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薩走廊

加薩走廊

西奈半島東北部地中海沿岸占地365平方公里的區域。加薩走廊2018年有人口超過308萬人。 加薩走廊是一條位於以色列西岸、西奈半島東北部的狹長地帶,主要由巴勒斯坦人聚居。1948年阿以戰爭被埃及占領,直到1967年六日戰爭又再被以色列奪回。 與埃及接壤的邊界長11千米,而與以色列接壤的邊界則長約51千米。2005年以色列實行單邊撤離計畫,當年以軍和定居點人員全部撤出加沙地區,2007年哈馬斯和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部隊發生戰爭,哈馬斯贏得加沙地區完全控制權。現在加沙地區由哈馬斯完全控制。2017年10月12日,巴民族解放運動(法塔赫)與巴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在埃及開羅簽署協定,同意和解,法塔赫將於12月1日前接管由哈馬斯控制的加薩走廊。2018年2月15日,加薩走廊唯一一座發電廠因燃料耗盡於15日停止運轉,加劇了這一地區目前遭遇的“電荒”。因電力供應嚴重不足,此前加薩走廊每天供電時間不到8小時。

基本信息

管轄

加薩走廊加薩走廊
加薩走廊69%的土地與西岸的部分地區由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管理,其他部分(主要是以色列公民居住的地方)則由以色列管理。由於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不允許擁有正規軍,治安由巴勒斯坦的公共治安隊和民警負責。2005年2月,以色列政府決定在夏天將以色列軍隊撤出加薩走廊,並放棄所有以色列在加薩走廊的居民點。撤軍後,以色列將依然控制加薩走廊的海岸線,以及加薩走廊與埃及之間的一個狹長區域。但以色列國內對撤軍計畫有很大分歧。2005年8月15日,以色列關閉加沙古什·卡提夫猶太定居點,正式開始撤出加沙,結束了以色列38年來對加沙的占領。2007年6月,哈馬斯通過加沙之戰在法塔赫手中奪得該地的控制權。
2017年10月12日,巴民族解放運動(法塔赫)與巴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在埃及開羅簽署協定,同意和解,法塔赫將於12月1日前接管由哈馬斯控制的加薩走廊。

歷史發展

古代

加薩走廊被認為是人類搖籃之一。人類最早的用火遺址是在加薩走廊發現,一些最古老的人的化石也是在這裡發現的,一些非常古老的抽象符號有可能是人類最老的文字。

一戰後

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年)時奧斯曼帝國結束在那裡的統治後,加沙走廊成為國際聯盟託管的巴勒斯坦的一部分,由英國治理。在這項託管結束之前,1947年11月聯合國大會接受了阿拉伯人和猶太人分割巴勒斯坦的計畫,其中加沙鎮和附近的一片區域被分配給阿拉伯人。1948年5月15日英國結束託管,而在同一天,第一次以阿戰爭就開打了。埃及的軍隊不久就進入加沙市,那裡成了埃及遠征軍在巴勒斯坦的總部。由於1948年秋天的激戰,在阿拉伯人占據的城鎮周圍地區縮減為一條狹長的地帶,長40公里,寬6~8公里。這條地帶就被稱為加沙走廊。1949年2月24日在以埃停戰協定中畫定其界線。

埃及占領期

1949~1956年和1957~1967年之間,加沙走廊是在埃及的軍事統治之下。從一開始,這個地區的主要經濟和社會問題是居住在骯髒營區裡的大批巴勒斯坦阿拉伯難民生活極為貧困。埃及政府並沒有把這個地區看作是埃及的一部分,而且不準難民成為埃及公民,或移民到埃及或其他阿拉伯國家。以色列則不許他們回歸故土,也不補償他們所喪失的財產。難民多靠聯合國近東巴勒斯坦難民救濟和工程處(UNRWA)的接濟。許多年輕難民變成了“費達因”(fedayeen,對抗以色列的阿拉伯人游擊隊);他們對以色列人的攻擊是促成1956年蘇伊士危機期間西奈戰役的原因之一,當時以色列人占領了加沙走廊。1957年在強大的國際壓力下,以色列才把加沙走廊交還給埃及。

