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五軍

1938年1月8日,廖容標率部夜襲長山縣城,摧毀偽維持會,俘偽公安局長等30餘人,繳獲槍枝彈藥一批。 至1938年4月,五軍隊伍擴大到5000人之眾。 1938年7月,根據中央指示和省委決定,第五軍改番號為“八路軍山東人民抗日游擊第三支隊”,馬耀南任司令員,楊國夫任副司令員,姚仲明任政委,轄第七、八、九3個團和1個營。

盧溝橋事變後,中共山東省委為開展長山一帶的抗日救亡運動,派姚仲明廖容標去長山中學任教,爭取當地進步人士長山中學校長馬耀南,發動民眾,進行抗日。12月下旬,日軍進攻周村,長山形勢突變,黨組織認為時機已到,集合了百餘人的隊伍,於12月26日宣布成立“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五軍”,27日第五軍軍旗插上黑鐵山之顛,廖容標任司令員,姚仲明任政委,馬耀南任參謀長,趙明新任政治部主任。
1938年1月8日,廖容標率部夜襲長山縣城,摧毀偽維持會,俘偽公安局長等30餘人,繳獲槍枝彈藥一批。19日,在小清河陶唐口附近伏擊日軍汽艇1艘,擊斃日軍青(島)煙(台)濰(縣)司令松井山村一行12人,繳獲電台1部,國民黨中央廣播電台播發了這次勝利的訊息。2月5日,在鄒平縣三官廟粉碎了來自周村、鄒平等地敵人的報復性進攻,激戰竟日,斃傷敵偽軍近百名。4月初,第五軍為配合台兒莊會戰,對膠濟鐵路西段和張博鐵路支線實行大破襲,炸毀日軍軍車7列,並攻入淄川縣城,搗毀淄川縣偽維持會。
至1938年4月,五軍隊伍擴大到5000人之眾。經過統一編制,組建成七個支隊,下轄30箇中隊。其中第一支隊司令員馬天民是馬耀南的三弟,第七支隊司令員馬曉雲是馬耀南的二弟。因而,在抗日戰爭中魯北地區人民皆稱之為“一馬三司令”,並廣為流傳著稱頌馬家三兄弟的歌謠:“一馬三司令,得了抗日病。齊心打日本,保衛老百姓。”同年4月,鄭興率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一部百餘人加入第五軍, 鄭興任參謀長。
1938年7月,根據中央指示和省委決定,第五軍改番號為“八路軍山東人民抗日游擊第三支隊”,馬耀南任司令員,楊國夫任副司令員,姚仲明任政委,轄第七、八、九3個團和1個營。8月13日,為配合武漢會戰,第三支隊一部聯合鄒(平)章(丘)齊(東)抗日義勇軍向日偽軍盤踞的濟南發動進攻,在黃台橋、青龍橋、西關、南關等處與敵人展開激戰,一度攻至普利門附近。此役共斃傷日偽軍近千人,受到國民黨大本營的通令嘉獎及各大報的讚譽。同年底,第三支隊改編為“八路軍山東縱隊第三支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