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華[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

王大華[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

王大華,1916年生,河南新縣人。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次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2年轉入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四方面軍第四軍十師二十九團政治處宣傳隊隊長。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一二九師政治部青年科科長等。解放戰爭時期,任第四野戰軍五十八軍一七三師政治部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南軍區海軍第一艦隊政治委員,1956年畢業於軍事學院海軍系。後任海軍炮兵學校政委、海軍基地政委。1961年晉為少將。曾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王大華,河南省新縣人。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2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四方面軍第四軍十師二十九團政治處宣傳隊隊長,第三十一軍九十三師政治部宣傳隊政治指導員,第九軍二十七師七十三團營政治教導員,西路軍政治部青年股股長。參加了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一二九師政治部青年科科長,東進縱隊第三團政治處副主任,冀南軍區第七旅十九團政治處主任,團政治委員,冀南軍區第八軍分區政治部副主任。

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冀魯豫軍區第十縱隊二十九旅政治部副主任,桐柏軍區第三軍分區政治部主任,第四野戰軍五十八軍一七三師政治部主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南軍區海軍第一艦隊政治委員,西營基地副政治委員,海軍炮兵學校政治委員,訓練基地政治委員。1976年10月因病逝世,終年60歲。

王大華,1916年8月出生於新縣新集鎮長潭村。幼時家貧,生活艱苦。1929年參加革命,任兒童團長,後參加赤衛軍游擊隊。

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2年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歷任紅四軍第十師二十九團宣傳隊隊員、分隊長。1932年秋隨紅四方面軍主力撤出鄂豫皖蘇區向川陝挺進。

1933年4月,任紅三十一軍九十三師政治部宣傳隊政治指導員,後任青年團常委、民運幹事、四川省少共模範團政治處組織股股長。

1936年3月入川陝蘇區中央局黨校學習併兼任一隊政治指導員。後任紅九軍二十七師七十三團一營政治教導員、團政治處保衛幹事、西路軍政治部青年股長。先後參加潢川豆腐店戰鬥、蘇家埠戰役,四川廣元、天全戰鬥,西康保佑戰役,甘肅古浪戰役。參加了長征。

紅軍長征 紅軍長征

抗日戰爭爆發後,王大華任一二九師先遣支隊政治處青年幹事、科長,冀南軍區東進縱隊三團政治處組織股長、政治處副主任。參加了晉南粉碎日軍“六路圍攻”戰役和響堂鋪戰鬥。1940年8月,王大華進入師輪訓隊學習。1941年1月起,歷任冀南軍區七旅十九團政治處副主任、主任、政治委員兼地委委員,冀南軍區第八軍分區政治部副主任。1942年5月,他率一個營赴德州開展敵後工作,很快打開了工作局面,受到地委、軍分區的表揚,8月,十九團受到八路軍總政治部的通令嘉獎,同時,軍區授予王大華模範幹部榮譽稱號。隨後,他率領部隊開闢了運(河)東、高唐、夏津、武城、平原、恩縣的抗日根據地,幫助該地區建立了抗日基層政權,並使部隊發展到近2000人。

解放戰爭時期,王大華任冀南軍區第八軍分區政治部副主任,晉冀魯豫野戰軍第十縱隊二十九旅政治部副主任,桐柏軍區第三軍分區政治部主任,第四野戰軍五十八軍一七三師政治部主任。參加了邯鄲阻擊戰,安陽崔橋攻堅戰,平漢路西雙河及民權、光山等戰鬥,後又轉戰豫西,參加解放鄧縣、新野、鎮平、老河口戰鬥,嗣後,參加了淮海戰役、襄樊戰役和伏牛山“剿匪”鬥爭。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南軍區海軍第一艦隊副政治委員、政治委員,西營基地副政治委員。1954年入南京軍事學院高級速成系學習。畢業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炮兵學校政治委員、飛彈基地政治委員。

在解放軍的將軍行列里,王大華的經歷頗有傳奇色彩。他親歷長征,經受住了數次經過雪山草地的考驗;他是紅軍西路軍的倖存者,1936年他曾隨部隊西渡黃河,在甘肅古浪地區與地方軍閥“馬家軍”激戰,在極端艱難的條件下與敵人拚死血戰,最後拚死突出重圍;他是抗日的英雄,曾經率領一個營挺進山東德州開闢敵後抗日根據地,還曾經擔任八路軍某武工隊的政委,率領戰士們冒死開展游擊作戰;他是新中國第一代海軍將領,從小在大山里長大的他直到接到去海軍工作的調令時也從沒有登過軍艦,更沒有想過日後會成為駐葫海軍基地的政委;他摯愛葫蘆島這個地方,把葫蘆島當作第二故鄉,他在這裡為新中國的國防事業嘔心瀝血,直至生命的最後一刻。