以色列占領期

在1967年6月的六日戰爭里,加沙走廊再度被以色列占領,並在隨後的25年裡一直占有這塊區域。1987年12月加沙的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占領軍之間的騷亂和暴力街頭衝突象徵了一場起義運動的誕生,稱(武裝反抗運動)(intifadah,阿拉伯語意為(擺脫))。1994年根據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解放組織(PLO)所簽訂的《奧斯陸協定》(OsloAccords),以色列開始階段性地把加沙走廊政權轉交給巴勒斯坦權力機構(PA)。由阿拉法特所率領的這個初出茅蘆的巴勒斯坦政府面臨了許多棘手問題,如經濟停滯,民眾的支持分裂成幾個派系,與以色列談判進一步的撤軍和領土權的問題陷入瓶頸,以及好戰派的穆斯林團體(如伊斯蘭的聖戰組織和哈瑪斯〔Hamas〕)的恐怖主義威脅,他們拒絕和以色列妥協,並且意圖要使和平進程破局。2000年末期以、巴之間的談判破裂,接著是爆發更進一步的極端暴力活動,稱為第二次或艾克薩(Al-Aqsa)(武裝反抗運動)。努力為停止戰鬥而奔波的以色列總理沙龍(ArielSharon)在2003年晚期宣布了一項針對撤離加沙走廊的以色列士兵和屯墾居民的計畫。2005年9月以色列完全撤離了這個地區,加沙走廊的控制權也移轉到巴勒斯坦權力機構,不過以色列繼續在其邊界和空域巡邏。2007年巴勒斯坦的主要政黨哈瑪斯和法塔赫(Fatah)之間在這裡的暴力衝突逐漸升高;衝突的結果是哈瑪斯掌控了加沙走廊,而法塔赫領導的緊急內閣控制了西岸。雖然巴勒斯坦權力機構總統默罕默德·阿巴斯(MahmoudAbbas)要求哈瑪斯撤出加沙走廊,但哈瑪斯仍控制這塊地區。

近況

2007年秋,以色列宣布哈瑪斯所控制的加沙走廊是一個懷有敵意的實體,並通過一連串的制裁手段(包括切斷電力、嚴格限制進口品和封閉邊界)來對付它。以色列南部住區仍持續遭火箭襲擊,2008年1月以色列決定加強制裁措施,完全封鎖與加沙走廊的邊界,並暫停燃料輸入加沙走廊。1月底,也就是在以色列封鎖近一周后,哈瑪斯軍隊破壞加沙走廊與埃及的邊界部分圍牆(2007年中期哈瑪斯接管以後封閉),據估計,有幾十萬名加沙人穿過這些缺口到埃及搶購食物、燃料和物品等封鎖情況下買不到的東西。埃及總統穆巴拉克(HosniMubarak)暫時答應開放缺口以紓解加沙人民的艱苦狀況,之後再開始修復邊界。經過數個月的協商,以色列和哈瑪斯終於在2008年6月同意定於下半年實施停戰計畫,然而,不久之後即因雙方互控對方違反規定而破壞了計畫。

結束分裂

2017年10月12日,巴民族解放運動(法塔赫)與巴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在埃及開羅簽署協定,同意和解,法塔赫將於12月1日前接管由哈馬斯控制的加薩走廊。

