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釋義
基本字義
1.是:~否。不~的話。
2.以為對,答應,信守:不以為~。~納(以為對而採納)。~諾(許諾,信守諾言)。
3.這樣,如此:當~。~後。~則。
4.表示一種語氣:
a、表決定,猶焉,如“寡人願有言~”;
b、表比擬,猶言一般,如“如見其肺肝~”。
5.……的樣子,用於詞尾,表示狀態:顯~。忽~。飄飄~。
6.古同“燃”。
7.然而。
8.主宰:~物。
![]() |
詳細字義
〈動〉
1.(會意字
2.同本義
3.俗字作“燃
蒸間容蒸,然者處下焉。——《管子·弟子職》
夜然脂照城外。——西晉·陳壽《三國志·劉馥傳》
又如:然海(古代傳說中的油海,其水可燃);然脂(點油脂或蠟燭照明);然灰(死灰復燃);然除(燒毀);然火(點火);然炬(點燃火炬);然脂(泛指點燃火炬);然犀(傳說點燃犀牛的角可以照見怪物。後以明察事務為然犀);然燈(點燈)。
4.明白
夫燧之取火於日,慈石之引鐵,蟹之敗漆,葵之鄉日,雖有明智,弗能然也。——《淮南子·覽冥》
5.耀;照耀
然目之綺,裂鼻之馨。——楊炫之《洛陽伽藍記·正始寺》
6.以為…對;同意
廣以為然。——《史記·陳涉世家》
愬然之。——《資治通鑑·唐紀》
又如:然納(同意採納);然疑(半信半疑,猶豫不決);然贊(贊同);然然可可(猶唯唯諾諾);然可(同意);然諾(答允,許諾);然許(然信。許諾;信守諾言);然信(然諾,許諾);然可(應允)。
7.形成
楹之銘曰:毋曰胡殘,其禍將然。——《大戴禮記》
8.宜;合適
所謂無不治者,因物之相然也。——《淮南子》
9.激;激起
然浪(激浪): 激起浪花,意為“發掘美好的生活片段”。
詞性變化
〈連〉
1.但是,然而
[虎]甚恐,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唐·柳宗元《三戒》
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史記·項羽本紀》
又如:然且(然而;尚且);然如(然而)。
2.雖然。
3.於是 。
孔子曰:“其男子有死之志,婦人有保西河之志。吾所伐者不過四五人。” 靈公曰:“善。”然不伐 蒲。——《史記》
4.然後;才
如:然乃(然後);然始(猶然後)。
〈形〉
是,對 ; 假借為嘫。
然,應也。——《廣雅》
子曰:然。——《論語·陽貨》
不侵為然諾者也。——《史記·張耳陳餘傳》
公見其妻曰:“此子之內子邪?”晏子對曰:“然,是也。”——《晏子春秋》
〈代〉
如此,這樣,那樣 。
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荀子·勸學》
河內凶,則移其民於河東,移其粟於河內;河東凶亦然。——《孟子》
又如:理所當然;其實不然。
蒙惠者雖知其然,而未必知其所以然也。——《建寧府建陽縣長灘社倉記》
〈助〉
1.形容詞或副詞的詞尾,表示狀態
龐然大物也。——唐· 柳宗元《三戒》
康肅忿然曰。—— 宋·歐陽修《賣油翁》
輔臣拂然,廉知為公(袁可立)。――明 黃道周《節寰袁公傳》
又如:突然;斐然;欣然;惠然;貿然;蔚然。
2.句末語氣詞,表示比擬
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則何益矣?——《禮記》
3.句末語氣詞
穆公召縣子而問然。——《禮記》
〈名〉
姓
常用詞組
•然他 rán ta
•CBA流行詞:北方方言的一個說法,意為纏著他
•然而 rán'ér
•[yet;however;but] 從另一方面來說——表示轉折關係。
•樂曲終止了,然而無人離席。
•然而汝亦不在人間。——清·袁枚《祭妹文》
•然後 rán hòu
•[then;after that ] 用於順承複句的後一分句的句首,或一段的開頭,表示某一行動或情況發生後,接著發生或引起另一行動或情況,有的跟前一分句的“先”、“首先”相呼應。
