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學歷史
辦學背景
新中國成立以前,營口沒有高等學校。1958年,營口工學院、營口醫學院、營口海水化學工業專科學校相繼成立,但是幾經周折,至1963年三所高等學校全部停止辦學。1978年,遼寧師範學院營口分院在營口師範學校開始招生,再次拉開興辦高等教育的序幕。此後,營口教育學院、營口市職工大學等成人高等專科學校相繼成立;1983年-1984年,營口師範專科學校、營口大學、熊岳農業專科學校相繼成立,開始舉辦普通高等專科教育。
改革開放後的20多年中,營口的高等學校多次被調整。截止到2000年,坐落在營口區域內的高等學校僅有遼寧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省屬普通專科高校)、營口職業技術學院(市屬普通專科高校)兩所。
進入新世紀,營口在總結、反思過去興辦高等教育經驗和教訓的基礎上,於2003年請示省政府商請教育部,將遼寧農業職業技術學院與營口職業技術學院合併升格為遼寧理工學院。但由於教育部“不再受理審批中職院校升格為高職院校,不再受理審批高職院校升格為本科院校”的政策限制,遼寧理工學院未被批准設定。
籌備建校
2008年5月,營口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專程到省政府,向省長和教育廳主要領導匯報,請求省政府幫助營口建設本科大學。省長指示,營口要高標準建設本科大學,要抓緊推進建設進程。
此後,營口市政府抽調人員組成專題工作小組,對建設高等本科院校進行調研,先後起草了《營口市建設高等本科教育工作基本方案》,《營口大學園建設實施方案》。
2009年1月15日,遼寧省政府召開營口大學園籌建工作會議,原則通過了《營口大學園建設實施方案》,決定成立營口大學園,由東北財經大學、遼寧科技大學、遼寧石油化工大學到營口大學園設定教學區,支持營口舉辦本科教育,為營口建設獨立設定本科院校奠定基礎;9月15日,1509名新生報到,營口大學園順利開學。
建校歷程
2012年1月9日,營口市政府向遼寧省政府遞交請示,申請設定營口理工學院;7月12日,遼寧省高等學校設定評議委員會專家組來營考察營口理工學院設定工作,考察後建議省政府致函教育部申請設定營口理工學院;8月20日,《遼寧省人民政府關於申請設定營口理工學院的函》(遼政〔2012〕209號)上報教育部。
2012年12月13日、14日,全國高等學校設定評議委員會專家組來營考察營口理工學院設定工作,考察後建議全國高等學校設定評議委員會六屆二次會議予以審議營口理工學院設定;2013年1月18日,全國高等學校設定評議委員會六屆二次會議經過審議,表決通過了營口理工學院設定申請;3月19—25日,教育部《關於2013年新設定高等學校和經過籌建“去籌”正式設立高等學校的公示》將營口理工學院位列51所申請設定高等學校其中。
2013年4月18日,《教育部關於同意建立營口理工學院的函》(教發函﹝2013﹞37號)中,同意建立營口理工學院。2013年6月13日,學校正式掛牌。2013年8月3日,完成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自動化、化學工程與工藝、物流管理5個專業、600人的招生錄取計畫,錄取考生分數平均分高於二批本科控制線21.1分;第一志願報考考生平均占76.1%。2013年9月6日,來自遼寧、河北、山西、吉林、黑龍江、山東、四川、內蒙古8個省區591名新生到校報到,報到率為99%。2013年9月17日,營口理工學院舉行2013級新生開學典禮。
辦學條件
師資力量
截至2013年4月9日,學校共有專任教師343人,副高級以上教師占教師總數比例達42.57%,其中教授72人;研究生學歷教師占教師總數的64.14%,其中,具有博士研究生學歷的教師53人,占教師總數的15.45%。理學類專業教師97人,副高級以上教師占43.3%,研究生以上學歷教師占64.9%;工學類專業教師111人,副高級以上教師占54.1%,研究生以上學歷教師占56.8%;經濟、管理學專業教師109人,副高級以上教師占37.6%,研究生以上學歷教師占70.6%。
院系專業
系別 | 專業 |
---|---|
機電工程系 |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材料成型與控制工程、電氣工程及自動化、過程裝備及控制工程、土木工程、能源與動力工程 |