人口情況

加薩走廊加薩走廊
加沙走廊由於人口稠密並不斷快速增加(該區人口成長率位居世界前列),生活條件普遍惡劣;供水、下水道和電力設施不足,以及失業率高。農業是受僱人口的經濟主流,有近3/4的土地為耕地。主要作物是在有水利灌溉的地方種植的柑橘類水果,並且在以色列的安排下外銷到歐洲和其他的市場。也生產專供販售的作物、小麥和油橄欖。輕工業和手工藝集中在加薩市,它是本區的主要城鎮。在政局穩定時期,每天有多達1/10的巴勒斯坦人口越過邊界到以色列(他們在那裡不可以過夜)擔任僕役的工作。政局緊張和暴亂發生時,常使以色列當局延長封閉邊界的期限,許多巴勒斯坦人因而失業。
1967年9月進行首度的精確人口普查,結果顯示人口比聯合國近東巴勒斯坦難民救濟和工程處或埃及先前所作的估計為少,而近一半的人口是住在難民營里。人口約1,444,000(2006)。
約132.5萬巴勒斯坦人和8000多名以色列人住在加薩走廊,大多數巴勒斯坦人是1948年第一次中東戰爭的難民或他們的後代。加薩走廊1967年的人口是1948年的接近六倍,此後當地的居民數仍然不斷增加。
加薩走廊的人口密度相當高,出生率也相當高(平均每個婦女有5.91個孩子),當地深受貧困、失業和惡劣的生活條件所困擾。1967年開始,以色列在加薩走廊建立了約25個居民點,這些以色列人的人均地面占有,比當地的巴勒斯坦人高得多。不過,2005年以色列政府決定放棄所有居民點。
加薩走廊的人口增長率為4%,當地的巴勒斯坦人和猶太人都有很大的家庭。大多數當地人是穆斯林,少數為基督徒(0.7%)和猶太教徒(0.6%)。
出生率:40.03出生/1000居民(2005年估計數)。
死亡率:3.95死亡/1000居民。
遷徙率:1.6遷徙者/1000居民。
嬰兒死亡率:23.54/1000齣生。
繁殖率:6.04嬰兒/婦女。
居民增長率:3.83%。
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4,603人(2012年)。

氣候

加薩走廊氣候溫和,冬季溫暖,夏季則炎熱乾旱。地形平坦,有些地方是丘陵,海岸有沙丘。最高點海拔105米。自然資源有可耕地(加薩走廊約三分之一的地區被灌溉),最近還發現天然氣。環境問題包括沙漠化、淡水鹹化、垃圾處理、飲水不潔帶來的疾病、土壤惡化和地下水資源的消耗。

經濟狀況

加薩走廊加薩走廊
1994年5月,根據開羅協定,加薩走廊的經濟由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管理。從1992年到1996年,由於亞西爾·阿拉法特領導下政府貪污和管理不良,加上以色列在遭受一系列恐怖攻擊後,將加薩走廊的邊境關閉,期內加薩走廊的經濟萎縮了三分之一。在邊境關閉前,有許多加薩走廊的人到以色列工作。經濟不景導致高失業率。
1998年,以色列改變對巴勒斯坦的政策,開始減輕封鎖巴勒斯坦的經濟,並減緩對巴勒斯坦貨物和勞工運輸的限制。這使經濟連續三年恢復。但2000年爆發的第二次巴勒斯坦武裝起義,導致以色列再度封鎖。在此後兩年中,巴勒斯坦內部的鬥爭和以色列的軍事行動,摧毀了加薩走廊主要的工廠和管理機構,許多企業倒閉,國家總生產力大降,巴勒斯坦在以色列的勞工的收入也大降。
根據美國中央情報局的世界概況,2001年經濟下降35%,人均收入為每年625美元。60%的人口生活在貧窮線以下。加薩走廊的工業主要是小型的家庭企業,其產品為紡織品、肥皂、橄欖樹木雕刻和旅遊紀念品。以色列人在一個工業中心建立了一些小型現代化的工業。電力由以色列提供。主要的農產品是橄欖、檸檬、蔬菜、牛肉和奶製品。主要出口檸檬和鮮花,主要進口食品、消耗品和建設物資。主要的貿易對象為以色列、埃及和西岸。
長期衝突使加沙經濟狀況更為惡化,衝突不僅在加沙破壞或損毀了三分之二的民宅,水電系統受到嚴重損毀,而且在邊境沿線毀掉了1800公頃的農田和灌溉系統。電線、溫室、苗圃、倉庫和農業設備也受到影響。紅十字國際委員會加沙代表處主任馬馬杜·索烏表示:"加薩走廊的重建極為緩慢。建築材料的進口受限使情況雪上加霜。紅十字國際委員會和巴勒斯坦紅新月會在提供援助物資,但這不夠,數千人仍在艱難應對困境。平民仍明顯感到衝突的影響。加沙重建需要幾十年,但目前我們的首要工作是滿足緊迫的人道需求。"
一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和國立阿拉伯巴勒斯坦大學於2002年末為國際援外合作署作的一個研究表明,巴勒斯坦人普遍缺乏營養。17.5%6歲到59個月的兒童患慢性營養不良,53%的年輕和中年婦女以及44%的兒童患貧血症。

