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詞定義
物流(logistics)是指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設備,將物品從供應地向接收地準確的、及時的、安全的、保質保量的、門到門的合理化服務模式和先進的服務流程。物流是隨商品生產的出現而出現,隨商品生產的發展而發展,所以物流是一種古老的傳統的經濟活動。
貿易,是自願的貨品或服務交換。貿易也被稱為商業。貿易是在一個市裡面進行的。最原始的貿易形式是以物易物,即直接交換貨品或服務。現代的貿易則普遍以一種媒介作討價還價,如金錢。 金錢及非實體金錢大大簡化和促進了貿易。兩個貿易者之間的貿易稱為雙邊貿易,多於兩個貿易者的則稱為多邊貿易。 貿易出現的原因眾多。由於勞動力的專門化,個體只會從事一個小範疇的工作,所以他們必須以貿易來獲取生活的日用品。兩個地區之間的貿易往往是因為一地在生產某產品上有相對優勢,如有較佳的技術、較易獲取原材料等。
重點
著眼於供應鏈的管控
我國在全球產業鏈中總體上處於低端的位置,也與我國的運輸和物流服務業發展水平有關。運輸和物流服務業發展水平低,就很難與其他環節和要素一起,構成對國際流通渠道的控制,也就很難為我國的製造業和其他行業企業參與全球競爭提供更好的支撐。
以海運為例,首先,國際貿易運輸中90%以上的運量是由海運完成的,但我國在這方面尚處於逆差;其次,如果進一步從物流的角度看,在所涉及的全過程物流服務的各環節中,目前我國承擔的主要還只是海運環節,而從海運再向兩端陸路延伸的物流服務,基本上(主要是國外部分)或相當一部分(主要是國內部分)不掌握在我國手裡;第三,如果再進一步從供應鏈管理的角度看,不但我國運輸的出口貨物,從水上陸以後,在國際市場的陸上延伸運輸和物流服務,我國基本不能掌握,而且相當一部分由我國運送的進口貨物,從水上陸,進入我國國內市場後的陸上延伸運輸和物流服務,我國也不能掌握。究其原因,有我國運輸和物流服務水平和能力的問題,也有貿易渠道和貿易方式問題。
在進出口貿易過程中,我國大量的出口契約中的運輸條款是以FOB(裝運港船上交貨)方式簽訂的,也有大量的進口契約的運輸條款是以CIF(成本保險費加運費)方式簽訂的。由此延伸出來的海、陸、空運輸和物流服務的主動權並不掌握在我國手中,我國所承擔的最多也只是部分的運輸和少量的物流服務。這些既是制約我國運輸與物流發展的重要方面,又是在全球產業鏈中,不能形成對流通渠道和終端市場進行有效參與和主動控制的原因之一。
因此,一方面,要提升我國運輸和物流服務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為國際貿易服務,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另一方面,要著眼於對國際貿易渠道的控制,從供應鏈管理的角度,加強運輸與物流服務和國際貿易之間的聯繫與協同,共同推進我國在全球產業鏈中地位的提升,為我國製造業和其他行業企業提升全球競爭力提供支撐。
對我國的運輸和物流服務企業來說,從發展戰略看,隨著我國產品“走出去”,需要更好、更多的運輸和物流服務的支持。這方面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要抓住機會,要向前走,向外走,向上走。從支持和跟隨中國產品、中國製造、中國工程、中國貿易“走出去”人手,發展自己在境外的商業存在。從現實看,在全球產業鏈中分工的不斷變化和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中,目前從事的部分產品的生產環節會逐漸轉移出去,在這樣的調整中。
總體上,我國應設法保留和擴大其中的運輸和物流服務環節,不要因生產環節轉移出去了,運輸與物流服務等環節也隨之被轉移出去。相反,對我國的運輸和物流服務業來說,應借這樣轉移契機,參與全球市場的服務與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