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姓

一種姓氏,起源於姬姓,為周平王子之後,以祖名為氏。

姓氏源流

狐(Hú)姓源流單純,源出有一:出自姬姓,為周平王子之後,以祖名為氏。據《通志·氏族略》、《姓譜》載,上古周朝時,周平王有兒子叫王子狐,他的後代就以狐為姓,稱為狐氏,世代相傳。

遷徙分布

(缺)狐氏源出上古周朝時,有個王子叫“狐”,他的後代就以狐為姓,世代相傳。狐王子是東周時國君周平王的兒子,這個記載可見於古書《通志》中的《氏族略》一篇。狐姓在歷史上也出現了不少名人,如狐卷子是戰國時代,魏國的名人,他口才很好,腦子也靈,跟人對答中最能顯出他的聰敏。他對國家的政治怎樣才能搞好,也有深刻獨到的見解,他與魏國君主討論國家大事的對話,在史書里有著記載。狐氏是春秋時代晉國的名門望族,晉文公之母就是狐氏之女。晉文公早年長時期流落他國,得到舅舅狐偃的幫助,終能定周室之亂,完成霸業。春秋時代的晉國所在地,主要是在現在的山西省境內。望族出於河東郡,就是現在的山西省夏縣西北。

歷史名人

狐突:字伯行,春秋時期晉國大夫。狐突的大女兒生一子叫重耳,重耳放逐在外19年間,狐突教子輔佐重耳忠貞不二,被逼而死。晉文公重耳功成業就後,為懷念忠貞不渝、大義凜然的外祖父狐突,在梗陽(今清徐縣)、卻波(今交城縣)之間的馬鞍山下,重整墳塋,隆重安葬外祖父,狐突被譽為三晉名臣。
狐毛:字子羽,春秋時晉國卿,公子重耳(即晉文公)的舅父,狐偃之兄。拜中軍車騎將軍,英標冠世,才能兼備。
狐偃:字子犯,春秋時晉國卿,公子重耳(即晉文公)的舅父,亦稱舅犯。曾隨從重耳流亡在外十九年,遊歷各國,並且幫助重耳回國即位。回國後任上軍之佐,幫助晉文公改革內政,以“尊王”相號召,平定王子帶之亂,在城濮(今山東省鄄城西南)戰勝楚軍,使晉文公當上了霸主。
狐射:字季他,又稱狐射姑,春秋時狐偃之子。晉文公重耳滅賈國後,晉襄公便把賈地賞給輔佐晉文公完成霸業的狐偃(晉文公的舅舅)之子狐射作為封邑。射字季他,所以又稱賈季、賈他。襄公去世後,在立襄公的哪個弟弟為君之事上發生了爭鬥,賈季因避禍便逃往翟國,他的子孫便以賈為姓氏,稱為賈氏。
狐忠:明代并州(今山西省太原市)陽典縣人,善書,洪武中官中書舍人。
狐卷子:戰國時魏國人,他口才很好,腦子也靈,跟人對答中最能顯出他的聰敏。他對國家的政治怎樣才能搞好,也有深刻獨到的見解,他與魏國君主化國家大事的對話,在史書里有著記載。狐卷子就是王子狐的後代,因為出身貴族,所以對國家政治特別關心。而且春秋戰國時代,正是百家爭鳴的時代,有思想的文化人,總要根據自己的知識結合現實,講出自己獨到的見解,這樣,大大地推動了那個時候的文化進步。

郡望堂號

1、郡望 河東郡:①指今山西省。②秦置河東郡,治安邑,轄晉西南地區。東晉移治蒲坂(今山西省永濟縣蒲州鎮,按即劉裕滅後秦時)。隋唐為蒲州河東郡。隋又分蒲坂置河東縣為治所。明並河東縣入蒲州。③唐有河東道,又設河東節度使。道治蒲州,節度使治太原(今山西省太原西南)。④宋有河東路,治并州(太原府,今太原),轄地北以內長城為限,而兼有今陝西東北角。金分河東南路、河東北路。南路治平陽(今臨汾),北路治太原府。

宗祠通用對聯

〖狐姓宗祠六言通用聯〗
治道須從身始;
父教惟望子忠。
——佚名撰狐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戰國時魏國人狐卷子,魏文侯曾連續問他:“作為君主,父親賢能可以依賴嗎?兒子賢能可以依賴嗎?兄弟賢能可以依賴嗎?臣子賢能可以依賴嗎?”他都說:“不足以依賴。”魏文侯大怒。他又說:“把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是達不到目的的,依賴別人的人是不會長久的。您要治理國家,應從自身開始,別人怎么能夠依賴呢?”下聯典指春秋時晉國大夫狐突,字伯行,公子重耳(後為晉文公)的外祖父。晉懷公繼位,狐突的兒子狐毛、狐偃跟隨重耳流亡在秦國,懷公抓住狐突,對他說:“你把你兒子叫回來,就可以免死。”狐突說:“兒子在外做官,父親教導他忠君,自古以來這是正體。現在,我兒子為重耳做事,如果把他們叫回來,就是教他們背叛。施行淫刑,誰能無罪!我願意您隨意處置。”於是被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