紅軍 紅軍

1916年生於河南新縣的王大華13歲就參加了革命,他當過鎮裡的兒童團長,做過紅四軍的宣傳隊隊員,由於表現優異,不滿16歲就加入中國共產黨。17歲時,這位隨紅四方面軍轉戰川陝的“紅小鬼”就被任命為紅三十一軍的一名政治指導員。

別看王大華年紀小,打起仗來卻特別勇敢,而且很有號召力。身為政工幹部的他每戰都英勇衝鋒,絲毫沒有畏難情緒,他先後參加了潢川豆腐店戰鬥、蘇家埠戰役,四川廣元、天全戰鬥,西康保佑戰役等著名戰鬥、戰役,在實戰中增長了軍事才能。後來,首長們發現他很善於做年輕士兵的工作,就派他到四川省少共模範團擔任組織股股長,帶領一批“娃娃兵”進行訓練。可問題接踵而來,在根據地的紅軍部隊把這批孩子當作後備力量,很少讓他們上前線實際參戰。到長征開始時,少共模範團的小戰士們紛紛渴望能到一線部隊,這次他們的願望實現了,王大華按原來的職務被安排擔任紅九軍二十五師七十三團一營政治教導員。

在王大華的戎馬生涯中,“長征”這兩個字有著特殊的涵義。經歷過九死一生、痛別戰友的艱難征程,更能體味到生命的意義。

長征時期

長征開始時,王大華年僅19歲,剛剛成人的他卻承受著比很多同齡人嚴峻的挑戰。從四川閬中渡過嘉陵江後,王大華所在的部隊即遭到四川軍閥鄧錫侯所率的十八個團的兵力進攻,王大華隨部隊參加了與敵人的對陣,此戰紅軍英勇衝鋒,四川的“雙槍軍”雖然人數眾多,但戰鬥力很差,在紅軍的衝擊面前表現得毫無鬥志,最後被生俘三千餘人,鄧錫侯險些被捉。然而,鄧錫侯當時並不服氣。十四年後,時任川陝綏靖公署主任、陸軍上將的鄧錫侯率部在西康起義時還對當年進攻紅軍連連表示懊悔。

1935年6月14日,紅九軍先頭部隊在夾金山下與紅一方面軍的先頭部隊勝利會師。兩支紅軍經過長途跋涉相見,彼此歡欣鼓舞,然而此後卻出現了張國燾錯誤路線分裂紅軍的不和諧事件發生。

紅軍 紅軍

9月下旬,紅九軍政委陳海松在阿壩召開幹部會議,傳達了張國燾南下作戰、打回四川去的命令。王大華等紅九軍將士浴血奮戰,先後在川北的寶興、蘆山等地打了幾個勝仗,取得了一些局部的勝利,然而張國燾分裂紅軍給紅四方面軍整體上帶來了極大的困難,即使在這種不利形勢下,紅軍指戰員作戰依然英勇頑強。過去在川陝蘇區時,無論是反三路圍攻,還是反六路圍攻,只要紅軍突破了敵人的防線,對方很快便全線潰退。而現在局面卻大不一樣了,國民黨軍隊抓住了紅軍的弱點,越是失敗越是集中兵力要與紅軍決一死戰。因此,並未遠離根據地的紅四方面軍在四川的幾次戰鬥中傷亡嚴重。

1936年春,紅九軍到達盧霍一帶,這裡是藏族聚居區,藏族部落的頭人不了解紅軍的政策,他們組織了武裝襲擊紅軍,一時間,紅軍的糧草供給成了異常困難的事情。紅九軍政委陳海松每當回憶起長征中爬雪山、過草地就禁不住老淚縱橫,那時生離死別只是瞬間的事情,有時眼睜睜看著戰友陷入沼澤地卻無法營救。王大華親眼目睹了很多戰友在爬雪山時活活凍死、累死;過草地時因為勞累不慎踩空,最後無助地走向另一個世界。

部隊走出草地後,在哈林鋪休整三天后繼續北行。1936年10月中旬,紅一、二、四三個方面軍在甘肅靜寧、會寧地區勝利會師。備受分裂之苦的紅九軍,終於回到了黨中央的懷抱。然而,陰影並沒有遠去。就在會師後不久,紅五軍、九軍、三十軍奉命組成西路軍,他們從甘肅靖遠的虎豹口突破黃河天險,向西前進,開始了漫漫西征路。

