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項飾

良渚文化玉器至今發現數量已達數千,品種亦已有60餘種,這些玉器大致可劃分為禮儀與裝飾用玉兩大類。但是由於良渚文化正處於中華文明的起源階段,禮制的觸角深入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受此影響,良渚古玉中純粹的裝飾用玉是少之又少的,大部分玉佩件都同時具有禮儀和美飾功能,而以表達屬於意識的禮制內容為主,並在造型和紋飾方面力求完美,兩者相輔相成,使良渚文化玉飾件成為史前人類在邁向文明的瞬間所遺留的一項奇觀。

文物欣賞

玉項飾玉項飾
【年代】: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
【特點】:玉料有的呈湖綠色,有的呈雞骨白。由大小和形狀不同的穿孔管、珠、墜共七十一粒穿成環形。其中多為腰鼓形和圓珠形。最下一粒玉墜呈鈴形,柄部有一穿孔,玉色乳白,素麵。墜的兩側為玉管,浮雕雙目和嘴組成的獸面紋。製作精緻、美觀,為良渚文化中所罕見。
【出土時間及地點】:1982年上海青浦墓葬出土。
【收藏地】:現藏上海博物館。
【尺寸】:周長76厘米

歷史

良渚文化玉器種類較多,典型器有玉琮、玉璧、玉鉞、三叉形玉器及成串玉項飾等。良渚玉器以體大自居,顯得深沉嚴謹,對稱均衡得到了充分的套用,尤以淺浮雕的裝飾手法見長,特別線刻技藝達到了後世也幾乎望塵莫及的地步。最能反映良渚琢玉水平的是型式多樣,數量眾多,又使人高深莫測的玉琮和獸面羽人紋的刻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