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的收藏

玉帶鉤和玉劍飾(玉具劍),是這時新出現的玉器。 漢代玉器繼承戰國玉雕的精華,繼續有所發展,並奠定了中國玉文化的基本格局。 唐代玉器數量雖不多,但所見玉器件件都是珍品,碾琢工藝極佳。

玉的收藏

"美玉可遇而不可求,可一而不可再",玉的天然美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所謂"黃金有價玉無價,藏金不如藏玉"可見玉的經濟價值為它物所不及。基於玉的獨特的魅力和價值,使眾多喜愛者為之傾倒,不惜重金也要將寶玉收藏在手,促使玉的收藏成為大有講究的學問。
收藏古玉,可按有精必收的原則進行收藏。其次,可以時代為專題,如"唐代古玉"、"宋代古玉"、"明清古玉"等,亦可以用途分"古代佩玉"、"古代山子",以具體器物分"中國玉琮"、"中國玉璧"、"中國玉鳥"、"中國玉龍"、"中國玉人"、"中國玉杯"、"中國玉帶鉤"等。
古玉收藏,應以工精,質優,色巧、形奇為標準,看多了、研究多了,能達到"愛不釋手是好玉"的目的。收藏古玉一般必須從新玉和舊玉兩大類去進行鑑定。
新玉的鑑定側重於真假玉材,質地優劣,與雕工的精粗。一般講,好的玉料僅僅是製作玉器的基礎,它的價值還是要以人工設計雕琢後才能最終體現出來的。唐太宗說得好:"玉雖有美質,在於石間,不值良工琢磨,與瓦礫不別。"因此,玉工水平的高下又是決定玉器品位的重要砝碼,好的玉器應在用好的玉料得前提下,達到構圖精美和諧,工藝精雕細刻,扶之溫潤脂滑者為上品。而舊玉的鑑定除了新玉的幾個基本要求外,還要識別玉器的製作時代,歷史上的作用,占有者的身份,還要學會對每一種器物造型的特點(包括局部造型)的綜合分析等,而造型的獨到,往往又能左右玉器的價值。
收藏到一件好的玉器,還要學會保養。古人講養玉,裡面包含了許多學問,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幾點:一是避免與硬物撞碰,有時肉眼看不出的裂紋,其實玉表層內的分子結構已受損壞,產生了暗裂紋;二是儘可能避免沾染灰塵、油污;三是佩掛件不用時要放妥,最好放於首飾袋或首飾盒中;四是儘量避免與香水、化學藥劑、肥皂或人體汗液接觸,因為玉器接觸太多的汗液後,即會受到侵蝕,使外層受損,影響本來的鮮艷度;五是避免陽光長期直射,玉遇熱膨脹,分子體積增大,會影響玉質;六是周圍環境要保持適宜的溫度,玉質要靠一定的溫度來維持,過於乾燥的環境容易使水分蒸發,從而損害玉的品質。
一件古玉在愛好者手中即會變成愛不釋手的寶貝,正確的盤玉也會使古玉出現不同的景觀,這要根據玉的出土年代、地點、受沁情況決定。
收藏是一項樂趣也是一門學問,其所涉及的知識包羅萬象,優秀的收藏者應具備淵博的學識、敏銳的洞察力及持之以恆的精神,收藏者在自我娛樂的同時也可獲得經濟上的充實,並且對於國家的文物保護也大有益處。
古代制玉技法,源於製作石器。切、磋、琢、磨是玉石器所用的工藝程式。切、即解料,解玉要用無齒的鋸加解玉砂,將預料分開;磋是用圓鋸蘸砂漿修治;琢,是用鑽、錐等工具雕琢花紋、鑽孔;磨,是最後一道工序,用精細的木片葫蘆皮、牛皮蘸珍珠砂漿,加以拋光,玉器便發出凝脂狀的光澤。這套制玉技術,在商代已為工匠們所掌握。現今的玉雕技法,大體還是採用切、磋、琢、磨四種方法。先秦稱琢玉,宋人稱碾玉,今稱碾琢。
相玉
琢玉工藝過程之一。從一塊璞玉,到做成一件玉器,首先就是進行"相玉"設計。"相"既是"看",看後琢磨思考,以判斷玉石的內在質量,和外形的優劣,而後立意確定做什麼題材的作品。
劃活
琢玉工藝過程之一。就是根據所構思的形象,在玉料上用筆墨線條,把它形象地劃(畫)出來。"劃活",在琢玉工藝中是關鍵的一環。
琢磨