化學工程系 | 化學工程與工藝、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套用化學、材料化學、高分子材料與工程、生物工程 |
經濟管理系 | 物流管理、會計學 |
教學建設
設施建設
學校建有84個實驗、實訓室,擁有完善的教學實驗設備,建有能滿足學生車、銑、刨、磨、鉗以及焊接、鑄造、數控加工等多工種綜合訓練需要的工程訓練中心。有24個穩定的校外實習、實訓基地。教學改革
學校承擔2014年度遼寧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5項。
2014年度遼寧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
項目名稱 | 主持人 |
---|---|
構建“任務驅動、工學交替”教學模式下的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的探索與實踐 | 鄧書平 |
套用技術院校工科數學(線性代數、機率論與數理統計)課程建設的改革與實踐 | 劉國志 |
基於工作過程的《單片機原理及套用》課程項目教學方法與實踐改革 | 荊珂 |
基於創新能力培養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綜合實驗教學的組織與建設 | 王剛 |
基於模糊聚類分析的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研究 | 劉志勇 |
學術研究
科研成果
學校教師完成各類科研項目55項,出版專著、教材32部,公開發表學術論文236篇,其中被SCI、EI、ISTP三大檢索系統收錄40篇。
協同創新中心名稱 | 所屬系部 |
---|---|
精細化工、特種油品研發協同創新中心 | 化工系 |
環境檢測與水體養殖研發中心 | 化工系 |
鎂質、金屬材料及多功能材料研發中心 | 化工系 |
汽保設備製造協同創新中心 | 機電系 |
裝備製造研發協同創新中心 | 機電系 |
遼南文化資源保護與開發協同創新中心 | 思政部 |
思想道德修養與企業文化環境建設協同創新中心 | 思政部 |
營口物流創新研發中心 | 經管系 |
研究成果
學校教師完成各類科研項目55項,公開發表學術論文236篇,其中被SCI、EI、ISTP三大檢索系統收錄40篇。2014-2015學年度,學校組織進行了科研類獎勵評審活動,獲獎科研成果共110項,其中,科研獲獎類4項,學術論文類92項,學術著作類14項,獎勵金額合計236550元。
2015年3月,學校王惠德教授主持的科研課題《試論黨外人士在意識形態領域的優勢與作用》在遼寧省委統戰部2014年統戰理論研究優秀成果評比活動中獲二等獎。
截至2014年10月,學校共獲得省級科研項目20項,共獲得81.8萬元科研經費;獲得市級科研項目7項,獲得0.6萬元科研經費;橫向課題獲得3項,獲得15萬元科研經費。
營口理工學院省級科研項目一覽表(截至2014年10月)
項目來源 | 項目名稱 | 負責人 |
---|---|---|
遼寧省社科聯2012年 遼寧經濟社會發展立項課題 | 遼海文化的內涵與特點 | 王惠德 |
遼寧省教育廳2013年 遼寧省高等學校 科學研究一般項目 | 碳納米管微柱分離富集環境水樣中痕量污染物的研究 | 朱秀慧 |
新型螢光感測器的構築及專一選擇性識別ATP性能研究 | 吳曉 | |
基於分子印跡技術的殼寡糖單體MIP分離膜的基礎研究 | 鄭永軍 | |
基於物聯網的遼寧省智慧港口群信息平台架構體系研究 | 白秋穎 | |
遼寧省港口貨櫃集疏運系統的最佳化策略研究 | 李桂芝 | |
遼寧省高校工委2013年 度遼寧省高校 黨建理論研究課題 | 學生黨組織在推動學雷鋒活動常態化中作用的研究 | 張世澤 |
遼寧省教育廳2014年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研究專項項目 | 大學生無聊傾向性的成因分析與干預機制研究 | 張世澤 |
遼寧省教育廳2014年 遼寧省高等學校 人文社科一般項目 | 關於在遼寧高校中開展遼海文化教育的研究—以培育遼寧精神為中心 | 孫孝偉 |
遼寧省三線城市房地產業可持續發展研究 | 楊會雲 | |
遼寧省教育廳2014年 遼寧省高等學校 科學研究一般項目 | 微波合成系列陰-非離子型雙子表面活性劑及性能研究 | 陳紅 |
空心微珠/AZ91D複合材料高溫壓縮變形微觀機制研究 | 黃志求 | |
氫氣直噴稀薄燃燒氫氣汽油雙燃料車用發動機節能機理研究 | 梁金廣 | |
營口東方對蝦養殖池中幾丁質降解菌的篩選及抑菌活性研究 | 劉鳳翊 | |
