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王旭烽(1955年2月——),女,中國女作家,祖籍江蘇銅山,出生於浙江平湖。1982年畢業於杭州大學歷史系。
王旭烽自大學時代開始發表文學作品,現發表各類文學作品約六百萬字,1980年創作並演出的話劇《承認不承認》為其處女作,長篇小說《南方有嘉木》獲中宣部1995年度五個一工程獎,第二屆浙江省魯迅文藝獎優秀作品獎(政府獎),其個人獲第四屆浙江省魯迅獎突然成就獎。2000年,長篇小說“茶人三部曲”前兩部《南方有嘉木》、《不夜之侯》獲第五屆茅盾文學獎。另著有長篇小說《斜陽溫柔》、《綠衣人》,散文隨筆集《香草愛情》、《絕色杭州》、《走讀西湖》、《書香烏鎮》、《西湖新夢尋》、包括史話類作品《杭州史話》、《走讀浙江》等。
在戲劇領域,王旭烽有為浙江小百花團量身訂做的大型新編古裝劇《藏書之家》。在茶文化領域裡,王旭烽出版作品除一百三十萬字的長篇小說“茶人三部曲”之外,包括散文集《愛茶者說》,《旭烽茶話》,《瑞草之國》(茶文化史話),《茶者聖——吳覺農傳》(人物傳記)、《話說茶文化》(中央電視台17集電視專題片撰稿者)等。王旭烽現為浙江省茶文化研究會副會長,浙江林學院茶文化學院茶文學學科帶頭人。
創作風格
《茶人三部曲》從1990年開始動筆,到1999年底改定,整整用了10年的工夫。全書以江南杭姓茶葉家庭六代人的命運沉浮為主線,將中國茶文化史和中國近代史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從1863年太平天國撤出杭州城寫起,一直寫到1998年由全世界茶人捐資修建的杭州國際和平館揭幕為止,共130萬字,寫了60多個主要人物,堪稱是中國第一部反映茶文化的長篇小說。小說出版後,得到了相當的好評,“王旭烽是十年心血一杯茶,果然是杯龍井極品。”一位評論家這樣稱讚王旭烽和她的《茶人三部曲》,《茶人三部曲》中杭氏忘憂茶樓上的那幅出自《詩經》的對聯倒似乎恰好可以做這句話、也做王旭烽和她的寫作的註腳:誰為荼苦,其甘如薺。
小說以1966年6月至1976年清明期間的“文革”為小說創作的時代背景,杭家的第四、第五代傳人在這個特殊的歷史年代登上人生舞台。世界很大又很小,杭、吳兩個有著深厚歷史淵源的家族後代又撞到了一起,善良與愚昧、天具與邪惡都以革命的面孔、狂熱的姿態自覺不自覺地投入了運動。杭嘉和這位世紀老人,目睹了浩劫的全過程,在家庭蒙受巨大災難的年代裡,保持了一個中華茶人的優秀品格。杭漢、羅力等茶業工作者在備受煎熬的苦難中從未停止過對事業的追求,茶支撐他們走過漫漫長夜,終於迎來了一個昌盛的科學時代。
走上講台
授課浙大紫金港
2006年冬學期,王旭烽應邀在浙大開授“文學經典與創作”一課,受到了同學們的歡迎。王旭烽的開課主旨是思考永恆命題、提煉地域文化、踐行文本實驗。希望聽課者在互相的文學啟迪中,感官如同鮮花一樣開放。她認為一部好作品不單單需要作者對知識的積累、對文本的創造,還需要對人類生存關注的深度與廣度以及對生命、生活的體現。在文本創造中要去追求本質的真實,而不是滿足於表現單純的現實。地域文化對文學創作的影響尤其深刻,但是要系統地看待文學的文化性與歷史性、寫實性與虛構性、思想性與風情性。
雖然課程比較專業,但是王旭烽結合了自己的創作經歷和文本分析使抽象的理論變得豐富生動,根據講解需要介紹歷史人物以及一些很重大卻往往被忽視的歷史事件。有時還會和同學們探討一些哲學上的問題,坦誠地表明自己的歷史觀和哲學思想,讓同學們從一個比較高的層面上來理解文學作品。她認為,文學作品應當適當地透露給讀者作者的思想,從而便於讀者理解,不應寫得過於隱晦。
