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藥部位
乳汁。
性味
味甘,性微寒。
歸經
歸心、肺、胃經。
功效
補虛損,益肺胃,養血,生津潤燥,解毒。
主治
用於虛弱勞損,反胃噎膈,消渴,血虛便秘,氣虛下痢,黃疸。
相關配伍
1、延年益壽:牛乳一瓶,乾山藥(末)四兩,無灰好黃酒一大鐘,童子小便一大鐘(去頭尾)。共和一處,入鍾,重湯煮,以浮沫出為度。取出,每用一小鍾溫服,每日服三次。(《魯府禁方》神仙不老丹)
2、老人補益補:真生牛乳一鍾。先將白米作粥,煮半熟,去少湯。入牛乳,待煮熟盛碗,再加酥一匙服之。(《調燮類編》)
3、治大病後不足,萬病虛勞:黃牛乳一升。以水四升,煎服一升。如人飢,稍稍飲之,不得過多。(《千金要方》)
4、治噎膈反胃:牛乳一盞,韭菜汁二兩,用生薑汁半兩,和勻溫服。(《丹溪心法》)
5、治小兒煩熱,噦:牛乳二合,生薑汁一合。上件藥於銀器中以慢火煎至五六沸。一歲兒飲半合,量作大小加減服之。(《聖惠方》)
6、治消渴,心脾中熱,下焦虛冷,小便多,漸羸瘦:生羊、牛乳,渴即飲三四合。(《廣利方》)
7、治風毒腳弱,痹滿上氣:好硫磺三兩(末之),牛乳五升。先煮乳水五升,仍納硫磺,煎取三升,一服三合。亦可直以乳煎硫磺,不用水也。(《肘後方》)
8、治腳氣心煩不下食:牛乳一小升,杏仁四十九枚,橘皮(切)一分,生薑(切)一兩。上四味合煎,取八合,空心頓服令盡。(《外台》引《張文仲方》)
9、治氣痢,泄如蟹渤:蓽茇二錢,牛乳半升。上同煎減半,空腹服。(《世醫得效方》)
10、治蛐蜒入耳:牛乳一盞。上一味,少少灌入耳內,即出。若入腹者,飲一二升,當化為黃水出,未出更飲。(《聖濟總錄》灌耳牛乳方)
用法用量
內服:煮飲,適量。
採集加工
取奶牛乳汁,消毒後鮮用或冷藏。
禁忌
脾胃虛寒作瀉、中有冷痰積飲者慎服。
形態特徵
1、黃牛:體長1.5-2m,體重一般在280kg左右。體格強壯結實,頭大額廣,鼻闊口大,上唇上部有兩個大鼻孔,其間皮膚硬而光滑,無毛,稱為鼻鏡。眼、耳都較大。頭上有角1對,左右分開,角之長短、大小隨品種而異,彎曲無分枝,中空,內有骨質角髓。四肢勻稱,4趾,均有蹄甲,其後方2趾不著地,稱懸蹄。尾較長,尾端具叢毛,毛色大部分為黃色,無雜毛摻混。性格溫馴,生長較快。食植物性飼料。
2、水牛:體比黃牛肥大,長達2.5m以上。角較長大面扁,上有很多切紋。頸短,腰腹隆凸。四肢較短,蹄較大。皮厚無汗腺,毛粗而短,體前部較密,後背及胸腹各部較疏。體色大多灰黑色,但亦有黃褐色或白色的。
生長環境
黃牛:全國各地均有飼養。
水牛:全國大部分地區均有飼養,以南方水稻田地區為多。
相關論述
《本草經疏》:“牛乳乃牛之血液所化,其味甘,其氣微寒無毒。甘寒能養血脈,滋潤五臟,故主補虛贏,止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