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池

王天池

王天池 (1914.3—1986.7)山東黃縣人。擅長中國畫。晚年擔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美協山東分會理事、山東省書法篆刻研究會理事、北京齊白石藝術交流開發中心副主席、濟南國畫研究會副會長、濟南畫院 副院長。早年畢業於商校。自幼酷愛書畫,後由篆刻家張志魚介紹,拜國畫大師齊白石為師。善花鳥草蟲,作品流傳至日本、德國、加拿大等國家,書法上追黃庭堅,字型方 峻樸拙。生前將100多幅繪畫精品獻給國家。作品有《好花葉茂萬年長青》《蘆葦蝦》《春酣》等。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王天池 王天池

王天池(1914.3 -1986.9.5 )號黃山,別署黃山老人,畫室名青在館。山東黃縣(今山東龍口)人。1944年冬拜齊白石為師,為入室弟子,隨侍學畫四年,1947年返回山東濟南。一生致力於花卉魚蟲的創作,既承師風,又取趙之謙、虛谷、吳昌碩、李復堂諸家之長,造詣較深。所作筆勢蒼勁,墨色秀潤,純樸清新,生動傳神。任濟南畫院院長。亦擅長書法,生前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美術家協會山東分會理事,濟南市國畫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書法家協會山東分會理事,濟南畫院院長,濟南市政協委員、九三學社社員、北京齊白石藝術開發交流中心副主席、齊白石藝術函授學院名譽教授。北京榮寶齋出版有《王天池畫選》。

擅中國畫,兼及書法。其畫師法齊白石,尤長南瓜蝦蟹。其作品為山東省博物館、齊白石紀念館、鄭板橋紀念館等單位收藏 。1988年遺作100幅捐獻濟南人民政府,得到市政府表彰 。 主要作品有《好花葉茂萬年長青》《蘆葦蝦》《春酣》等。

學藝履歷

王天池 王天池

王天池自幼酷愛書畫,年輕時在天津工作,就潛心練字學畫。1944年初春,經著名篆刻家張志魚先生引薦,到北京拜藝術大師齊白石為師。王天池從師期間,敏於世事,誠摯勤奮,對於所表現的生活中的一切景物,都精心觀察,細心揣摩,以簡煉的手法,描繪出令人神往的意境。他的作品亦多而不溢,幅幅都為用心之作,不斷地追求和探索著白石老人作品中的那種誇張、跳躍、精煉、概括和寓奇崛於平實的獨創特色。因此,深得白石老人的讚賞,師生之間有一種深厚的感情。一次,白石老人題詩相勉道:“鐵柵三間屋,筆如農器忙,硯田牛未歇,落日照東廂。”王天池深知老師的用心良苦,當即恭和老師原韻:“小犢雖無力,學耕日日忙,服勞甘代苦,豈敢臥東廂。”由此,可以窺見他們的師生情誼。

王天池 王天池

王天池隨白石老人學習作畫,亦學做人。他敬佩白石老人不畏日本侵略者的淫威的錚錚風骨,更崇愛他那為人熱忱大方、豪放義氣,而又苛求自己的品德。正是這種影響,使他後來在生活道路上雖屢經坎坷,卻始終沒有動搖過對藝術的追求和對黨的事業的信心。1947年冬,白石老人去南京,在恩師跟前朝夕相隨了四年的王天池,別師返回山東,定居濟南。但不久,他被“張冠李戴”,涉嫌於錯案,蒙受不白之冤達二十年之久,其間他沒有正式職業,不得不以畫陶瓷彩繪、書籤賀柬、嫁妝鏡子和鬻書賣畫的低微收入,維持著多子女的家庭生活。在十年動亂中他重遭厄運,被迫掃街。即使這樣,作為一個有強烈事業心的愛國知識分子,他並沒有沉淪,而是堅強地活了過來,終於迎來了祖國明媚的春天。

粉碎“四人幫”,特別是黨的三中全會以後,沐浴著又一個文藝春天的雨露陽光,這位老畫家也煥發了藝術的青春。他的錯案得到平反昭雪,住室也由擁擠不堪的小屋,搬進了有敞亮畫室的新居。他難以抑制自己的欣喜心情和藝術抱負,不顧自己的高齡,不辭辛苦地去部隊、工廠、農村為民眾作畫,去文化館向人們傳授技藝。他曾在一幅《菊》上題詩云:“飛霜九月快如刀,檢視芳園未盡凋,一夜秋風心欲醉,黃花渾比往年高。”他在一幅《竹》上題:“結根謬在蒿萊間,過往風霜似等閒,響罷春雷君試看,勁枝已上碧雲天。”1981年7月1日,在黨的60歲生日時,他以無限的激情欣然命筆,精心繪製了萱花一幅,題曰:“萱堂春永”,祝願偉大母親青春永駐!