琢玉工藝的過程之一。就是指玉器的具體製作。製作玉器行話稱"琢磨"。因為玉石異常堅硬,必須用鐵制圓盤--鉈為工具,以水和金剛砂為介質,經過鍘、鏨、沖、壓、勾、順等工藝,一點一滴琢磨而成。它與雕刻的"刀子活"截然有別。玉石琢磨,是一種十分謹嚴的技藝,高手琢磨的玉件,能達到"小中見大"、"以輕顯重"的藝術效果。
碾磨
琢玉工藝過程之一。也叫"光亮"、"拋光"。是用紫膠、木、葫蘆、牛皮及銅製的鉈子,將玉件琢磨的粗糙部位,碾磨平整。並通過套用氧化鉻等一些化學粉劑原料作介質,使玉件顯露出玉材光潔、溫潤和晶瑩的本質。
雙鉤碾法
漢代琢玉著名技法。在記載玉的文獻中,說它的刻紋細如遊絲,像頭髮,宛轉流動,沒有一點滯跡。和出土的漢代精美玉器相引證,古文獻上的這些說法是可靠的。
"兩明造"透玉雕
"兩明造"技巧,在清代中期出現,在北京故宮、蘇州園林等建築中有較多的套用。兩明造透玉雕,是在一塊扁平(或稍凸)的玉片上,正反兩面透雕出兩層各不相同的紋樣,兩層中間完全透開,以四周邊緣相連為一整體。紋飾鏤空,正反相錯,互相掩映,巧妙奇特。難度較大,做工精細。
金錯玉器
利用傳統的金錯工藝技術,在製作的玉器上碾成細線紋飾,然後嵌以金絲或銀絲。玉器需經過磨錯。俗稱"嵌金",實為"金錯"。我國古代以"雕玉"、"鏤金"為最精細的手工藝,根據東漢李尤和三國如淳的說法,"黃文錯鏤"和"金鏤"也是金錯的別稱,所以金錯又可稱為"鏤金"。金錯玉器是"雕玉"和"鏤金"的結合,是金錯工藝的又一發展。金錯玉器在北京和蘇州的玉器業中都有生產。
軟玉法
使玉石變軟之法。玉石堅硬,不易堅硬,不易雕刻,可用荸薺數枚與木通入水煮玉一晝夜,再用明礬三厘、蟾蜍三厘塗刻處,炙乾,再塗,藥盡為止。
軟晶法
使水晶變軟之法。水晶堅硬,不易雕刻,可用吉祥草同煮,視熟,即可刻。但只可用銅、鐵器煮,不宜用砂器。用此法軟玉亦可在我國,玉器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含義,古玉器在中國文明史上的位置,是其他文物很難相比的。幾千年來,人們贊玉、治玉、佩玉、愛玉,可見玉包含著人們無窮無盡的理想追求和美好嚮往。
何謂古玉?明清以前人們主要指夏、商、周和秦漢時期所製作的玉器。因為夏、商、周是我國立國最早的三個朝代,這三個朝代在政治、經濟、文化和制度上的前後沿襲關係很密切,被人稱為"三代"。"三代"在我國玉器發展史上被認為是成長期,主要是這三個朝代繼承和發展了新石器時代玉器的成果,使我國玉器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和發展。它不僅表現在器形、治玉工藝上,還表現在器用方面,我國玉器的道德化、宗教化、政治化等均在這一時期得以充分的發展。漢代是我國歷史上的強盛時期之一,玉器在這一時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它綜合了秦以前玉器發展的成果,不僅發展了前代的封建用玉制度,還在儒家學說的指導下,對玉器的品種及其組合作了一次較大的調整,建立了以禮器、佩飾為主體的儒家玉雕體系。
一件玉器的紋飾與造型,可以反映出它時代的風尚與精神。比如原始社會的器物造型簡單古樸;商周時期森嚴神秘、結構奇特、器物造型誇張;戰國時期的玉雕工藝活潑、開放疏朗、紋飾精美、藝術性高;漢代器物則古樸厚重,較為保守。也就是說每個時代都有它自己的時代風格和紋飾,只有我們充分了解了每個時代的玉雕特徵,才有可能正確鑑定出玉器的製作年代和其歷史價值。
古玉器,乃取天地之精華,集人工之技巧,融人類思想於一身之產物。玉器之美,是天然材質與人文意蘊合璧之美,對一件玉器我們不僅要欣賞它的技術,最重要的還要去品評它的藝術內涵,我們認識玉器、研究玉器,對於我們的鑑賞與收藏都是十分必要的。
中國歷代古玉簡介