新型多金屬氧酸鹽無機-有機雜化材料的合成與光催化降解有機染料的研究 | 劉海燕 | |
基於物聯網的遼寧省“農超對接”信息平台架構研究 | 孫琪恆 | |
雷射熔化沉積TiAl合金微觀組織和成形精度控制研究 | 王剛 | |
遼寧省社科聯2014年 遼寧經濟社會發展立項課題 | 遼寧傳統產業創新驅動力研究 | 關明坤 |
遼寧“農超對接”現狀、模式與發展策略研究 | 孫琪恆 | |
遼寧省委統戰部2014年 遼寧省統戰理論研究立項課題 | 研究我國當代意識形態領域鬥爭的複雜性, 支持黨外人士在意識形態工作中發揮優勢作用 | 王惠德 |
學術資源
館藏資源
學校圖書館藏書總量55.2萬餘冊,期刊室現刊400餘種,過刊1193種。訂購數字資源10個,試用數字資源40餘個,存儲空間90個TB。館藏資源初步形成了以理科、工科、管理學科為主,法、文、史、綜等多學科兼顧的格局,並形成了以印刷型資源為主,電子資源為輔的文獻資源保障體系。
學術期刊
《營口理工學院學報(電子版)》為雙月刊,主要欄目有:學術論文、教學論文、管理類論文、述評、基礎研究、實驗技術、綜述、經驗交流、學術動態、科研課題介紹、學生科研園地、地方經濟與社會發展等。
文化傳統
學校標識
校徽
校徽以三層環線組合,從設計方式上更簡潔,幹練,體現出現代感、時尚感。
中心圖形由一條婉轉的絲帶貫穿,象徵營口北端的遼河,表明學校的地理屬性,線條彎曲構成一簇海浪,象徵學校的崛起猶如激流勇進。同時,海浪背後升起的齒輪,表明理工類的基本屬性,又宛如日出,象徵學校的蒸蒸日上,更彰顯出學校如同升起在渤海邊上的一顆錦繡明珠。
該標誌採用藍色為主體色,彰顯了學校遠大的藍圖願景。
精神文化
校訓
修德、悟道、致知、力行
Cultivatemorality、Pursuetruth、Acquireknowledge、Practicediligently
孔子:“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論語·述而)“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論語·學而)“朝聞道,夕死可矣。”(論語·里仁)“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論語·述而)
問:“‘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立、達’二字,以事推之如何?”曰:二者皆兼內外而言。且如修德,欲德有所成立;做一件事,亦欲成立。如讀書,要理會得透徹;做事,亦要做得行。又曰:立是安存底意思,達是發用底意思。諸公皆有志於學,然持敬工夫大段欠在。若不知此,何以為進學之本?程先生云:“涵養須用敬,進學則在致知。”此最切要。游和之問:“不知敬如何持?”曰:只是要收斂身心,莫令走失而已。今人精神自不曾定,讀書安得精專?
致知、力行,用功不可偏。偏過一邊,則一邊受病。如程子云:“涵養須用敬,進學則在致知。”分明自作兩腳說,但只要分先後輕重。論先後,當以致知為先;論輕重,當以力行為重。
涵養、致知、力行三者,便是以涵養做頭,致知次之,力行次之。不涵養則無主宰。如做事須用人,纔放下或困睡,這事便無人做主,都由別人,不由自家。既涵養,又須致知;既致知,又須力行。若致知而不力行,與不知同。亦須一時並了,非謂今日涵養,明日致知,後日力行也。要當皆以敬為本。敬卻不是將來做一個事。今人多先安一個“敬”字在這裡,如何做得?敬只是提起這心,莫教放散;恁地,則心便自明。這裡便窮理、格物。見得當如此便是,不當如此便不是;既是了,便行將去。
為學之道,在諸公自去著力。且如這裡有百千條路,都茅塞在里,須自去揀一條大底行。如仲思昨所問數條,第一條涵養、致知、力行,這便是為學之要。
致知講堂
2013年11月1日,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常森為營口理工學院師生帶來題為《〈詩經〉與中國傳統文化》的講座,營口理工學院致知大講堂活動由此正式啟動。
取“致知”二字作為講堂的名字,就是取其“為獲得知識,達到完善理解”之意,致知大講堂是專家學者闡釋獨特思想、展示最新學術成果的平台,是營口理工學院師生領略思想風暴、科技盛宴的視窗。講堂內容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科技、軍事等多個領域,突出思想性、知識性、學術性、前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