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況
上海、貴陽、興義三地各有一處“王伯群故居”,對王伯群先生而言,這三處居處分別對應著人生的三個階段,生前追隨孫中山先生投身革命護國,為同盟會元老,與華之鴻等黔地商業巨子實業強國,繁榮西南,後半生投身教育救國,執掌有“東方哥倫比亞大學”之稱的私立大夏大學,王伯群的上海故居於1934年落成,該建築系義大利哥德式城堡建築,占地10.78畝,主建築面積2158.8平方米,四層鋼筋混凝土結構,各種大小廳室共32間,樓內通道迂迴,上下貫通,房廳、客堂均用東方傳統藝術裝飾,室內配以彩繪壁畫,連門窗拉手也全用紫銅開模製作,空鑄梅花窗欄。外立面對稱處理,北立面及兩側為歐洲城堡樣式,窗頂為四心尖券。從形式上來說屬英國維多利亞時代英國哥特風格,主樓分中、東、西三部分,主樓南面有花園草坪1.3公頃,園內綠樹蔥鬱、綠草如茵,有水池、小橋、假山、花壇,園中百花四季吐艷。
中部前面凸出呈圓弧形,東、西兩部分對稱地布置成45°折角,富有變化。
建築的東部比西部大,有單獨樓梯與中部的通道處相通,但有門,關閉後為獨立的一部分。前面的中間部分有室外樓梯,可直接從外面登梯上二樓大客廳,十分氣派。
中部二、三層前有走廊,安排合理。臥室、書房等大多在二樓。室內四周均用柚木護壁,外牆面及圍牆均為褐色水泥澆鑄的牆磚,看上去古樸文雅,屋頂主體部分為四坡頂,正面有老虎窗,山牆作為屋面裝飾。
遁部下面一圈陽台,羅馬式欄桿,華麗而抒情。房屋前面是個大花園,長130米,寬100米,大片草地,邊上植有香樟、雪松、廣玉蘭等。
歷史沿革
1937年抗戰爆發,王伯群隨大夏大學遷至貴陽,撤離上海後,該建築由保志寧叔父保君健代管。
1939年(民國28年),成為國民政府軍統組織的招待所,1946年保志寧回滬,將此屋部分出租給英國駐滬領事館文化宣傳處使用。
1949年初,由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軍政委員會接收,中共長寧區委和區文化局曾設於此。
1960年,上海市長寧區委決定由區少年之家使用,並建立長寧區少年宮,並建立了長寧區少年宮,成為培養下一代的搖籃,並闢為上海市對外開放的旅遊單位。
該建築現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列為上海市優秀近代建築,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