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33年,獨臂教師劉志歡將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光奉獻給了鄉村教育事業,奉獻給了鄉村的孩子們,青絲變成白髮,她無怨無悔。她說:“我喜歡孩子,30多年能和孩子們一起度過,我很知足。”
2010年10月9日上午,來到武漢市江夏區金口街范湖國小。一間教室里,劉志歡在教孩子們認讀漢語拼音。她不時放下左手上的拼音卡,轉而拿起粉筆在黑板上寫些什麼,字跡工整而清秀。
她的同事們說,劉老師雖然僅有一隻手臂,但從不要求學校給予額外關照,工作認真負責,深得同事、學生的敬重和愛戴。
痛失右手
1974年,15歲的她正上初二。一天晚上,她跟著父親、姐姐幫生產隊打穀,右臂不慎被卷進脫粒機,頓時血流如注。
家人和鄉親將她送進醫院搶救。經過一個月的住院治療,她雖然保住了生命,卻永遠失去了半截右臂。
為了不讓劉志歡消沉下去,時任《長江文藝》雜誌社編輯的大哥劉益善鼓勵她要身殘志堅,並特地將她原來的名字“劉細歡”改為“劉志歡”。
出院後,劉志歡買來字帖,每天堅持練習用左手寫字。3個月後,她寫出的字有模有樣。第二年,家人湊錢為她的右臂裝上義肢,鼓勵她繼續完成學業。
感情生活
1983年,劉志歡與同村的李土生結婚。為支持妻子的工作,李土生承擔起照顧一雙兒女和做家務的重任。孩子小時候經常生病,也總是他一個人帶著孩子上醫院,從不讓妻子操心。每到下雨天,劉志歡的殘臂就會酸痛,這時他就默默地為她按摩。27年來,夫妻倆互敬互愛,幾乎沒紅過臉。
回顧起這么多年來的風風雨雨,劉志歡說:“我把心都放在了學生身上,全靠丈夫在背後支持。為了工作,我對家庭虧欠太多,對丈夫、兒女滿懷愧疚。”
教師夢
1977年,劉志歡從范湖公社金口三學校高中畢業,因成績優異被留校任教,當上民辦教師。
當時,她的家離學校有2公里,沒有交通工具,而且都是泥巴路。每天,她都要步行往返4趟,天不亮就起床,天擦黑才回家。而且,民辦教師待遇很低,以記工分的方式拿報酬,她的收入甚至遠遠比不上一個普通農民。儘管如此,她從不抱怨。她說,小時候看到大哥當民辦教師時教村裡的孩子念書,心裡十分羨慕,一直夢想著當一名人民教師,現在好不容易有了這樣的機會,只想著盡力把它做好。
就這樣,寒來暑往,劉志歡一直堅持站在三尺講台上。1997年,經過培訓、考試,她轉為公辦教師。2003年,她被分配到金水三村教學點工作。
在那裡,她既是校長,又是唯一一名老師,負責30多個一年級和學齡前孩子的教學工作,語文、數學、音樂、體育一肩挑。每天清晨6點左右,她就要到學校做好準備工作,放學後還要將學生們護送回家。她的丈夫李土生回憶:“那幾年時間她實在是太累了,回到家裡連話都懶得說,頭髮也全白了,只能一次次染黑。”
人物評價
2008年,劉志歡被調到江夏區金口街范湖中學。2010年該校改為范湖國小後,她擔任一年級班主任,班上54名學生中,6歲以下的學齡前孩子就有33名,需要她付出更多心血。
孩子們都喜歡聽劉志歡上課。她給他們講故事,帶領他們做遊戲,在快樂中潛移默化。平時她很少當眾批評學生,在課堂上講得最多的一句話是“你真棒!”她說,孩子們年齡雖小,但由於他們的父母大多常年在外打工,缺少親情,所以特別敏感,自尊心很強,需要更多鼓勵。
范湖國小負責人說,劉志歡對工作真正做到了一絲不苟,對學生奉獻了全部的愛心。她所帶的班級,測試合格率年年都是100%,她也多次被評為金口街優秀教師,被學生們親切地稱為“老師媽媽”。她曾經教過的學生,很多已經大學畢業參加工作,每逢教師節,他們都會給劉老師寄來明信片、打來電話問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