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熱毒傳肺證](/img/c/ec0/wZwpmLwcTN5ADN5cDOwcTN1UTM1QDN5MjM5ADMwAjMwUzL3gzL0M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西醫病認為熱毒傳肺證是因病理神經毒在突觸後阻斷乙醯膽鹼N。受體,具有箭毒樣作用;抑制線粒體對鈣離子積聚,減少運動神經末梢突觸小泡對乙醯膽鹼的釋放;阻斷神經肌肉突觸及傳導。血循毒則使心肌細胞發生不可逆性去極化,引起心肌變性壞死;激活凝血酶原,引起溶血、出血
臨床表現
壯熱,口渴,頭痛,煩躁不寧,肌膚發斑,衄血,吐血,舌絳苔黃,脈數等
辨證要點
![熱毒傳肺證](/img/b/8d0/wZwpmL4gjNzMjN4UjN0MTN1UTM1QDN5MjM5ADMwAjMwUzL1YzL0A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內傷發熱時間無規律可查的,有肝經鬱熱,宿食發熱等。
(2)發熱有定時:發熱到時而發或按時而熱甚,猶如潮水適時而至有一定規律性的稱為“潮熱”。臨床根據其不同性質,發生時間等可分以下幾種情況:
①上午發熱:上午發熱,過午即止或熱減,多因勞倦饑飽,中氣損傷所致,屬氣虛發熱範疇。
②下午發熱或入夜熱甚者:可見於陰虛血少證、瘀血內結及濕溫病等。陽明胃熱燥結則以日晡時(下午3~5點)發熱重為特點。
③夏季熱:主要見於6個月至2周歲的嬰幼兒,與季節關係密切,發熱主要集中於6、7、8三個月暑熱正盛之節,發熱一直延續秋涼方能自然消退,可連續累發幾年。故又稱“症夏”。中國中南地區及東南沿海地區較多見。
治療原則
(一)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二)及時、足量、規則的用藥;(三)針對不同的病情採用不同的治療方法;(四)對性夥伴追蹤同時治療;(五)治療後隨診複查;(六)注意同時有無衣原體,支原體感染及其他STDs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