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公祠

王公祠是慶雲縣常家鎮三王村建有的一座祠堂,1450年,明朝明英宗皇帝為紀念土堡之變為國捐軀的民族英雄王佐,特欽命興建,祠堂仿北京故宮樣式規模建設,座落在現慶雲城東,德惠河西,中王村前端,棗園橋西,南臨205國道,總占地面積約有10畝,寬52米,長120米,分前院、大殿、後院三部分。此工程建築規模宏大,建築樣式精美,在當時堪稱一絕。

基本信息

忠烈王公祠坐北朝南,踏著青磚鋪就的石路,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塊刻有“忠烈王公祠”字樣的金燦燦的匾額,懸掛在高高的山門上,山門前側立有一影壁,寬6米,高3.3米,厚0.5米,醒目的“文官下轎,武官下馬”八個御筆大字讓人肅然起敬,山門兩側立碑兩豎,一碑寫道“土木替主一死”,又名嘆息碑,另一碑歷經風吹雨打,碑文不祥。進入山門,便是前院了,院內16棵萬年松柏橫四豎四排成方形,萬年松柏粗70公分,身高5丈,高聳入天,莊嚴肅穆。繞過松柏向東走,有一八尺高的二層魁星樓,樓房小巧別致,別有一番韻味。順著小路向北,約走30米,便是高大宏偉的正殿,放眼望去,大殿東西長約12米,南北寬約9米,站在殿前抬眼望去,大殿南正門懸掛黃色、四周龍圍的橫匾“賜謚忠簡”,走進大殿,兩塊藍底黃字、黃底黑字的匾額一覽無餘,一匾題“碧血丹心”字樣,一匾題“古諫塵風”字樣,兩塊匾額一大一小、一上一下、一藍一黃,錯落有致,兩側楹聯兩幅,題曰“西橋明月照忠魂,北漢剛風吹浩氣”,一氣誦下,直覺一身浩氣從腳底直竄頭頂,渾身充滿力量。大殿正中,只見王佐身著血色黃袍,目光炯炯,正襟危坐,黃袍上的龍案依稀可見,衣角有一處尚未被血色染紅,露在外面。王佐像高兩米有餘,兩側雕家將各一尊,東捧血詔聖旨為王忠,西握玉璽大印為王義,二家將威然立在兩旁,以盡臣子忠義之心。繞過先人雕像,隔扇後有一對聯“一代中正志,碧血濺黃衣”。進入後院,後院成方形,長寬各20米,東西兩側各有偏方四五間,為鐵秀才奉旨接待官員之用,西側偏房有廚房,招待客廳內有對聯一副,曰“明王刺祀崇先德,新地即今雨露深”。前來祭拜的官員均在大廳用膳,一邊默念對聯,一邊緬懷先烈。

其他信息

然而,令人倍感痛心和遺憾的是,忠烈王公祠已於1966年被毀,祠內文物及先人雕像已丟失貽盡,到現在,王公祠的遺址已徹底長眠地下,且能夠親眼目睹祠堂全貌的人也已寥寥無幾,但令人倍感欣慰的是,王公祠的宏偉形象並沒有因此而消失,王佐的英雄事跡隨著時間的推移,並沒有被時間風化,而是長存後人心中,且形象日益高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