1863年,法國地質礦物學家德莫爾,根據傳到歐洲的中國清代乾隆朝玉器,進行物理化學實驗,結果表明,玉材有兩種,即角閃石和輝石類。角閃石亦稱軟玉,硬度為模式6-6.5度,比重2.55-2.65,其主要成分是矽酸鈣的纖維礦物,屬於角閃石的一種。角閃石的色澤較近於油脂的凝脂美,純者色白,俗稱羊脂玉,細膩溫潤,非常名貴,經濟價值極高。又因角閃石含有少量氧化金屬離子而呈現青、綠、黑、黃等色或雜色。輝石類亦稱硬玉,因翠綠者質地最佳,在中國又有翡翠之雅稱。硬度為6.75-7度,比重3.2-.3.3。輝石類則是以矽酸納和矽酸鋁為主,有隱約的水晶壯結構,質地堅硬,密度較高,具有玻璃的光澤,清澈晶瑩。翠綠色、蘋果綠、雪花白、嬌嫩的淡紫色,都是輝石類的典型色澤。輝石類18世紀後方被中國玉匠大量採用。因此 中國古代器絕大部分為角閃石製品。這是礦物學上的玉。
中國文化學上的玉,內涵較寬。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說,玉,石之美兼五德者。所謂五德即指玉的五個特性。凡具堅韌的質地,晶潤的光澤,絢麗的色彩,質密而透明的組織,舒暢致遠的聲音的美石,都被認為是玉。按此標準,古人心目中的玉,不僅包括真玉(角閃石)還包括蛇紋石、綠松石、孔雀石、瑪瑙、水晶、琥珀、紅綠寶石等彩石玉,因此,在鑑賞古玉時,我們不能只用現代科學知識來甄別優劣,還必須要有歷史眼光。
中國是界上主要產玉國,不僅開採歷史悠久,而且分布地或極廣,蘊量豐富。拒《上海經》記載,中國產玉的地點有兩百餘處.經過數前年的開採利用,有的玉礦已枯竭,但一些著名玉礦至今扔在大量開採,為中國玉雕藝術的向前發展,提供源源不盡的原料.中國最著名的產玉石新疆和田.和田玉蘊量最富,色澤最艷,品質最優,價格最昂,使中國古代玉器原料的重要來源,歷代皇室都愛用和田玉碾器.除和田玉外,甘肅的酒泉玉,陝西的藍田玉,河南的獨山玉和密縣玉,遼寧岫巖玉等,也是中國玉器的常用原料。
中國有句至理名言,叫"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這到出了琢玉的真諦。事實上,巧奪或是琢玉、碾玉、展琢玉。琢玉的技巧是高超的,而至玉工具確實簡陋。直到近代,中國人天工,的玉器,不是雕刻出來,而是利用硬度高於玉的金剛砂、石英、石榴石等、"解玉砂",鋪以水來研磨玉石,琢製成所設計的成品。所以,用行話來說,制玉不叫雕玉,而稱治玉。一直使用傳統工具,如線鋸、剛和熟鐵製成的圓盤、圓輪、鑽床、半圓盤和架以木製的車床來製作玉。在鐵器發明之前的新石器時代和青銅時代,大部分工具甚至只是以木竹器、骨氣砂岩配製而成。如此原始的工具,能琢磨出如此精彩的玉器,真是人間奇蹟。
對玉有個初步了解後,餘下的問題是如和鑑賞玉器.筆者認為,監賞玉器必須記住十個字,山川之精英,人文之精美,山川之精美,講的是材質美,每件玉器必需弄清它是角閃石還是翠玉,或是綠松石\瑪瑙\蛇紋石\水晶等彩石玉,近一步還要探討它的產地.人文,指的是玉器的造型美和雕琢美,以及影響造型美雕琢美的工藝\社會諸因素.由於歷代玉材的不同,琢玉工具和琢玉技巧的不同,加上審美情趣和風俗習慣的不同,玉器的用途和所扮演的角色不同,每個時期玉器的造型及主題風格也是各不相同的,千姿百態,竟相爭艷.
中國玉器源遠流長,已有七千年的輝煌歷史.七千年前南方河姆渡文化的先民們,在選石制器過程中,有意識地把揀到的美石制呈裝飾品,打扮自記,美化生活,揭開了中國玉文化的序幕.在距今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中晚期,遼河流域,黃河上下,長江南北,中國玉文化的曙光到處閃耀.當時琢玉已從制石行業分離出來,成為獨立的手工業部門.已太湖流域紅山文化的出土玉器,最為引人注目.
