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王承一,(1909—1939),原名王福繹,1909年生於山東省淄川縣(現淄博市淄川區羅村鎮)大窵橋村一較富裕的家庭。
1930年,王承一考入私立濟南正誼中學,在學校參加了鹿省三等領導的學生自治會,並加入了進步的學生組織讀書會,學習了許多進步思想,由鹿省三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入黨後他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學生愛國運動,參加了“驅呂”學潮並取得勝利。“九一八”事變後,正誼中學在學生自治會的發動下,有300 多名學生參加了赴南京請願團。王承一在請願團表現活躍,積極宣傳、揭露蔣介石反動政府的本質,由於當地國民黨反動黨局的干擾,學校將參加請願的師生招回,提前放假。1932年新學期開學後,國民黨濟南反動當局對各校進步師生進行大逮捕,白色恐怖籠罩,革命轉入低潮,王承一被迫回到家鄉從事教學工作,從此與黨組織失去聯繫。1933年,張天民到淄博礦區開展工作,王承一也來到礦區,經鹿省三恢復了黨的關係。10月中共淄博特支建立,王承一任組織委員,分工負責大窵橋、佛村一帶農民運動,組織僱農大會,發展會員30餘名。1934年2月, 王承一赴鄒平參加梁漱溟舉辦的鄉村建設研究院學習。
“七七”事變後,日軍侵占淄川城,到處燒、殺、搶、掠,並連續製造了河東、楊寨、龍口三大慘案。之後又到羅村鎮大窵橋村製造慘案,王承一的母親、妻子、三個女兒和弟媳等老小18人被燒死。聞訊趕回的王承一見此情景,目瞪口呆,悲痛欲絕,下定決心,走上了拉隊伍,抗日救國的道路。1938年2月,他聯絡本村幾個黨員, 動員幾十個有抗日熱情的青壯年,參加了在大窵橋村組建的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五軍第十四中隊。配合廖容標領導的部隊,攻打淄川城,搗毀維持會,繳獲大量彈藥物資,擴大了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的影響,提高了部隊在民眾中的威信,抗日武裝得到迅速發展。
1938年11月,淄博特委將礦區工會武裝部和淄川縣委領導的抗日武裝合編為淄川縣獨立營。王承一任營長,韓壽堂任副營長,李治祥任教導員,下轄三個連。當時,淄川縣獨立營不僅要對付張店、淄川的日偽軍,還要與頑軍翟超、馬新山、周宗鼎等部周旋。王承一不畏艱險,不斷抓住時機,率領獨立營襲擊敵人,為推動淄川的抗日鬥爭起了重大作用。
1939年1月,為打擊敵人囂張氣焰王承一率獨立營與張博鐵道大隊聯合襲擊了張店、南定火車站,擊斃日軍3名,炸毀車皮七節。6月,駐博山的日軍對太河一帶進行“掃蕩”,獨立營營部當時住在同古坪,離太河只有六里地,王承一率營部轉移到孫家嶺。繼續積極宣傳抗日,發動民眾開展抗日活動。1939年5月, 王承一以“托派”之名被錯殺。1997年,中共淄博市委組織部為王承一平反昭雪,恢復名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