王天池 王天池

王天池一生多畫花卉草蟲,他繼承了白石老人那種純樸清新,筆勢蒼勁,墨色掩潤的畫風,又進一步吸收趙之謙、李復堂、虛谷、吳昌碩等人的特長,豐富自己,為已所用。他還特別重視以造化為師,在大自然中觀察領悟,創作了許多佳作。蝦是王天池常見於世的作品,幾葉茨菇斜垂,幾隻小蝦由葉下爭躍而去,隱於茨菇葉梗的另一隻小蝦在奮力追逐,其透明的軀體,輕柔的身姿,令人油然想到舞台上美妙動人、婀娜多姿的舞蹈。構圖別致,匠心獨運,可謂一幅難得的佳作。

荷花,是堅貞自潔的象徵。描寫表現荷花的詩人畫家古來有之。但王天池筆下的荷花則是以傳統的筆墨技法,描寫了泉城大明湖荷花的艷美景色。兩片清碧如洗的荷葉,鋪滿了大半個畫面,造成了奇險之勢,幾枝顧盼有情的荷花蓮蓬,臨風搖曳 ,顯得那樣冰清玉潔,荷葉下長出幾片茨菇,點上幾個苔點,給人以水氣盈盈之感。荷下遊動的幾隻小蝦,又馬上令人產生魚蝦滿塘的聯想,著墨不多,大明湖那大片荷花映日盛開的美景,似乎已盡在眼底了。

王天池 王天池

王天池畫葡萄多追求動勢,尤其在藤蔓的交織上有如東風吹拂,紫色葡萄晶瑩豐碩,令人饞涎欲滴。每年的春天,王天池都在畫室前、屋角旁種上多種牽牛花、萱草。夏秋之季,一朵朵紅的、紫的、藍的、白的牽牛花便開放出一支支小喇叭。每天清晨,他常興奮地在花間觀賞著,然後再回到畫室在宣紙上揮灑著自己的感受,隨即宣紙上便出現了一朵朵紅得透明的牽牛花,它們綻開了,歡笑了,仰起頭來呼吸著黎明清新的空氣,朝霞般綺麗……至於王天池筆下的玉蘭,枝幹古拙,花朵疏朗,丰神翩翩,清麗中散發著生氣,更給人們帶來了早春的氣息。那雁來紅、秋菊等花卉,亦是隨意勾去,別有韻致,點葉出枝,挺健穩重,生趣盎然,充分刻畫出搏擊風寒,經霜不凋的精神。王天池作畫極重筆力,用筆落墨,疾中求穩,穩中求變,尤其畫藤木花卉,極重氣勢流暢和線條疏密的節奏之美。他的畫得益於書法,他的書法古拙豪放,氣勢雄健,朴茂有力。其早年學黃庭堅,打下了深厚的功底,在少年時代寫蠅頭小楷,是他得以畫好工筆草蟲的根基。

王天池 王天池

王天池生活上自奉儉樸,虛心好學。他不僅常與同輩,也常與晚輩人一起切磋琢磨,共同探索。他的女兒王鳳,自幼隨父學畫,對齊派繪畫藝術潛心研究和執著追求,畫藝日臻成熟,現已是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王天池對女兒不僅是嚴師,更是慈父,他經常和女兒交流畫藝,互相激勵,慈愛有加。雖到七旬高齡,度過了半個世紀的藝術生涯,卻仍然孜孜不倦。他晚年的作品雖老辣卻更富有朝氣,富有新意,富有時代精神。1982年秋,他以68歲的高齡和畫院的同志一起去杭州、寧波、紹興,登黃山、雁盪山,四十多天中行程近萬里,進行參觀學習。偉大祖國宏偉壯闊的前進腳步,使這位老人多么希望能早日完成統一祖國的大業。旅行歸來,他便和同志們一起開始創作“台灣同胞愛國懷鄉詩意畫”,以自己的畫筆表達十億中華兒女“親人要團聚,祖國要統一”的強烈心聲。“台灣同胞愛國懷鄉詩意畫”先後在濟南、北京展出,已故人大副委員長廖承志生前為畫冊題簽,出版了《台灣同胞懷鄉詩意畫選集》。《人民日報》等報刊也作了專題報導。

1984年春,正當王天池立志“七十變法”之時,癌症突然襲來。經過一次大手術後,他仍然壯心不已,不顧病魔纏身,於病榻之上仍濡墨弄筆,作畫不止,直至生命最後一息才擱下畫筆。其間,他帶病回到家鄉舉辦了書畫展,並將自己的60幅精心之作捐贈給家鄉人民。

王天池 王天池

1985年,《王天池先生書畫展》在山東省美術館舉辦,畫展引起了轟動,但此時他已臥床不起,畫展結束後,王天池決定將展覽的畢生創作的100幅書畫精品全部捐獻給濟南人民,了卻了他一生的願望。並得到政府的表彰。王天池1986年9月病故。王天池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奮鬥的一生,在風雨相伴的藝術生涯中,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一代宗師與世長辭,但他對藝術的執著追求精神和潔身自律的高貴品質將永遠激勵著我們去攀登藝術的高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