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犬鼠草原犬鼠齧齒目松鼠科的動物,因其尖銳的犬吠似的叫聲而得名。外表為淺黃色,尾短,耳小腿短,包括長3~12厘米的尾巴在內,全長僅30~43厘米。草原犬鼠齧齒目松鼠科的動物,因其尖銳的犬吠似的叫聲而得名。外表為淺黃色,尾短,耳小腿短,包括長3~12厘米的尾巴在內,全長僅30~43厘米。
生活習性
群體結構組織性很強,不僅像常見的蜜蜂、白蟻,在哺乳動物中草原犬鼠就是社群體系非常複雜的穴居動物。它們通常是一大群一大群地聚居一處,每一個群體可能在草原上綿延許多公里。研究人員曾發現其中一個草原犬鼠聚集地,整個範圍:長400 公里,寬160 公里。估計居住在此的草原犬鼠多達4 億隻,這樣為數眾多的龐大社群,必須有大得出奇的決心和組織能力才能建立起來。
不同小群體之間會相互敵對,這在草原犬鼠中很常見,龐大的群體是由這些小群體為了共同防衛需要而結合在一起的。因此相互間會出現一些“邊境”糾紛。於是在這個龐大的齧齒動物群里,便出現了一些特別的、能使每一隻草原犬鼠——以至每一小群體——都生存下去的社群性行為。
草原犬鼠在它們的洞穴外彼此相遇時,先會進行一套識別的儀式,包括整理毛皮,遊戲和“接吻”:在接吻時雙方嘴碰嘴並且齜牙咧嘴,這實際上正是一種嗅覺和視覺的交流。一隻入侵的草原犬鼠在面對此種由“接吻”而展示的尖銳牙齒之時,通常都會逃避退卻,而同屬一群的成員會坦然留下。
這些行為反應都非常簡單明了,幼犬鼠在離開洞穴前就已學習純熟,然而另有很多儀式卻要從實踐和失敗中才能學會。幼小犬鼠在入侵其他小群體的領域時,最初常常被容忍,可是一到它們發育成熟,它們要再入侵別的小群體的領域,就會被領主用恐嚇的方式把它們趕走,而它們也很快學會去遵守這一規則。犬鼠在大約一歲的時候,會獨自到小群體領域邊界之外的地方去另建自己的洞穴。於是這一精通生存行為的種類,其聚居地就會由這些開拓者逐漸增大。
成群聚居在草原中所挖掘的彼此相通的穴道中。由於習慣群體的生活,即使飼養多隻也不會打架。在生態影片在經常出現,是很受歡迎的可愛動物。尤其是站立及坐下的動作,格外可愛,也很容易被人養馴。同時尾巴會如狗般擺動,很惹人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