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題曲

無題曲

《無題曲》是湖畔詩人汪靜之創作的一首新詩,寫於1923年秋,收錄在上海美成印刷公司1927年版《寂寞的國》中。這是一首歌唱愛情的詩篇。全詩共四節,每節四行,用復沓的形式詠嘆了愛情帶給人們的悲哀和快樂。

詩歌原文

無題曲

悲哀是無邊的天空,

快樂是滿天的星星。

吾①愛!我和你就是

那星林里的月明。//②

深深的根就是悲哀,

碧綠的葉是快樂。

吾愛!生在那上面的

花兒就是你和我。//

海中的水是快樂,

無涯的海是悲哀。

海里游泳的魚兒就是

你和我兩人,吾愛!//

悲哀是無數的蜂房,

快樂是香甜的蜂蜜。

吾愛!那忙著工作的

蜂兒就是我和你。

詩歌注釋

① 吾(wú),即“我”。

② 符號“//”代表詩歌分節。

詩歌鑑賞

歌唱愛情的詩篇如果直抒胸臆,說愛情多么使人激動,有時反而難以產生感人的藝術力量。《無題曲》獨闢蹊徑,運用比喻手法,將真摯的愛情具象化。詩的第一節將悲哀比作無邊的天空,快樂比作滿天的星星,然後說“我”和“你”就是“那星林里的月明”,這樣,歡樂和痛苦兼而有之的愛情就成了視覺上可見的事物了。第二、三節將具體的根、葉、水、海等事物分別比作悲哀、歡樂的感情,也起了同樣的表達效果。詩人之所以在句式上喻體在前,喻本在後,目的在於追求藝術表現上的獨創性、多樣性,避免單調和呆滯。詩人將熱戀中的情人比作綠葉陪襯下的花兒,海里游泳的魚兒,這都形象地寫出了愛情的生氣勃勃的力量。第四節開頭兩句以具體的事物——蜂房、蜂蜜作喻體,比喻悲哀、快樂的感情。在這基礎上,詩人又將一對情人比作忙著工作的蜂兒,隱喻愛情正醞釀著悲哀和歡樂。

值得注意的是,戀愛意味著歡樂和幸福,為何此詩各節偏以悲哀起始(第三節稍有變化),給人一種“悲哀”壓過“歡樂”的印象?對此不能作機械和呆板的理解,青年人在戀愛期間,在感受歡樂和幸福的同時,也會因愛人的偶爾的失約或誤會而分外傷心,所以《無題曲》這般寫來,既表現了戀愛在感情上的複雜性,也具有明顯的年輕人“為賦新詞強說愁”的特點,從總體上說,《無題曲》的基調是歡快的,愉悅的。

這首詩各節的開頭兩句句式相同,形成了句與句之間的對稱;二、四兩節格式大體相同,形成了節與節之間的對稱。這種句與句、節與節的對稱,形成了詩的整飭美。而在整飭之中,全詩又有錯綜變化。一、四兩節與二、三兩節開頭兩句,本體、喻體位置的不同,反映了詩人對詩歌語言錯綜變化的審美追求。此外,詩的一、二、四節的第三句,都以急促的呼吿語“吾愛”起頭,而在第三節中,這一呼吿則置於第四句的結尾,也體現了這首詩語言的錯綜美。由於詩人自覺追求整飭美與錯綜美的統一,因而形成了詩的格律美。詩句短促輕快,成功地表現了愛情的歡樂。尤其是呼吿語“吾愛”的反覆運用,且單調作短句用,抒發了對情人親切、真摯、熱烈、深沉的感情。

作者簡介

汪靜之, 1902年出生,安徽績溪人。1919年就讀於屯溪安徽第一茶務學校,並作新詩。1920年入浙江第一師範學校學習。1921年和潘漠華等組織晨光文學社,出版《晨光》周刊。1922年春與潘漠華組織湖畔詩社。1926年去蕪湖中學任教員,不久任北伐軍總政治部宣傳科編纂。次年任《革命軍日報》副刊及《勞工月刊》編輯。1928年至抗日戰爭爆發前夕,先後在上海、南京、安徽、山東等地任中學教員及建設大學、安徽大學、暨南大學教授。抗日戰爭爆發後任中央軍校廣州分校國文教員。1946年後任徐州江蘇學院、復旦大學教授。1952年後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工作,1955年去職,定居杭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