選修這門課的同學來自各個學院不同專業,還有很多同學旁聽。同學們普遍反映通過這門課不僅更加熱愛文學了,也學會了嘗試用一種歷史的眼光,從哲學的角度來看待文學作品。有一位同學說:“聽過王老師的課,懂得了如何從一滴水中發現太陽的光芒。”這門課還激發了同學們的文學創作實踐。同學們都希望王老師能再次開課,也希望她能創作出更多優秀的作品。
“歸隊”第一課——“品飲中國”
2007年4月4日下午,王旭烽教授在浙江林學院茶文化學院為30位學生開始了她正式當老師後的第一堂課——品飲中國。大多數人認識王旭烽也是從她的書開始。卸下“省作協專職副主席”職務的王旭烽一再強調,自己由作家轉行做老師,屬於正常的“歸隊”,自己一直以來都是“茶人”,從事著茶文化的研究,現在到大學教授茶文化知識,還是做回自己的老本行。她說,外人看來她的身份是作家,其實,她從來沒有當過一天的專業作家,所有的文學創作都屬於業餘完成的。即使《茶人三部曲》也是她在中國茶葉博物館工作時所寫的,其實要搞創作,到哪裡都可以,現在做老師了,一樣可以創作。
王旭烽說,在大學這個神聖、安靜的環境裡,她只想做一名普普通通的老師。為此,王旭烽在來林學院之前,專門和學校約法三章,不擔任任何行政職務,目前的她頭銜是浙江林學院茶文化學院學科帶頭人。王旭烽剛走上講台,台下的學生就立刻為她遞上一杯剛泡好的明前茶。班長夏天告訴記者,這是茶文化專業學生一直以來的傳統,每堂課前,都會有一位同學輪值,值日的任務就是為老師遞上一杯熱茶,這也算是茶文化專業課的一大特色。這個傳統正是在王旭烽的建議下開始的。那還是2006年的時候,王旭烽為林學院學生做茶文化講座時說,希望茶文化專業的學生在課堂里能做一些事情,以顯示茶文化專業的特殊性。於是,同學們一起討論做出了這樣的決定,也算是茶人之間的禮節。王旭烽也在上課前,為30位同學送上了一份禮物,一塊用茶葉做成的“茶人”牌匾,用的茶葉正是同學們送給她的禮物。她說,以後每堂課都會為同學們帶來一份禮物,一本茶書,或是一把茶壺,表示“茶人”投桃報李的關懷。
王旭烽上的這門課叫《茶文化通論》,這也是林學院茶文化學院今年剛剛新開的課程,為了上好課,王旭烽做了充足的準備,上課的教材都是王旭烽自己編寫的。現在她每周上6節課,剩下的時間就用來編寫上課的教材,課程的內容不免打上了一些王旭烽自身的文化烙印。茶文化學院學生夏天說,聽王老師的課,能吸收特別多的知識,她把自己多年來從事茶文化研究的經歷結合在課堂教學當中,又和文學掛鈎,非常有吸引力。王旭烽說,希望自己的學生通過茶文化的學習,可以成為中華民族的文化使者,他們以後並不一定要從事茶葉方面的工作,文化的範圍是很廣泛的。
獲得獎項
1、《南方有嘉木》曾獲全國“五個一工程獎”。
中國營養聯盟副秘書長
北京營養師俱樂部理事長百體(BaiTi)出鏡專家:王旭峰 |
國家高級營養師培訓師
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碩士
搜狐吃喝美食測評團營養師
中國營養師網十佳營養講師
多家營養師培訓學校顧問、講師
《家庭醫學》雜誌社專家團成員
《北京奧運》科普雜誌編委副秘書長
CAC全國職業培訓與就業促進專家師資委員會膳食營養課程師資
為《健康時報》《北京青年報》《生命時報》《法制晚報》《時尚健康》《達人志》《首都食品安全周刊》《健康報》《食品與藥品》《消費指南》《媽咪寶貝》《生活與健康》《飲食科學》《中國消費者報》《大眾健康》《衛生與生活報》《中國烹飪》《中國學生健康報》《健康報》《醫食參考》等媒體撰稿四百餘篇.
著作:《直面上班族健康危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