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把草

狼把草

狼把草(學名: L.)又名:鬼叉、鬼針、鬼刺等,屬菊科一年生草本。莖直立,高30~80厘米,有時可達90厘米;由基部分枝,無毛。葉對生,莖頂部的葉小,有時不分裂,莖中、下部的葉片羽狀分裂或深裂;裂片3~5,卵狀披針形至狹披針形;稀近卵形,基部楔形,稀近圓形,先端尖或漸尖,邊緣疏生不整齊大鋸齒,頂端裂片通常比下方者大;葉柄有翼。頭狀花序頂生,球形或扁球形;總苞片2列,內列披針形,乾膜質,與頭狀花序等長或稍短,外列披針形或倒披針形,比頭狀花序長,葉狀;花皆為管狀,黃色;柱頭2裂。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葉對生,無毛,葉柄有狹翅,中部葉通常羽狀,3~5裂,頂端裂片較大,橢圓形或長橢圓狀披針形,邊緣有鋸齒;上部葉3深裂或不裂。頭狀花序頂生或腋生,直徑1~3cm;總苞片多數,外層倒披針形,葉狀,長1~4cm,有睫毛;花黃色,全為兩性管狀花。瘦果扁平,倒卵狀楔形,邊緣有倒刺毛,頂端有芒刺2,少有3~4枚,兩側有倒刺毛。

生長環境

狼把草屬濕生性廣布植物。在東北松嫩平原草甸,鹽鹼化較高的湖邊,經常成為禾本科、莎草科、蓼科中某些濕生植物群落的亞優勢種或優勢種。狼把草常群生,或為單優勢種純群落,也以伴生種或亞優勢種參與群落的組成。

分布範圍

廣泛分布於我國的各省區;亞洲、歐洲、非洲北部以及大洋洲均有分布。

主要價值

藥用價值

功能主治:治氣管炎,肺結核,咽喉炎,扁桃體炎,痢疾,丹毒,癬瘡。

藥理作用:全草浸劑予動物注射,有鎮靜、降壓及輕度增大心跳振幅的作用;內服可利尿、發汗。

飼用價值

狼把草在開花前,枝葉柔嫩多汁,無毛。但因稍有異味,畜禽多避而不食,經切碎,蒸煮後,豬喜食,鵝、鴨、雞也採食,青乾草或霜打後的枯草,可飼餵牛,羊,馬,駱駝。加工成乾草粉,可做配合飼料的原料。

化學成分

狼把草的乾草中含揮髮油0.11%,含鞣質2.01%,葉中含纖維素C160g/kg,果實含油率達23.78%,還含有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等黃酮類成分,故全草叮入藥,能養陰潤肺、清熱解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