良渚文化玉器種類較多,典型器由玉琮、玉璧、玉鉞、三叉形器及成串玉飾等。良渚玉器以體大自居,顯得深沉嚴謹,對稱均衡得到了充分的套用,尤以淺浮雕的裝飾手法見長,特別是線刻技藝達到後世也幾乎望塵莫及的地步。最初反映良渚琢玉水平的是形式多樣,數量眾多,又使人高深莫測的玉琮和獸面羽人紋的刻畫。
與良渚玉器相比,紅山文化少見呆板的方形玉器,而以動物形玉器河圓形玉器為特色。典型器有玉龍 、玉獸形飾。玉箍形器等、紅山文化琢玉技藝最大的特點是,玉匠能巧妙的運用玉材,把握住物體的造型特點,寥寥數刀,把器物的形象刻畫的栩栩如生,十分傳神。"神似"是紅山古玉最大的特色。紅山古玉,不以大取勝,而以精巧見長。
從良渚、紅山古玉多出自大中型墓葬分析,新石器時代玉器除祭天祭地,陪葬殮屍等幾種用途外,還有辟邪,象徵著權利、財富、貴賤等。中國玉器一開始,就帶有神秘色彩。
傳說中的夏代,是中國第一社會。隨著考古資料的不斷的積累,傳說逐步變為現實,夏代文化正在不斷揭示出來。夏代玉器的風格,應是良渚文化、龍山文化、紅山文化玉器向殷商玉器的過渡形態,這可以從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出土玉器窺其一斑。二里出土的七孔玉刀,
造型源出新石器時代晚期的多孔石刀,而刻紋又帶有商代玉器雙線勾勒地濫觴,應是夏代玉器。
商代是我國第一個有書寫文字奴律制國家。商代文明不僅以莊重的青銅器文明,也以眾多的玉器著稱。商代早期玉器發現不多,琢制也叫粗糙。商代晚期玉器以安陽殷墟婦好墓出土玉器為代表,起初玉器755件,安用途可分為禮器、儀仗、工具、生活用具、裝飾品和雜器六大類。商代玉匠開始使用和田玉,並且數量較多。商代出現了仿青銅統彝(yi夷)器的碧玉簋(gui 鬼)、清玉簋登實用器皿。動物、人物玉器大大超過幾何形玉器,玉龍、玉鳳、玉英五,神態各異,形神畢肖。玉人,或站,或跪,或坐,姿態多樣;是主人,還是奴僕、俘虜,難以辨明。商代已出現了我國最早的俏色玉器一一玉鱉。最令人嘆服和為成功的是,商代已開始有了大量的圓雕作品,此外玉匠還運用雙線並列的陰刻線條(俗稱雙勾線),有意識地將一條陽文呈現在兩條陰線中間,使陰陽線同時發揮剛勁有力的作用,而把整個圖案變化得曲盡其秒。既消除了完全使用陰線的單調感,又增強樂圖案華紋線條的力體感。
西周玉器在繼承殷商玉器雙線勾勒技藝的同時,獨創一面坡粗線或細陰線鏤刻的琢玉技術,這在鳥形玉刀和獸面紋玉飾上大放異彩。但從總體上看,西周玉器沒有商代玉器活波多樣,而顯得有點呆板,過於規矩。這與西周嚴格的宗法、禮俗制度也不無關係。
春秋戰國時期,政治上諸侯爭霸,學術上百家爭鳴,文化藝術上百花齊放,玉雕藝術光輝燦爛,它可與當時地中海流域的希臘、羅馬石雕藝術相媲美。
東周王室和各路諸侯,為了各自的利益,都把玉當作自己(君子)的化身。他們佩掛玉飾,以標榜自己是有"德"的仁人君子。"君子無故,玉不去身。"每一為士大夫,從頭到腳,都有一系列的玉佩飾,尤其腰下的玉佩系列更加複雜化。所以當時佩玉特別發達。能體現時代精神的是大量龍、鳳、虎形玉佩,造形呈富有動態美的S形,具有濃厚的中國氣派和民族特色。飾紋出現了隱起的谷紋,服役鏤空技法,地子上施以單陰線勾連紋或雙勾陰線葉紋,顯得飽和而又和藹。人首蛇身玉飾、鸚鵡首拱形玉飾,反映了春秋諸侯國琢玉水平和佩玉情形。湖北曾候乙墓出土的多節玉佩,河南輝縣固圍村出土的大玉璜佩,都用若干結玉片組成一完整玉佩,是戰國玉佩中工藝難度最大的。玉帶鉤和預劍飾(玉具劍)是這時新出現的玉器 。
春秋戰國時期,和田玉大量輸入中原,王室諸侯競相選用和田玉,故宮珍藏的勾連紋玉燈,是標準的和田玉,此時儒生們把禮學與和田玉結合起來研究,用和田玉來體現禮學思想。為適應統治者喜愛和田玉的心理,便以儒家的仁、智、義、禮、樂、忠、信、天、地、德等傳統觀念,比附在和田玉物理化學性能上的各種特點,隨之"君子比德於玉",玉有五德、九德、十一德等學說應運而生。"抽繹玉之屬性,賦以哲學思想而道德化;排列玉之形制,賦以爵位等級而政治化。"(郭寶鈞《古玉新詮》)是當時禮學與玉器研究的高度理論概括。這是中國玉雕藝術經久不衰的理論依據,是中國人七前年愛玉風尚的精神支柱。