運輸通訊

從南到北加薩走廊有一條標準軌距的鐵路,但已荒廢,只有少數軌道保存。這條鐵路過去在南部連線埃及的鐵路,在北部連線以色列的鐵路系統。此外,加薩走廊還有一個小的、原始的公路網,它唯一的海港是加沙市,現在已被關閉。加沙國際機場於1998年11月24日開放。2000年10月被以色列下令關閉,2001年12月以色列軍隊摧毀了它的跑道。
加薩走廊有簡陋的電話服務系統,兩個電視台(由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管理),沒有廣播電台,此外還有四個網際網路服務商。大多數巴勒斯坦家庭擁有收音機和電視機。

近期軍事行動

以色列對加薩走廊哈馬斯組織的空襲行動截至2008年12月31日,據加沙醫療機構的最新統計數字顯示,以軍大規模空襲目前至少已造成390名巴勒斯坦人死亡,1900人受傷,死者中至少有42人為兒童。以色列空襲了加沙的伊斯蘭大學,造成了人員傷亡。稍後,以色列空軍又轟炸了邊境城鎮傑巴利亞的一座難民營,炸死4人,其中有一名小女孩。哈馬斯前總理哈尼亞的住所也是空襲的目標。但炸彈沒有擊中目標,緊挨哈尼亞住宅的一幢房屋被炸毀。哈尼亞在襲擊時沒有在家。南部海岸城鎮拉法赫也遭受了空襲。有兄妹三人在空襲中喪生,其中一名兒童,兩名少年。
與此同時,哈馬斯向以色列發動火箭攻擊並造成3名以色列人死亡,射程越發深入以色列境內。至少一枚火箭打到港口城市阿什杜德附近,在加沙以北大約30公里。
2010年5月31日,當以色列軍隊在本國劃定的“警戒線”用武力攔截國際救援船隻的時候,之前已經聯繫過這批船隊,讓他們到以色列的港口停泊,並表示願意將貨物檢查後轉運到加沙,但被拒絕。後來發生的事情,雙方的陳詞各有不同:以色列的錄像顯示登船士兵遭到襲擊(志願者用的是椅子之類的“武器”),而船上的土耳其記者則稱以色列士兵在登船之前就有開火,不顧投降白旗。
2014年3月12日,加薩走廊的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組織(哈馬斯)向以色列部分地區發射火箭彈。以色列戰機對加薩走廊的29個巴勒斯坦目標發動軍事打擊,以此作為對火箭彈襲擊的報復。
2014年7月10日,在以軍宣布發起“護刃行動”後,以軍戰機7月8日凌晨在加薩走廊北部和中部轟炸了多個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目標。這輪以巴軍事衝突是2012年加沙戰事之後雙方之間規模最大的一次衝突。在衝突進行了50天后,以色列與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瑪斯同意埃及提出的方案,從格林威治時間26日16時開始在加沙實施無限期停火,為50天來造成超過2100多人死亡的加沙戰事畫下句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