西路軍的組建,起初構想是打通“國際交通線”,通過河西走廊經新疆直抵蘇聯。然而,由於對敵情估計不足,特別是忽視了地方軍閥“馬家軍”的力量,紅軍此行遭到了嚴重的挫折。

紅軍 紅軍

王大華在西路軍出發時仍擔任紅九軍的營教導員,後來由於部隊減員縮編,他改任團政治處保衛幹事。此時,河西走廊已經進入嚴冬季節,剛剛走完長征路不久的紅軍戰士們還穿著單薄的衣衫,冒著刺人肌骨的寒風,在荒漠裡艱難地穿行著。在一個叫乾柴窪的小村落里,西路軍將士們遭到了青海、甘肅一帶的地方軍閥馬步芳、馬步青兄弟所率的“馬家軍”的襲擊。敵人騎兵主力衝殺過來,四面除了黃土溝坎外毫無屏障的乾柴窪頓時被鮮血染紅。此戰,西路軍整整苦戰一天,紅九軍軍長和政委親自上陣殺敵,終於打退了敵人,但部隊傷亡慘重。11月15日,作為西路軍左路支隊的紅九軍,經過乾柴窪激戰後擺脫了敵人的追擊,於拂曉前趕到了河西走廊東部的古浪。經過一路的拼殺,紅九軍出發時的七千多人到此時只剩下五千人了。紅軍立足未穩,“馬家軍”就殺氣騰騰地向古浪城撲來。古浪城坐落在兩面臨山的地勢中,早年由於地震而城垣塌毀,致命的是城的東北是片開闊地,非常便於騎兵實力強悍的“馬家軍”的進攻。熟悉軍事知識的人都知道,這種地形本來就易攻難守。然而紅九軍已經沒有退路。在古浪血戰中,紅九軍面對著馬步芳的四個騎兵旅、二個步兵旅和四個民團毫無懼色,王大華所在的二十五師有一個團奉命堅守城南的一個山頭,在與敵人的浴血拚殺中,由於寡不敵眾竟全部壯烈犧牲。城南的制高點失守後,敵人越發地瘋狂。11月16日中午12點左右,敵人攻入城內,巷戰隨即開始。王大華與戰士們同敵人開始了肉搏。一位親歷過古浪戰鬥的老戰士後來回憶說,當時雙方都殺紅了眼。因為紅九軍自從建軍以來,這樣全軍出動與悍敵正面交鋒進行巷戰還是第一次。而他們的對手竟是西北地區一向以剽悍強壯聞名的“馬家軍”。

古浪戰鬥整整進行了三天。第三天,敵人出動三架轟炸機,然而在意志鐵一般堅定的紅軍戰士面前,敵人不得不哀嘆無法拿下古浪。古浪城兩次被敵人攻破,卻兩次被紅軍將士奪回。三天苦戰,紅九軍斃敵兩千多人,自身也付出了傷亡過半的代價。

王大華在古浪戰鬥中負了輕傷,與那些犧牲的首長和戰友們相比,他覺得自己是戰爭的倖存者。在紅軍的戰史上銘記住了古浪戰鬥中陣亡的紅軍將領的名字:紅九軍參謀長陳伯稚、紅二十五師師長王海青、紅二十七師政委易漢文……古浪戰鬥在王大華的腦海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戰鬥之慘烈令他永生難忘。解放後在填寫各種履歷表時,一向不喜表功的王大華把參加過的很多戰鬥都省略掉了,卻要鄭重地寫上古浪戰鬥。

古浪戰鬥後不久,王大華調任西路軍政治部青年股股長,隨部隊他們向河西走廊繼續進發,並準備在甘肅永昌、涼州一帶建立革命根據地。

到西路軍總部工作後,王大華有機會接觸西路軍的高層首長。西路軍副總指揮王樹聲很欣賞王大華的能力,勉勵王大華把部隊的青年工作做好,動員沿途更多貧苦青年參加紅軍。然而,民眾工作卻很不好做。部隊到甘肅後發現,這裡以前沒有紅軍和中共黨組織活動,很多民眾根本就沒聽說過共產黨,紅軍對少數民族民眾的生活習俗和宗教信仰也不了解,加上民風民情等原因,非常不利於發展壯大紅軍。由於民眾基礎差,紅軍到河西走廊後供給成了問題,每打一仗,兵員和裝備都得不到任何補充。越向西走,困難越多,而且西路軍總部也漸漸發覺,起初構想的在永昌、涼州一帶建立根據地已經沒有可能。最終,西路軍遭到慘敗,王大華冒死突圍,而後幾經輾轉來到了延安,這次,他真的有種回“家”的感覺。抗戰全面爆發後,王大華歷任八路軍一二九師先遣支隊政治處青年幹事、科長,冀南軍區東進縱隊三團政治處組織股股長、政治處副主任,他參加了晉南粉碎日軍“六路圍攻”戰役和著名的響堂鋪戰鬥。

