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為寺塔

宋紹聖四年(1097年),安遠縣人杜鑑發動當時七大望族共同建造古塔,在無為寺後方左側位置建造了一座高塔。當時並未特意為這座古塔取名,而是以寺名作為塔名,稱之為“無為塔”,後人將古寺與古塔並稱為“無為

簡介

無為寺塔位於贛州市安遠縣城西側的無為寺塔,建造於宋紹聖四年(1097年),迄今已有900多年的歷史,為江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

安遠縣人民政府官網記載,無為寺塔坐落在安遠縣城西北角的小山坡上,與烈士陵園緊緊相連,

無為寺塔無為寺塔

又與九龍山遙遙相望。雖然無為寺塔歷經九百多年的風雨滄桑,但仍蒼勁挺拔、巋然而立。

早在唐朝長慶四年(公元824年),安遠縣就建造了一座無為寺,在當時十分有名。到了宋朝時期,贛南地區佛教盛行,有佛寺的地方一般都會修建佛塔。

宋紹聖四年(1097年),安遠縣人杜鑑發動當時七大望族共同建造古塔,在無為寺後方左側位置建造了一座高塔。當時並未特意為這座古塔取名,而是以寺名作為塔名,稱之為“無為塔”,後人將古寺與古塔並稱為“無為寺塔”。

建築特點

據江西古塔的相關書籍記載,無為寺塔起初為磚木結構,是穿壁繞廊樓閣式古塔,以青磚黃泥拌穀殼及少量稻草筋砌建而成。

無為寺塔的塔體呈錐形,塔高61.3米。各層之間設有飛檐,檐下設有迴廊和欄桿。檐角處吊掛了驅雀銅鈴,只有風吹動的時候,叮噹便會發出清脆的響聲,體現了江南古建築藝術靈巧秀美的風韻。

雖然從外觀來看,無為寺塔僅有九層高,每層設計了飛檐、護欄,但其實塔內樓高17層,即外面看到一層,裡面卻有兩層。內部的明樓暗層相互間隔,各層每面都設有一道石門或者假門。

明層與平座相平,形成遊客活動的地方,而暗層卻是通道,以斜道連線上下層,內壁設神龕放置菩薩或經書。塔門設定綜合有致,底層是互相間隔的真假門(龕)各三,二層以上是三圭門二壺門一暗門(龕),頂層為三圭門一壺門二暗門(龕)。剎頂由粗大的塔心柱配以鐵鑄相輪和剎鏈組成,使古塔顯得富麗堂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