秦代雖有被譽為世界第八奇觀的兵馬俑,當出土秦玉寥寥可數。秦玉藝術面貌還有賴於地下考古的新發現。漢代玉器繼承戰國玉雕的精華,繼續有所發展,並奠定了中國玉文化的基本格局。漢代玉器可分為禮玉、葬玉、飾玉、陳設玉四大類,最能體現漢代玉器特色和雕琢工藝水平的,是葬玉和陳設玉。為祈求屍體不朽而製造的葬玉,有玉衣、丸竅塞、玉琀和握玉四種。玉衣因死者身份、官銜高低有別,又有金、銀、銅鏤之分。九竅塞是填塞或遮蓋死者的耳、目、鼻、肛門和生殖器九個竅孔之用的,目的是防止人體內的"精氣"由九竅逸出,以達屍骨不腐。漢代葬玉很多,但工藝水平不高。反映漢代玉器工藝水平是陳設玉。這些寫實主義的陳設玉奔馬、玉熊、玉鷹、玉辟邪等,多為圓雕或高浮雕作品,凝聚著漢代渾厚豪放的藝術風格。漢皇室裝飾玉有衰落的趨勢,多見小型的心形玉佩、玉剛卯、玉等。今年,偏居嶺南的漢代南越王國出土大批裝飾玉,以龍虎井體玉帶鉤、鏤空龍鳳紋玉套環最為精美,勘稱稀世珍寶。漢代玉器飾紋除沿用戰國的勾連谷紋外,還大量使用紋和螭龍紋。東漢時,陰線刻紋又復甦盛行,繪畫趣味有所加強。河北定遠出土玉屏上的陰線刻東王公、西王母,既是一幅白描線畫。
在中國玉器工藝史上,長達三個半世紀的三國魏晉南北朝時期,是高度發達的漢唐玉雕間的一個低潮,出土玉器極少,而且都具漢代遺韻,有所創新者,唯有玉杯和玉盞。這與當時風靡一時的佛教美術和陵墓石刻藝術極不相稱。究其原委,當時不愛好琢玉,而盛行吃玉。在神仙思想和道教煉丹術的影響下,覓玉、吃玉達到了瘋狂的程度。"玉亦仙藥,但難得耳。""服金者,壽如金;服玉者,壽如玉。"早期玉器的美術價值和禮儀觀念,這時消失殆盡。隋代著名的玉器有李靜訓墓出土的金扣白玉盞,琢磨精細,質地溫潤,光澤柔和,金玉互為襯托,富麗高雅。
唐代玉器數量雖不多,但所見玉器件件都是珍品,碾琢工藝極佳。唐代玉匠從繪畫、雕塑及西域藝術中汲取藝術營養,琢磨出具有盛唐風格的玉器。八瓣花紋玉杯,獸首形瑪瑙杯,既是唐代玉雕藝術的真實寫照,又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實物見證。
公元960至1234年地74年間,是中國歷史上宋、遼、金的對峙分裂時期。宋代承五代大亂之餘,雖不是一個強盛的王朝,而在中國文化史上卻史一個重要時期。宋、遼、金既互相撻伐又互通貿易,經濟、文化交往十分密切,玉器藝術共同繁榮。宋徽宗趙佶的嗜玉成癮,金石學的興起,工筆繪畫的發展,城市經濟的繁榮,寫實主義和世俗化的傾向,都直接或間接地促進了宋、遼、金玉器的空前發展。宋、遼、金玉器實用裝飾玉占重要地位,"禮"性大減,"玩"味大增,玉器更接近現實生活。南宋的玉荷葉杯,北宋的花形鏤雕玉佩,女真、契丹的"春水玉"、"秋山玉",是代表這一時期琢玉水平的佳作。
元代玉器承延宋、金時期的藝術風格,採取起突手法,其典型器物是瀆山大玉海,隨形施藝,海神獸暢遊於驚濤駭浪之中,頗具元人雄健豪邁之氣魄。明清時期是中國玉器的鼎盛時期,其玉質之美,琢工之精,器形之豐,作品之多,使用之廣,都是前所未有的。明清皇室都愛玉成風,乾隆皇帝更是不遺餘力得以提倡,並試圖從理論上為他愛玉如命尋找依據。定陵出土的明代玉口、清代的菊瓣形玉盤桐蔭仕女圖玉雕,都是皇室用玉。其時民間玉肆十分興隆,蘇州專諸港是明代的琢玉中心,"良玉雖集京師,工巧則推蘇郡"。
明清玉器千姿百態,茶酒具盛行,仿古玉器層出不窮。爐、薰、瓶、鼎、簋仿古玉器,器型仿三代青銅彝器,而其紋飾則反映了玉匠的見解,工藝更是典型的明清時作。玉器玉社會文化生活關係日緻密切,文人在書齋立作畫、書寫,往往也用玉來作洗、注、筆筒、墨床、鎮紙、臂擱等文具,或以玉作陳設裝飾,玉山子是清代新式玉器,大禹治水圖是我國現存最大的玉山子。清代兼蓄西域痕都斯但玉器的琢玉成就,琢制了一批胎薄如紙,輕巧雋秀的"番作"玉器。明清玉器借鑑繪畫、雕刻、工藝的表現手法,汲取傳統的陽線、陰線、平凸、隱起、起突、鏤空、立體、俏色、燒古等多種琢玉工藝,融合貫通,綜合套用,使其作品達到了爐火純青的藝術境界。
