燎花

燎花(又作蓼花)乃安陽市(舊稱彰德府)傳統點心,久負盛名,而以錦泰店製作的最為優良。

簡介之一

據清嘉慶《安陽縣誌》載:“錦泰、鋼泰之燎花均甚馳名”。自從明朝萬曆年間“燎花”問世後,遠近知曉,供不應求。後由當地的“錦泰”字號大量生產,成為人們饋贈親友的佳品。清乾隆26年,皇帝途經彰德府(今河南安陽市),燎花被進獻給皇帝,乾隆吃後大悅,欽定為貢品。自此,“錦泰燎花”馳名省內外。燎花,屬南方糕點。據傳清代時,浙江一位吳姓糕點師傅上京謀生途中,因病滯留安陽,經當地人悉心調理得以康復。他有感於安陽民風淳厚,便定居於此。並把製作燎花的技藝傳出來。燎花一出,深受歡迎,使南點在北方扎了根,歷經二百餘年不衰。[1]燎花
[2]

簡介之二

一,燎花(又作蓼花)相傳是明朝所創食物,故李開先說該曲“在元人下,有燎花氣味”後,王陂答以“此元末國初臨清人也”。

二,燎花是江南漢人所創甜品,故與元曲固有之所謂“蛤蜊味”和“蒜醬味”不同。

三,燎花上有碎花和青紅絲,此即“燎花頭”,絲對於蓼花主體而言,只起裝飾作用,故是“幫閒”。[3]

所需原料

原料配方(成品50千克):坯子20千克、白糖20千克、糖稀10千克、食油7.5千克、桂花250克、青紅絲500克[3]
編輯本段製作方法
1.把純淨的江米浸泡7~10天,撈入篩內用清水沖淨控乾,碾成米粉。2.用開水燙麵,蒸熟後取出晾涼(攪拌散熱),加少量食油,揉搓均勻,和成麵團;切成長7厘米、寬、厚1厘米的條,晾乾後便成燎花坯。3.把適量坯子放溫油鍋內,隨著油溫升高,坯子膨起成型,再撈入熱油鍋內炸熟。4.揀出大小一致的熟坯,將次者碾碎作花;熟坯掛漿帖花,再撒上青紅絲即成燎花。[3]

食品特點

成品燎花,造型美觀、面色金黃、剖面潔白、狀如蜂巢、外撒對絲、浪似蓼花,故又叫蓼花。落口香甜酥脆、軟綿易消化,營養豐富,老少皆宜,被視為節日聚餐珍饈,饋贈親友佳品。[3]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