牆邊的花

牆邊的花

《牆邊的花》是李尚朝的文學作品,該作品於2003.4.15創作。

基本信息

詩歌概述

《牆邊的花》是當代著名詩人李尚朝創作的一首現代詩,詩歌以牆邊的花入題,表達了詩人對生活中暫時與永恆的不同態度。

作品原文

牆邊的花

牆已斑剝,而花還燦爛

是的,燦爛

燦爛這個詞已經用舊

甚至被人厭惡

這不怪花,只怪

看花的人變了他的心//

而花還是燦爛

在我寫到的時候,它燦爛

我相信三十年以後

牆已耽塌,而花

那時候的花

還會燦爛

作品欣賞

詩人李尚朝本人談關於《牆邊的花》

20世紀90年代以來,在中國社會經濟的轉型時期,各種思想潮流相對混亂,雖然政府在極力倡導精神文化建設,但比起經濟的發展速度,文化思想的建設卻是大大滯後,出現了幾乎以經濟衡量一切的價值觀,個人的道德水準在持續下滑,詩歌界也不例外,庸俗與腐朽的思想情緒不斷地湧現,出現了以寫半色情為內容的詩歌流派“下半身”和寫糞便等醜惡對象的垃圾詩,以此為發泄方式,人的精神價值取向好像看不到光明和美好。詩歌中人的形象已不再像人,而異化成異類和非人。為此,我常常感到痛楚,為這個時代,為我們的下一代。但我不絕望。我曾寫過大量的帶有理想主義色彩的詩歌,雖然我知道堅持理想很難,但人類畢竟是人類,他們會克服種種自身的弱點,不斷前進,人的精神也會一起向前進步,即使有時候後退,那也只是暫時的。所以,我寫下這首《牆邊的花》,以表達我對未來的希望。

曾有網友希望我就這首詩談談寫作的想法。因為她是一個中學生,所以,我就談淺一點,以便於她的理解。她問我為什麼在一首小詩裡面用了六個“燦爛”,我想,這六個燦爛應該有著比較特殊的意義。整首詩我是寫花,這“花”有一個特定的地點:“牆邊”,我之所以選擇“牆邊”這個地方,是因為牆與花有著強烈的對比。“牆”已斑剝,而“花”還燦爛,這種場景里,兩種詩中的主體形象(意象)有著強烈的反差,在視覺上出現了衝擊力,花的燦爛更顯得突出。我之所以用六個燦爛,就是想突出花的這種特徵。而每一個燦爛的意義作用也是有著細小的差別的。第一個燦爛,是寫花的狀態,包括顏色和給人視覺和心理上的感覺。第二個燦爛是強調,是我內心對這種燦爛狀態的肯定,也是花的這種燦爛狀態對我內心的衝擊,讓人自言自語地念了一遍,詞語重複,但語義並不重複。第三個燦爛是我想到的,它不是前面寫花的那個燦爛,而是我記憶中的“燦爛”,它在這裡是作為名詞出現的,我是想用它來指代那些把“燦爛”這種美好東西都視著糞土的行為、思想、方式、潮流等。第四個燦爛:“而花還是燦爛”中的這一個,是再次對花的“燦爛”特性的肯定,它不會因為“看花的人變了心”它就不燦爛了,也就是說,世界上一切美好的事物,它不會因為某些人骨子裡的庸俗與骯髒它就不美好了。後面兩個燦爛,意義差不多,但每一個的層次都更進一層,是對未來的充分肯定。花的燦爛,自始至終都是一樣的,詩中只有另外兩個對象發生過變化,一是牆,從斑剝到耽塌,代指歲月的流逝;二是看花的人,由於變了心,看不見花的燦爛。

我相信花會永遠燦爛的,只要我們不失去一顆看花的心;我也相信美好的東西會永恆的,只要我們不絕望,不被眼前的事物所蒙蔽。所有的一切,時間自會驗證給我們看。這就是我寫這首詩的本意。

作者簡介

李尚朝,本名李尚晁,中國當代著名詩人,重慶文學院簽約作家,出版有詩集《天堂中的女孩》、《風原色》、《大三峽那光》三部,散文集《那流光一幻》、《時光之羽》等,著名詩評家蔣登科主編有學術專著《李尚朝詩歌品鑑》對其詩歌作了系統鑑賞。詩歌《月上中天》入編大學中文專業教材《20世紀中國文學作品選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