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
鷸鴕的身材小而粗短嘴長而尖,腿部強壯,羽毛如發 ,由於翅膀退化,因此無法飛行。鷸鴕很容易受到驚嚇,且大部分的活動都在夜間進行,要觀察它們的生態並不容易。覓食時用尖嘴靈活地刺探,長嘴末端的鼻孔可嗅出蟲的位置,進而捕食。
它們的壽命可達三十年,算是很長壽的鳥類。
生活習性
生性慵懶的鷸鴕,一天睡眠可達二十小時。鷸鴕是蠻害羞的,主要在夜間行動。它們的嗅覺很敏銳,連在十公分深以下的土中的蟲兒及氣味也能聞出並抓來吃。它們算是雜食類動物。 主要食物包括泥土中的蚯蚓﹑昆蟲﹑蜘蛛和其它無脊椎動物,亦會在河澗覓食鰻魚﹑淡水螯蝦﹑兩棲類動物,亦會吃果實。
鷸鴕主要的繁殖季節是在每年的6月至翌年3月,如信天翁﹑海鷗一樣採用一夫一妻制,夫妻關係可長達20年,即使配偶死亡亦會守寡。奇異鳥會挖地穴築巢,較為隱蔽以防被襲,在夜間會召喚配偶交配。
鷸鴕還有一個很“奇異”的習性,即由雄鳥負責孵卵的工作(紐西蘭人也因此稱顧家的男人為“Kiwi husband”)。雌鳥下了蛋之後,角色即轉變為在洞穴外守衛的衛兵。鷸鴕的蛋十分巨大,約半公斤,相當於雌鳥體重的三分之一。
滅種危機
紐西蘭 和澳大利亞基於地緣關係,在過去千萬年均被海洋隔開,遠離亞洲及其它大洲。因此紐西蘭沒有受到來自亞洲的肉食動物的侵擾,使得這片與世隔絕的島嶼,一度成為鳥類的天堂,許多獨特的鳥類也得以在此繁衍,尤其是不會飛的鳥,更是其它大洲所沒有的。
但自毛利人 ,歐洲人相繼發現這塊處女地以來,他們帶來的外來物種,如鼠﹑狗﹑羊﹑牛﹑馬﹑貓等,不僅遂漸變成強勢動物,也改變了紐西蘭的生態平衡。加上人類活動如開墾﹑建設等,破壞和侵犯原本鳥類的棲息地,已使40餘種鳥類走上絕種之路。如巨型恐鳥(Giant Moas) ,站起來高達四公尺,只能在博物館看到它的骨骼標本;又如紐西蘭鷹,有著如虎爪一樣大小的利爪,它曾是世界上最大的老鷹,但它難逃絕種的命運。所幸,動物的保育越來越受重視,例如大奇威鳥、小斑奇威鳥,在斯圖爾特島(Stewart island)和少數的森林﹑國家公園都還可看到它們的蹤跡。
另外,紐西蘭政府鑒於貓類(肉食動物)對奇異鳥的威脅最大,已頒布法例,對有奇異鳥出沒地區的家貓實施宵禁,以減低奇異鳥在夜間出動時被貓殺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