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山書院

玉山書院位於笏石鎮壩津村與西徐村交界的徐厝自然村境內。據說,徐厝村乃由城郊延壽村的徐寅(唐乾寧894年狀元)後裔遷居而來的,該村的後面山坡上現存有徐寅的墳墓遺蹟。

1、福建省莆田市笏石鎮玉山書院

玉山書院位於笏石鎮壩津村與西徐村交界的徐厝自然村境內。據說,徐厝村乃由城郊延壽村的徐寅(唐乾寧894年狀元)後裔遷居而來的,該村的後面山坡上現存有徐寅的墳墓遺蹟。
徐氏家族在此繁衍生息後,建起“徐氏祠堂”,又建起城山宮(廿八鄉鋪宮)。再在此宮殿的左側建造“玉山書院”。內有四中柱,規模不小,奉祀文昌帝君及孔子神像。厥後,聘請來秀才塾師,授徒課業,儒學之風日益興盛。徐家雅士墨丁,代有人在。
20世紀50年代初期,徐氏祠堂及玉山書院遭焚,成一片廢墟。80年代中期,城山宮恢復香火。1995年重建玉山書院於原址,屋宇坐東朝西,遙望巍峨壯觀的壺公山,風光無限。

2、陝西省藍田縣玉山書院

玉山書院位於陝西省藍田縣。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知縣阮曙創建。有大門5間,廈房6間,二門、講堂、上房各5間,東西諸生肄業房30間。束修以及肄業生童膏火獎賞之費均由阮捐俸勸募補助。後廢。五十九年知縣馬學賜重新整頓,延師掌教,立課程。嘉慶元年(1796)後,主課久虛。至八年,知縣莊達吉捐廉,設40名生童膏火,並立《考課規條》10條,重又規定每月大課2次,師課2次,科場年每月加課1次。大課取前10名者給獎賞銀,不到者須請假。考課內容、時間、考場、紀律等均作明確規定。後又廢。道光七年(1827)知縣羅定約親為課士,優加獎賞,士氣為之一新,其時學額8名。十四年,知縣胡元煐籌地68畝以助山長修脯資,添建報功祠,祀歷代創建書院有功之人。十六年制訂《肄業生童章程》12條。對生童膏火發放,考課時間、內容,獎賞名額、辦法等又作規定。此時生童正課定額各8名,附課定額各12名。同治九年(1870)知縣呂懋勛以書院迫近官署,公廨訟庭鞭撲聲與書院弦歌聲相聞,遂改書院為考院,另於城西門大街買房屋,別立書院。建大門、講堂各5間,東西廂房各2間,後廂房4間,上房5間,共19間。制訂《書院條規》,光緒二十八年(1902),知縣周之濟復改考院為書院。同年,又改為高等國小堂,改西門大街書院為習藝所。

3、台灣台南縣玉山書院

玉山書院位於台灣台南。清鹹豐元年(1851)創建。同治元年(1862)毀。六年吳志高、林威等募款重建。其規模在台灣的書院中為最小,只招聘講師1人,選舉管理員1人。購置學田100餘畝以充其經費來源。已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