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燒架香”又稱“燒天香”,是當地民眾祈福的一種民間廟會活動,風行於虎踞鎮等湘贛邊境地區。祈福人在戶外搭起如寶塔狀的架香,架香由楓樹、檀樹、臘樹、柏樹、梓樹5種木材層層累加而成,寓意為 “五穀豐登”。架香基腳約長1.8米,總高近10米,越往上越窄,共需近4立方米的木材。到時,專職“點香人”爬上頂端點燃架香,從上往下燒。架香灰燼也有用處,當地民眾會爭著抓一把回家辟邪,或者餵家畜。
歷史
近年“燒架香”活動又和以前一樣興盛起來了。“燒架香”緣於何年,架香為何設計如寶塔般的形狀,已無法考證。改革開放前,許多寺廟已損毀,“燒架香”活動也停止了數十年。1988年以後,虎踞鎮“燒架香”習俗重新盛行。許多村民組織“燒架香”時,向上天祈禱年歲吉祥,家庭幸福平安。
![燒架香準備](/img/1/6ff/nBnauM3XzUjM1gTM2cDMzMDN0MTMxcjM0kTMwADMwAjMxAzL3AzLxc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形式
“燒架香”是流傳於茶攸邊界地域,各寺廟唱章中的一壇法事, 即其中的一個環節。唱章是一個寺廟,在本地域廣大信士中抽籤定下來的負責人,稱幾號香手。並由香一和最尾一位數香手負責組織下屆唱章的全部活動,各香手自發籌資數萬元的資金用於唱章所有開支。唱章一般唱五至七天,最長可唱十一至十五天,法律人員7-9人,法事
![燒架香](/img/a/986/nBnauM3XzcjNyUjM2cDMzMDN0MTMxcjM0kTMwADMwAjMxAzL3AzL0U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意義
“燒架香”是集工藝、音樂、祭祀、宗教信仰於一體的民間文化,歷經數百年的民間傳承,具有歷史、民俗宗教研究價值,同時也是茶陵寺廟文化的典型代表,對研究茶陵縣的寺廟文化有著重要歷史意義。
目前,“燒架香”工藝瀕臨消失。該縣虎踞鎮政府為搶救性保護該份非物質文化遺產,已承擔了保護和挖掘“燒架香”的傳承人、曲調及文字工作,並利用募捐和政府撥款給民間藝人適當的生活補貼,每年不定期地組織開展一次“燒架香”活動,以便傳承百年傳統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