抗日戰爭時期

在抗戰烽火的考驗中,王大華迅速成長。1942年5月,王大華率領一個營的八路軍部隊挺進敵後,奉命赴山東德州開闢抗日根據地。他發揮早年的特長,很快打開了局面,不但受到地委、軍分區的表揚,還受到八路軍總政治部的通令嘉獎。隨後,王大華擔任了一支八路軍武工隊的政委,率領部隊開闢了運東、高唐、夏津、武城、平原、恩縣的抗日根據地,幫助該地區建立了抗日基層政權,並使部隊發展到近2000人。

解放戰爭時期

解放戰爭時期,王大華歷任旅政治部副主任、軍分區政治部主任、五十八軍一七三師政治部主任,先後參加了邯鄲阻擊戰、安陽崔橋攻堅戰、平漢路西雙河及民權、光山等戰鬥,後又轉戰豫西,參加解放鄧縣、新野、鎮平、老河口戰鬥。而後,他還參加了淮海戰役、襄樊戰役和伏牛山“剿匪”鬥爭。

新中國成立後

紅軍墓碑 紅軍墓碑

1950年,王大華服從組織調配,投身人民海軍事業。他歷任中南軍區海軍第一艦隊副政委、政委,他的部下很 多都是起義的國民黨海軍官兵。王大華在很短的時間內熟悉了海軍政治工作的特點,將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1954年,王大華被選拔到南京軍事學院高級速成系學習,次年9月人民解放軍首次實行軍銜制,正在南京學習的王大華被授予大校軍銜。軍事學院畢業後,王大華任海軍炮兵學校政委,1961年晉升為海軍少將,後來又擔任駐葫蘆島海軍某部政委。在海軍的二十多年時間裡,王大華發揚當年的長征精神,克服文化功底淺、沒有在海軍任職經驗等弱點,努力攻克難關,成為一名優秀的海軍政治工作者。他的孜孜以求、奮鬥不息精神深受部隊官兵們的欽佩。

正當王大華滿腔熱情地為人民海軍的發展壯大貢獻力量時,由於經年累月的辛勤工作,他過早積勞成疾。一心為了部隊事業的王大華謝絕了去北京診療的機會,依舊忘我地工作。1976年10月上旬,王大華的身體已經十分虛弱,這時他得知了粉碎“四人幫”的訊息,一想起十年間許多老首長、老戰友橫遭誣陷、迫害,將軍心緒激動,臉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二級八一勳章 二級八一勳章

1976年10月14日,親歷長征、身經百戰的共和國海軍將領王大華因病在葫蘆島逝世,享年60歲。在將軍的追悼會上,他所在部隊的很多普通士兵都悲痛得流下了熱淚,一些駐地民眾聞訊也趕來為將軍送行。後來,將軍的故鄉河南新縣、曾經開闢根據地的山東德州等老區把王大華的事跡寫入地方史志傳之後世。

1993年,在王大華將軍逝世十七年後,他曾經浴血奮戰過的四川省巴中市矗立起全國最大的紅軍紀念碑林——川陝蘇區將帥碑林。碑林中的一塊石碑上鐫刻著時任駐葫海軍某部政治部主任陳獻金題寫的“王大華將軍”五個大字以示紀念和緬懷,王大華和徐向前、王樹聲等首長在碑林中又“聚”到了一起,他們的英名和業績似永恆的豐碑,激勵著後人奮發前行。

個人榮譽

1、1961年晉為少將。2、二級八一勳章。3、二級獨立自由勳章。4、 二級解放勳章。

人物評價

葫蘆島 葫蘆島

在解放軍的將軍行列里,王大華的經歷頗有傳奇色彩。他親歷長征,經受住了數次經過雪山草地的考驗;他是紅軍西路軍的倖存者,1936年他曾隨部隊西渡黃河,在甘肅古浪地區與地方軍閥“馬家軍”激戰,在極端艱難的條件下與敵人拚死血戰,最後拚死突出重圍;他是抗日的英雄,曾經率領一個營挺進山東德州開闢敵後抗日根據地,還曾經擔任八路軍某武工隊的政委,率領戰士們冒死開展游擊作戰;他是新中國第一代海軍將領,從小在大山里長大的他直到接到去海軍工作的調令時也從沒有登過軍艦,更沒有想過日後會成為駐葫海軍基地的政委;他摯愛葫蘆島這個地方,把葫蘆島當作第二故鄉,他在這裡為新中國的國防事業嘔心瀝血,直至生命的最後一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