中國玉器經過七千年的持續發展,經過無數能工巧匠的精雕細琢,經過歷代統治者和鑑賞家的使用玩賞,經過理學家的詮時美化,最後成為一種具有超自然力的物品,五所部嫩,無處不用玉,玉成了人生不可缺少的精神寄託。在中國古代藝術寶庫中,自新石器時代綿延七千年經久不衰者,是玉器;與人們生活關係最密切者,也是玉器。玉已深深地融合在中國傳統文化與禮俗之中,充當和特殊的角色,發揮著其他工藝美術品不能替代的作用,並打上了政治的、宗教的、道德的、價值的烙印,蒙上了一層使人難以解開的神秘面紗。
軟玉,英文寫作Nephrite,它源於希臘語,有"腎臟"之意。古代歐洲人和美洲人與中國人一樣,都迷信玉,認為佩戴玉石可以辟邪,可以治癒腎病。然而,在用玉歷史、碾琢技藝和用途方面,無論是日本古玉,紐西蘭毛利族玉器,印第安人玉器,還是阿拉伯玉器,西伯利亞古玉,歐洲古玉,都無法與中國玉器相提並論,它們或是曇花一現,或源流無緒,或玉質粗列,或碾琢草率,或種類單調,或用途狹隘。中國玉器在世界琢玉工藝史上占有絕對優勢,中國既是產玉大國,又是琢玉大國。中國玉器在世界文化寶庫中獨樹一幟,閃耀著迷人的光輝。
中國玉器源遠流長,已有七千多年的輝煌歷史。七千多年前南方河姆渡文化的先民們,在選石制器過程中,有意識地把揀到的美石製成裝飾品,打扮自己,美化生活,揭開了中國玉文化的序幕。在距今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中晚期,遼河流域,黃河上下,長江南北,中國玉文化的曙光到處閃耀。當時琢玉已從制石行業中分離出來,成為獨立的手工業部門。以太湖流域良渚文化、遼河流域紅山文化的出土玉器,最為引人注目。
良渚文化主器種類較多。典型器有玉琮、玉璧、玉鉞、三叉形玉器及成串玉項飾等。良渚玉器以體大自居,顯得深沉嚴謹,對稱均衡得到了充分的套用,尤以淺浮雕的裝飾手法見長,帶別是線刻技藝達到後世也幾乎望塵莫及的地步。最能反映良渚琢玉水平的是式樣繁多,數量眾多;又使人高深莫測的玉琮和獸面羽人紋的刻畫。
與良渚玉器相比,紅山文化少見呆板的方形玉器;而以動物形玉器和圓形玉器為特色。典型器有玉龍、玉獸形飾、玉箍形器等。紅山文化琢玉技藝最大的特點是,玉匠能巧妙地運用玉材,把握住物體的造型特點,寥寥數刀,把器物的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十分傳神。“神似”是紅山古玉最大的特色。紅山古玉,不以大取勝,而以精巧見長。
從良渚、紅山古玉多出自大中型墓葬分析;新石器時代玉器除祭天祀地,陪葬殮屍等幾種用途外,還有辟邪,象徵著權力、財富、貴賤等作用。中國玉器一開始,就帶有神秘的色彩。
傳說中的夏代,是中國第一個階級社會。隨著考古資料的不斷積累,傳說逐步變為現實,夏代文化正在不斷揭示出來。夏代玉器的風格,就是良渚文化、龍山文化、紅山文化玉器向殷商玉器的過渡形態,這可從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出土玉器窺其一斑。二里頭出土的七孔玉刀,造型源出新石器時代晚期的多孔石刀,而刻紋又帶有商代玉器雙線勾勒的濫觴,應是夏代玉器。
商代是我國第一個有書寫文字的奴隸制國家。商代文明不僅以莊重的青銅器聞名,也以眾多的玉器著稱。