•然後皇上與康先生之意始能少通。—— 清·梁啓超《譚嗣同傳》
•然諾 rán nuò
•[promise] 允諾,答應。——不管表達方式如何,對未來要發生或不會發生的某些事所做的保證。
•而布衣之徒,設取予然諾,千里誦義。——《史記·遊俠列傳》
•布衣相與,尚有沒身不負然諾之信。——《後漢書·申屠剛傳》
•重然諾。
•然則 ránzé
•[then] 連詞,用在句子開頭,表示“既然這樣,那么…”。
•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宋·范仲淹《岳陽樓記》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巳集中】【火字部】然 ·康熙筆畫:12 ·部外筆畫:8
〔古文〕《唐韻》《集韻》《類篇》《韻會》《正韻》如延切,音䔳。《說文》燒也。《注》徐鉉曰俗作燃。蓋後人增加。《孟子》若火之始然。《管子·弟子職》蒸閒容蒸,然者處下。《文劉績曰》古者,束薪蒸以為燭。蒸,細薪也。稍寬其束,使其蒸閒可各容一蒸,以通火氣。
又使已然者居下,未然者居上,則火易然也。《集韻》通作䕼。
又《玉篇》許也,如是也。譍言也。《史記·張耳陳餘傳》此固趙國立名義不侵為然諾者也。
又《廣韻》語助。《禮·檀弓》歲旱,穆公召縣子而問然。《注》然之言焉也。
又《廣韻》如也。《詩·邶風》惠然肯來。《禮·檀弓》貿貿然來。
又承上接下語。《禮·曲禮》然後客坐。
又《檀弓》然則盍行乎。《文王世子》然而眾知父子之道矣。
又《禮·祭義》國人稱願,然曰:幸哉有子如此。《注》然猶而也。
又果然,獸名。《周禮·春官·巾車》然。髤飾。《注》然,果然也。◎按埤雅作。詳犬部字注。
又率然,蛇名。《孫子·九地篇》率然者,常山之蛇也。擊其首,則尾至。擊其尾,則首至。擊其中,則首尾俱至。
又連然,縣名。《前漢·地理志》益州郡連然有鹽官。
又燕然,山名。《前漢·匈奴傳》至速邪烏燕然山。
又姓。《左傳》楚然丹。鄭然明。
又葉而鄰切,音人。《劉向·列女贊》齊女傅母,防女未然,莊姜亦材,卒能脩身。《馬融·東巡頌》散齊卽畢,越翼良辰,棫槱增積,烈火燔然。
說文解字
【卷十】【火部】然
燒也。從火肰聲。䕼,或從艸難。如延切〖注〗臣鉉等曰:今俗別作燃,蓋後人增加。臣鉉等案:艸部有䕼。注云艸也。此重出。
說文解字注
(然) 燒也。通叚為語䛐。訓為如此。爾之轉語也。從火。肰聲。如延切。十四部。俗作燃。非是。
(䕼) 或從艸難。徐鉉等曰。艸部有此字。此重出。與火部無涉也。按篆當作?。或古本作?。轉寫奪火耳。漢五行志。巢?墮地。廣韻引陸佐公石闕銘。㓝酷?炭。
字源演變
字音演變
![“然”字源演變](/img/4/465/wZwpmL2MTM3kDOwkTO5ADN0UTMyITNykTO0EDMwAjMwUzL5kzLzY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除字形外,這個已經沿用幾千年的字,其讀音也可能發生一定的演變,請看以下三首詩:
沈園(其二)陸游
夢斷香消四十年,
沈園柳老不吹綿。
此身行作稽山土,
猶吊遺蹤一泫然。
歸園田居·其一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閒。
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錦瑟》李商隱
錦瑟無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 ,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 ,只是當時已惘然。
每首詩都以“然”結尾,如果讀音為“rán”,則上詩皆不押韻,我們知道古詩非常注重韻律,故此不難推測,此處在當時不讀“rán”,讀“yán”的可能性是最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