獼猴桃褐麻斑病

該病從春梢展葉至深秋都可發生退綠色小污點,後漸變為淺褐色斑。 高溫高濕利於病害發生,5月中下旬始見病症,6~8月上旬達到為害高峰。 在施基肥的同時,將果園表土翻埋10~15厘米,使土表病殘葉片和散落的病菌埋於土中,不能侵染。

症狀

該病從春梢展葉至深秋都可發生退綠小污點,後漸變為淺褐色斑。病斑圓形、角狀或不規則形,形態和大小都較懸殊,2.0~18毫米,葉面斑點褐色、紅褐色至暗褐色,或中央灰白色,邊緣暗褐色,外具黃褐色暈,葉背斑點灰色至黃褐色。

病原

以菌絲和分生孢子在地表病殘葉上越冬,翌年春季產出新的分生孢子,借風雨飛濺到嫩葉上進行初侵染,繼而從病部長出孢子梗,產生孢子進行再侵染。高溫高濕利於病害發生,5月中下旬始見病症,6~8月上旬達到為害高峰。8月中下旬至9月中旬高溫乾燥,不利病菌侵染,但老病枯焦和脫落現象較嚴重。

防治方法

冬季徹底清園。結合冬季修剪,將地面落葉和枝條清掃乾淨,結合施肥埋於穴中。在施基肥的同時,將果園表土翻埋10~15厘米,使土表病殘葉片和散落的病菌埋於土中,不能侵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