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位作用
隨著武器裝備的發展和戰爭規模的擴大,物資保障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重要。現代戰爭物資消耗的數量急劇增加,以單兵日耗量計算,第一次世界大戰為 6千克,第二次世界大戰增至20千克,70年代的某些局部戰爭達90千克。軍用物資品種目前已發展到幾百萬種,中國人民解放軍約300萬種,美軍約420萬種。物資消耗結構也發生了很大變化,第一次世界大戰糧秣消耗占物資總消耗量的第一位,第二次世界大戰彈藥消耗上升為第一位,美國在侵略越南的戰爭中油料消耗躍居第一位。保障方式
不同歷史時期有不同特點。古代戰爭,軍隊的物資主要是隨軍攜帶、就地籌措和利用繳獲。如公元前490年和前481年,波斯軍隊入侵希臘時就是由軍隊自行攜運。公元前6世紀末至前5世紀初,中國軍事學家孫武曾提出“取用於國”、“因糧於敵”的補給原則。近代戰爭,軍隊物資的保障方式開始採用中央供應制。如1866年,普魯士軍隊實行分站補給制,由後方倉庫把物資逐站運往前線,保障部隊供應。現代戰爭,軍隊所需物資的品種和數量劇增,必須以後方供應為主,從而出現了以龐大的後方基地與複雜的補給機構構成的物資儲備系統和供應系統。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物資保障
在土地革命戰爭和抗日戰爭中,生活物資大部分靠人民支援與軍隊生產,武器、彈藥等作戰物資主要取之於敵。解放戰爭中,軍隊生產和後方供應的能力有了加強,在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中由後方前送了大量物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國家逐步建立了比較完善的國防工業體系,建設了相當規模的後方基地,儲備了一定數量的作戰物資,物資保障工作進入了以後方供應為主的新階段。
中國人民解放軍現行物資保障的基本原則與方法是:物資籌措,實行分級負責,屬於武器裝備和國家統配物資等由總部統一籌措,屬於軍民通用的一般物資由部隊自行籌措。物資儲備,根據國家經濟條件、生產能力和戰備要求按級分期分批儲存。物資管理,採取領導、業務部門、民眾相結合的辦法,按照厲行節約、保證重點、合理使用等原則與統一的物資管理制度組織實施。物資供應,採取按建制供應與按區域供應相結合的體制,依據軍隊的實力、供應標準、消耗限額和任務需要組織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