毫差錯。王明貞嚴肅認真的教學態度和嚴謹的科學作風,得到了廣大學生的尊敬與推崇。她鼓勵學生多提問題,並以平等的態度與學生一起探討。這種平易近人和誨人不倦的作風,得到了學生的愛戴。學生們說:“王先生不僅是我們的嚴師,更是我們的朋友”。當年她的學生,談到王明貞的時候,總是深懷敬重,仍和她保持聯繫。
1968年,已62歲的老教授王明貞被“四人幫”迫害入獄,整整5年8個月的鐵窗生活加在了為人謙和、熱愛祖國的老知識分子身上。生活的艱苦,精神的壓抑並沒有把她壓垮。她在監獄裡,想著自己沒有做過對不起祖國和人民的事,下決心一定要鍛鍊身體,堅持活下去。後來王明貞被釋放時,審問她的人拒絕說出事因,僅用“事出有因,查無實據”一語了之。
出獄後,67歲的老人沒有發過怨言,而是抓緊時間,埋頭工作。一貫嚴謹的教授,每天按作息時間進行工作,不會客,甚至連照顧她的侄女(王明貞沒有子女)也被通知只能星期日來她家看望。
她生活一貫儉樸,多年來從未向系裡和學校提出過任何要求。她每天所用的藤椅還是1955年回國時買的,幾十年來,幾經她的親自修補,至今還在用著它。她住的公寓一住就是36年。1996年學校為她舉辦的90歲生日慶祝會上,她穿著前不久自己動手縫製的一件黑底帶細碎花的罩衣。在慶祝會上她的學生、朋友、親戚用發自肺腑的語言,講述了王明貞愛國、勤學、儉樸、謙虛、奮鬥的一生。正如她的弟弟、中科院院士王守覺在慶祝會上所吟詩中所說:“……春秋九十飛逝過,賽往日。煥容光一生勤學儉中行,名不張,利不當奮耕力作不與世爭長……”當吹滅生日蠟燭時,王明貞許了一個心愿:在她有生之年,台灣能夠回來!這平和的語氣里蘊藏著何等的衝擊力?!它震撼著每個人的神經,洋溢出一個老教授、老科學家對祖國堅定和無條件的赤誠與熱愛!
個人生活
王明貞的遠祖王鏊(1450~1524)是明代戶部尚書,入主內閣,位居宰相。1906年10月3日王明貞就出生在江蘇蘇州王鏊所建的老宅內。
祖父早年去世,祖母謝長達是蘇州歷史上的一代巾幗英豪,中國婦女解放運動的先驅者。1901年謝長達在蘇州成立放足會,自任總理。1908年她募捐創辦了一所女子兩等(初等和高等)國小,為振興中華,將校名定為“振華”。1915年與志同道合的女士成立了蘇州女子公益團,保護受虐待婦女的權利。1917年因年事已高,將振華國小託付給她的三女王季玉,並開設包括中學在內的振華女校。
王季玉畢業於美國麻省蒙特霍克女子大學,後又入伊利諾大學,獲碩士學位。1917年回國接任振華女校校長。謝長達和王季玉被譽為“母女雙傑”,矗立在蘇州市第十中學校園內的“偉績長留”紀念碑,表達了蘇州人民對她們的敬仰和懷念。
王明貞的父親王季同(1875~1948)是中國清末民初的數學家和機電專家。1895年畢業於北京同文館。他從小喜歡數學,1902年出版了《積較補解》、《泛倍數衍》、《九容公式》等著作,是中國早期介紹西方數學的重要書籍。1909年被派到歐洲,在英吉利電器公司和德國西門子電機廠實習,曾發明轉動式變壓器。王季同還在英國愛爾蘭皇家學會會刊上發表有關四元函式求微分法的論文。回國後到工廠工作,曾任中央研究院工學研究所研究員。1930年研究新的電網路計算方法,成果載入中央研究院的《科學記錄》。
1930年大學畢業後,她仍想出國留學,但婚約成了攔路虎。她向父親提出解除婚約,父親十分氣憤地說:簡直把婚約當兒戲,若要解約就登報申明脫離父女關係。王明貞只得求她姐姐做父親的工作,其父終於同意解約。
治學精神
不做研究則不發言 不過在清華,由於當時學習蘇聯,基礎課脫離了科研,王明貞也基本脫離了科學研究,轉向物理學教育方向。顧秉林回憶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在廈門舉行的統計力學會議時,會議主辦方通過顧秉林邀請王明貞,希望她能做大會主旨發言時,王明貞委婉地拒絕了邀請,“好久沒做研究工作了,就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