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王原平(1955—),河南省清豐人,作曲家,湖北電影製片廠廠長,湖北省音樂家協會副主席,國家一級作曲,第八屆藝術節開幕式文化藝術晚會音樂總監。
創作出版國禮唱片《千古絕響》,創作《競走》、《竹之詞》、《大遷徒》等多部器樂作品及幾百首聲樂作品,並為《上海新娘》、《家在三峽》、《雙槍老太婆》等多部影視劇、紀錄片作曲;為《三峽人》、《山水謠》等多台舞劇、話劇作曲。
其中電視劇《家在三峽》音樂獲“飛天獎”;歌曲《三峽,我的家鄉》、《山路十八彎》、《我從三峽來》、《三峽的孩子愛三峽》、《土娃子》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大別山情懷》、《山裡的女人喊太陽》獲國家文化部新作獎;器樂曲《競走》獲全國首屆電視管弦樂大賽三等獎。
2012年9月25日,在湖北省第九屆文代會上當選湖北省文聯副主席。
主要作品
《山路十八彎》(演唱:李瓊)《三峽,我的家鄉》(演唱:王丹萍)《山裡的女人喊太陽》(演唱:陳春茸)《女人歇不得》(演唱:王丹萍)《叫一聲我的哥》(演唱:湘女)《我從三峽來》(演唱:胡承忠)《三峽的孩子愛三峽》(演唱:胡蝶)《峽江情歌》(演唱:陳春茸)
人物佚事
簡譜都不識進了作曲系
王原平的人生本就是許多意外交織而成,他走上音樂之路就是第一個意外。1972年,王原平從黃岡高中畢業,被老師推薦給湖北藝術學院(武漢音樂學院前身)。那時王原平連簡譜都不識,不捨得放棄好苗子的老師留下兩首歌詞,讓王原平譜好曲後寄到武漢來,再決定收不收他進作曲系。王原平抱著歌詞哼哼唱唱,還真的哼出了旋律,識簡譜的姐姐幫他記下來,寄到了學校。就是這首作品,讓王原平在最後一刻抓住了機會,陰差陽錯、誤打誤撞走進了音樂的殿堂。進了學校,王原平從零學起,但第一年還是差點退學。“我完全沒有音樂語言的積累,寫歌只能是硬擠牙膏。老師要我每周背一首音樂作品,我基本上背遍了全國各地的民歌,半年後,突然發現自己會寫歌了。”
一碗巫山面 結下三峽情
1980年,分配到湖北電影製片廠的王原平第一次來到三峽,為電影《三峽情思》譜曲。他現在還記得,正是在巫山縣吃到的一碗麵條,碰到的一位大嫂,讓他與三峽結下不解之緣。一天採風歸來,王原平沒趕上招待所的晚飯,冒雨到街上找東西吃。他走進一家小餐館,只見八仙桌抹得鋥亮,大灶台,大火塘,大鍋里開水翻滾,案板上作料齊全。屋後就是峽江,濤聲、縴夫的號子聲、碼頭上的吆喝聲不時傳來,三十出頭的老闆娘親切自然的笑容,讓王原平心頭一暖。他說要吃三兩面,老闆娘拿出一桿16兩制的老秤,稱了三兩麵條,放進鍋里。“我吃到那碗麵條時,只覺得好吃,什麼味道都不知道了,覺得自己沉浸在一幅生動的峽江民俗風情畫裡。那一碗麵條讓我悟出了一個理:作者與作品都應該是真情實感,不能摻假。所以我的作品把技巧隱藏在質樸的旋律之後。”
流水般自然 大山般挺拔
1995年,王原平為電視劇《家在三峽》創作主題曲《三峽,我的家鄉》,一舉成名。接下來,《三峽的孩子愛三峽》、《山路十八彎》、《我從三峽來》等歌曲噴薄而出,王原平成了峽江民歌“掌門人”。很多人都說他是三峽人,甚至說他是土家族,王原平笑著解釋:“我老家河南,但從小在黃岡長大,算是鄂東人。”“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作為一個地方作曲家,要想創作的歌曲能在全國打響,一是要堅持地域特色,二是要考慮到民族性,最後就是音樂上有個性。”王原平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把眼光投注在三峽。他驚訝地發現,在偏僻深遠的山野村寨里,竟保存著本色鮮活、生機勃勃的巴文化。土家人能歌善舞,民風淳樸,卻有著山一樣的性格,勇猛樂觀,甚至在親友死後也不會痛哭,而是通過“跳喪”來表達對生者的鼓勵。王原平看他們勞作,聽他們唱歌,心中總是充滿著感動與激情:生活原來可以這樣自在安逸!他筆下流淌的旋律,也如流水般自然、大山般挺拔。於是,我們曉得了“男人不爬山,腳板滋滋癢;女人不下地,心裡悶得慌”(《三峽,我的家鄉》),我們發現“女人頭纏長絲帕,緊腰的圍裙繡山茶,跳的是擺手舞,唱的是哭嫁,吃的是轉轉飯,喝的是罐罐茶”(《山裡的女人喊太陽》),我們聽到了“土家人說話真撇脫,隔山隔水打喔喝”(風)……可能是王原平的作品太有土家族的味道,他的一位同行到鄂西去採風時,當地人向其介紹當地民歌時,竟首推《三峽我的家鄉》。
情牽神農架 走出大別山
“也許是為了突破自己,我關注的重點已經從三峽轉移到神農架和大別山了。”王原平說,神農架的野性之美讓他神往,而大別山是父親曾經浴血奮戰的地方,也是自己生長的地方,為這片土地寫歌責無旁貸。儘管已寫出《大別山情懷》、《叫一聲我的哥》等作品,但王原平仍在追尋之中。“心裡有點害怕,怕自己寫不好家鄉的音樂,但我堅信,應該會有一首好歌從大別山走出來。”
人物評價
王原平生活的根子扎得深,作品平實,和老百姓很容易產生共鳴。他要求自己的作品單純,單純可不是簡單,而是去除掉雜質,顯得純粹。所以他的作品才會容易學,容易流傳。——雷子明(著名詞作家)
王原平的歌曲創作,對土家族、三峽的音樂元素進行了簡練化的組合。他沒有照搬某地民歌的曲調,而是寫出了當地人民真正的生活與情感狀態,就有了神韻。——方石(著名作曲家)
王原平的音樂創作,在曲調上比較注意民間素材的運用,因此相當有地方特點。我很偏愛的那首《三峽,我的家鄉》中,在譜曲時“依字行腔”,根據地方方言的語調來設計曲調,自然生動。——黃汛舫(武漢音樂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