商代早期玉器發現不多,琢制也較粗糙。商代晚期玉器以安陽殷墟婦好墓出土玉器為代表,共出玉器755件,按用途可分為禮器、儀仗、工具、生活用具、裝飾品和雜器6大類。商代玉匠開始使用和田玉,並且數量較多。商代出現了仿青銅彝器的碧玉簋、青玉簋等實用器皿。動物、人物玉器大大超過幾何形玉器,玉龍、玉鳳、玉鸚鵡,神態各異,形神肖。玉人,或站,或跪,或坐,姿態多樣,是主人,還是奴僕、俘虜,難以辨明。商代已出現了我國最早的俏色玉器--玉鱉。最令人嘆服和最為成功的是,商代已開始有了大量的圓雕作品,此外玉匠還運用雙線並列的陰刻線條(俗稱雙勾線),有意識地將一條陽紋呈現在兩條陰線中間,使陰陽線同時發揮剛勁有力的作用,而把整個圖案變化得曲盡其妙。既消除了完全使用陰線的單調感,又增強了圖案花紋線條的立體感。
西周玉器在繼承殷商玉器雙線勾勒技藝的同時,獨創一面坡粗線或細陰線鏤刻的琢玉技藝,這在鳥形玉刀和獸面紋玉飾上大放異彩。但從總體上看,西周玉器沒有商代玉器活潑,而顯得有點呆板,過於規矩。這與西周嚴格的宗法、禮俗制度也不無關係。
春秋戰國時期,政治上諸侯爭霸,學術上百家爭鳴,文化藝術上百花齊放,玉雕藝術光輝燦爛,它可與當時地中海流域的希臘、羅馬石雕藝術相媲美。
東周王室和各路諸侯,為了各自的利益,都把玉當作自己(君子)的化身。他們佩掛玉飾,以標榜自己是有“德”的仁人君子。“君子無故,玉不去身。”每一位士大夫,從頭到腳,都有一系列的玉佩飾,尤其腰下的王佩系列更加複雜化,所以當時佩玉特別發達。能體現時代精神的是大量龍、鳳、虎形王佩,造型呈富有動態美的S形,具有濃厚的中國氣派和民族特色。飾紋出現了隱起的谷紋,附以鏤空技法,地子上施以單陰線勾連紋或雙勾陰線葉紋,顯得飽和而又和諧。人首蛇身玉飾、鸚鵡首拱形玉飾,反映了春秋諸侯國琢玉水平和佩玉情形。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多節王佩,河南輝縣固圍村出土的大玉橫佩,都用若干節玉片組成一完整玉佩,是戰國玉佩中工藝難度最大的。玉帶鉤和玉劍飾(玉具劍),是這時新出現的玉器。
春秋戰國時期,和田玉大量輸入中原,王室諸侯競相選用和田玉,故宮珍藏的勾連紋玉燈,是標準的和田玉,此時儒生們把禮學與和田玉結合起來研究,用和田玉來體現禮學思想。為適應統治者喜愛和田玉的心理,便以儒家的仁、智、義、禮、樂、忠、信、天、地、德等傳統觀念,比附在和田玉物理化學性能上的各種特點,隨之"君子比德於玉",玉有五德、九德、十一德等學說應運而生。"抽繹玉之屬性,賦以哲學思想而道德化;排列玉之形制,賦以陰陽思想而宗教化;比較玉之尺度,賦以爵位等級而政治化。"(郭寶鈞《古玉新詮》)是當時禮學與玉器研究的高度理論概括。這是中國玉雕藝術經久不衰的理論依據,是中國人七千多年愛玉風尚的精神支柱。
秦代雖有被譽為世界第八奇觀的兵馬俑,但出土秦玉寥寥可數。秦玉藝術面貌還有賴於地下考古的新發現。
漢代玉器繼承戰國玉雕的精華,繼續有所發展,並奠定了中國玉文化的基本格局。漢代玉器可分為禮玉、葬玉、飾玉、陳設玉四大類,最能體現漢代玉器特色和雕琢工藝水平的、是葬玉和陳設玉。
為祈求屍體不朽而製造的葬玉,有玉衣、九竅塞、玉 和握玉四種。玉衣因死者身份、官銜高低有別,又有金、銀、銅縷之分。九竅塞是填塞或遮蓋死者的耳、目、口、鼻、肛門和生殖器九個竅孔之用的,目的是防止人體內的"精氣"由九竅逸出,以達屍骨不腐。漢代葬玉很多,但工藝水平不高。反映漢代玉器工藝水平的是陳設玉。這些寫實主義的陳設玉有玉奔馬、玉熊、玉鷹、玉辟邪等,多為圓雕或高浮雕作品,凝聚著漢代渾厚豪放的藝術風格。漢皇室裝飾玉有衰落的趨勢,多見小型的心形玉佩、玉剛卯等。近年,偏居嶺南的漢代南越於國出土大批裝飾玉,以龍虎並體玉帶鉤、鏤空龍鳳紋玉套環最為精美,堪稱稀世珍寶。漢代玉器飾紋除沿用戰國的勾連谷紋外,還大量使用饕餮紋和螭虎紋。東漢時,陰線刻紋又復甦盛行。繪畫趣味有所加強。河北定遠出土玉屏上的陰線刻東王公、西王母,即是一幅白描線畫。
在中國玉器工藝史上,長達三個半世紀的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是高度發達的漢唐間的一個低潮,出土玉器極少,而且都具漢代遺韻,有所創新者,唯玉杯和玉盞。這與當時風靡一時的佛教美術和陵墓石刻藝術極不相稱。究其原委,當時不愛好琢玉,而盛行吃玉。在神仙思想和道教煉丹術的影響下,覓玉、吃玉達到了瘋狂的程度。"玉亦仙藥,但難得耳。""服金者,壽如金;服王者,壽如玉。"早期玉器的美術價值和禮儀觀念,這時消失殆盡。
隋代著名的玉器有李靜訓墓出土的金扣白玉盞,琢磨精細,質地溫潤,光澤柔和,金玉互為襯托,富麗高雅。
唐代玉器數量雖不多,但所見玉器件件都是珍品,碾琢工藝極佳。唐代玉匠從繪畫、雕塑及西城藝術中汲取藝術營養,琢磨出具有盛唐風格的玉器。八瓣花紋玉杯,獸首形瑪璃杯,既是唐代玉雕藝術的真實寫照、又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實物見證。
從公元960年至1234年的274年間,是中國歷史上宋、遼、金的對峙分裂時期。宋代雖不是一個強盛的王朝,而在中國文化史上卻是一個重要時期。宋、遼、金既互相撻伐又互通貿易,經濟、文化交往十分密切,玉器藝術共同繁榮。宋徽宗趙佶的嗜玉成癮,金石學的興起,工筆繪畫的發展,城市經濟的繁榮,寫實主義和世俗化的傾向,都直接或間接地促進了宋、遼、金玉器的空前發展。宋、遼、金玉器實用裝飾玉占重要地位,“禮”性大減,“玩”味大增,玉器更接近現實生活。南宋的玉荷葉杯,北宋的花形鏤雕玉佩,女真、契丹的“春水玉”、“秋山玉”,是代表這一時期琢玉水平的佳作。
元代玉器承襲宋、金時期的藝術風格,採取起突手法,其典型器物是瀆山大玉海,隨形施藝,海神獸暢遊於驚濤駭浪之中,頗具元人雄健豪邁之氣魄。
明清時期是中國玉器的鼎盛時期,其工質之美,琢工之精,器型之豐,作品之多,使用之廣,都是前所未有的。明清皇室都愛玉成風,乾隆皇帝更不遺餘力地加以提倡,並試圖從理論上為他愛玉如命尋找依據。定陵出土的明代玉、清代的菊瓣形玉盤、桐蔭仕女圖玉雕,都是皇室用玉。其時民間玉肆十分興隆。蘇州專諸巷是明代的琢玉中心,“良玉雖集京師,工巧則推蘇郡”。
明清玉器千姿百態,茶酒具盛行,仿古玉器層出不窮。爐、薰、瓶、鼎、簋仿古玉器,器型仿三代青銅彝器,而其紋飾則反映了玉匠的見解,工藝更是典型的明清時作。玉器與社會文化生活關係日臻密切,文人在書齋作畫、書寫,往往也用玉做洗、注、筆筒、墨床、鎮紙、臂擱等文具,或以玉作陳設裝飾。玉山子是清代新式玉器,大禹治水圖是我國現存最大的玉山子。清代兼蓄西域痕都斯坦玉器的琢玉成就,琢制了一批胎薄如紙,輕巧雋秀的“番作”玉器。
明清玉器借鑑繪畫、雕刻、工藝的表現手法,汲取傳統的陽線、陰線、平凸、隱起、起突、鏤空、立體、俏色、燒古等多種琢玉工藝,融會貫通,綜合套用,使其作品達到了爐火純青的藝術境界。
中國玉器經過七千餘年的持續發展,經過無數能工巧匠的精雕細琢,經過歷代統治者和鑑賞家的使用賞玩,經過禮學家的詮釋美化,最後成為一種具有超自然力的物品,無所不能,無處不用玉,玉成了人生不可缺少的精神寄託。在中國古代藝術寶庫中,自新石器時代綿延七千年經久不衰者,是玉器,與人們生活關係最密切者,也是玉器。玉已深深地融合在中國傳統文化與禮俗之中,充當著特殊的角色,發揮著其他工藝美術品不能替代的作用,並打上了政治的宗教的道德的價值的烙印,蒙上了一層使人難以揭開的神秘面紗。
軟玉,英文寫作Nephrite,它源於希臘語,有“腎臟”之意。古代歐洲人和美洲人與中國人一樣,都迷信玉,認為佩戴玉石可以辟邪,可以治癒腎病。然而,在用玉歷史、碾琢技藝和用途方面,無論是日本古玉、紐西蘭毛利族玉器、印第安人玉器,還是阿拉伯玉器,西伯利亞古玉、歐洲古玉,都無法與中國玉器相提並論,它們或是曇花一現,或源流無緒,或玉質粗劣,或碾琢草率,或種類單調,或用途狹窄。中國玉器在世界琢玉工藝史上占有絕對優勢,中國既是產玉大國,又是琢玉大國。中國玉器在世界文化寶庫中獨樹一幟,閃耀著迷人的光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